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采访组来到江西安源 参观革命遗址感受峥嵘岁月
【类型】报纸
【篇名】本报采访组来到江西安源 参观革命遗址感受峥嵘岁月
【简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本报江西讯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我党的工运史上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商丘工学院杯”京九晚报革命圣地行采访组近日赶到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的安源镇,参观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采访了纪念馆工作人员黄包生。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距萍乡市城区6公里,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47
【正文】
本报江西讯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我党的工运史上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商丘工学院杯”京九晚报革命圣地行采访组近日赶到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的安源镇,参观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采访了纪念馆工作人员黄包生。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距萍乡市城区6公里,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遗址陈列室。1963年12月,更名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该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纪念馆陈列大楼高24米,长100米,宽30米,系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纪念馆正中间建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边是红色瓷砖组成的五星红旗和大型有机玻璃火炬灯。大厅门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开型大柱,高约14米。馆址择地巍峨,建筑雄伟,在苍松翠柏芳草花卉衬托点缀之下,宛如公园,是一个典型的革命文物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游览区。
黄包生告诉记者,1969年,该馆曾被改名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1972年9月,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恢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名。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同志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手书馆名。
纪念馆共有8个展室分6个单元,分别是:三重压迫下的路矿工人;组织起来;路矿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工农联合,支援北伐;秋收起义,武装割据。除了文字图片和实物,还有《矿工苦》、《毛泽东去安源》、《大罢工》、《工农联盟》、《奔向井冈山》等大型雕塑。介绍了1921年—1930年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优秀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安源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过程。其中,安源工人集体创作的1600多行的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手抄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很珍贵的藏品。
另外,在附近还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毛泽东考察过的总平巷、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时刘少奇与路矿当局进行谈判的谈判大楼等一批革命遗址。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