倪茂才:把《毛主席去安源》搬上京剧舞台
【类型】报纸
【篇名】倪茂才:把《毛主席去安源》搬上京剧舞台
【作者】 汤丹
【简介】 1990年李和曾、倪茂才(右)合影 人物简介: 倪茂才,京剧(高庆奎)派老生演员。生于1965年2月,祖籍河北。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兼戏曲剧院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曲研究生班班长。吉林省首批优秀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剧协理事,吉林省政协委员。2013年7月当选吉林省文联副主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1990年李和曾、倪茂才(右)合影
人物简介:
倪茂才,京剧(高庆奎)派老生演员。生于1965年2月,祖籍河北。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兼戏曲剧院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曲研究生班班长。吉林省首批优秀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剧协理事,吉林省政协委员。2013年7月当选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倪茂才是京剧高派传人,师承李和曾、徐保忠、张荣培、谭元寿、钱浩梁等著名京剧艺术家。
获奖情况:
1995年荣获首届京剧艺术节表演奖。
2001年荣获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表演奖。
2005年获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奖
2008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
2009年倪茂才携《孙安动本》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
2010年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 “主角榜首奖”
由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京剧《杨靖宇》在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引发热潮的余温还未散去,倪茂才一行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萍乡,着手准备毛主席去安源的创作。刚到萍乡,还未褪去倦意的倪茂才,带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赶到秋收起义广场、安源纪念馆等地搜集创作素材,亲身感受当年毛主席点燃安源革命烈火的红色情怀。
在约好的采访地点见到倪茂才时,猛然发觉他和毛主席竟有几分神似。这位在京剧界颇有造诣的艺术家娓娓而谈,谈京剧,谈创作,谈信仰,谈做人,记者在感受其深厚的京剧艺术修养的同时,更看到他对艺术、对时代、对国家的赤子情怀……
谈创作:塑造毛主席是我的心愿
早在三年前,倪茂才就产生将毛主席的形象搬上京剧舞台的想法。其中缘由除了京剧舞台上未出现塑造毛主席形象的剧目外,还有他对伟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和为追求信仰奉献一切的敬仰。“在我们这代人心中,有着对毛主席特殊的热爱和崇拜,能在舞台上塑造他的形象是我的心愿。”倪茂才说。
倪茂才对当下社会出现信仰缺失的现象十分担忧。作为文艺工作者,如何在新时代通过作品将文化信仰的根脉发扬光大,成为他近些年思考和创作的方向,革命先烈为追求信仰敢于牺牲生命的精神品质给了他灵感。经过仔细论证和走访,他和剧团选定将毛泽东去安源作为创作主题,并得到文化部和吉林省文化厅的肯定。“当年,主席与其他中共领导人领导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将星星之火燃遍全国。安源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这里的红色资源值得深挖。”倪茂才对记者说。
采访中,倪茂才向记者透露了毛主席与京剧高派之间存在的渊源。毛主席是一位富于欣赏个性的京剧迷,他曾表示“很喜欢听高派的戏,越听越爱听。”当年,倪茂才的老师李和曾唱《失空斩》时,毛主席不断鼓掌,并侧身对周恩来说,高派唱腔最大的特点,就是唱腔激昂,热情奔放。李和曾唱得好,看了这出戏,给人刚劲奋力的感觉。
“或许是缘分,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要用主席喜爱的高派唱腔,来演绎他当年去安源的形象。”倪茂才笑言,此次回吉林后,他们将立即着手创作,预计明年二三月份出本子。
谈坚守:文艺工作者要有文化底蕴
倪茂才从10岁开始接触京剧,在河北省艺术学校从基本功学起。学校的老师觉得他的嗓子适合唱高派,给了他很多鼓励,所以,倪茂才从小就把高派京剧当成自己的毕生追求,即使后来很多同行转行唱赚钱多的流行歌曲,他也不改初衷。几十年不懈的坚守和努力下,倪茂才的艺术造诣越来越深,获得国家及省级多项大奖,成为高派第三代传人。
针对有些文艺工作者丧失道德底线,制造缺失底线的娱乐产品现象,倪茂才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汹涌大潮下,文艺如何坚守信仰绝非易事,但文艺工作者不能简单炫技,必须要秉持定力,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所以文艺工作者应扎实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充分‘接地气’,才能拍出有信仰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
谈传承:应从小培养对国粹的鉴赏能力
100多年前,梅兰芳携京剧巡演美国、日本,将这门独特的高雅艺术推向生命的巅峰。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辉煌已难再现,但是倪茂才认为强求不得。尽管如何传承、创新和普及京剧艺术,是目前要做的工作,也是横亘在京剧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在倪茂才眼里,京剧是成熟的艺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必然是精华,就像陈酿的酒,如果没有一定的阅历和沉淀,很难品出其中滋味。因此,学校教育培养的不一定是京剧演员,但一定要普及国粹的鉴赏知识,培养一批潜在的京剧观众和爱好者,“这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政府的普及和自身的培养。因为幼时打下的烙印是最深刻的,我便是从小痴迷,终身为业。就像小时吃惯的口味,到老了都会怀念,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倪茂才如是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