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红土地上新崛起——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转型发展纪实

红土地上新崛起——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转型发展纪实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红土地上新崛起——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转型发展纪实

【简介】 安源,一个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典型资源型县区,经历因煤而起、因煤而衰的发展历程。2009年,借助资源枯竭型城市带来的优惠政策,江西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应运而生。今年,随着我市决战“一轴两核”战略的实施,位于320国道百里经济带“一轴”中段的基地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 在高速运行的经济转型发展之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安源,一个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典型资源型县区,经历因煤而起、因煤而衰的发展历程。2009年,借助资源枯竭型城市带来的优惠政策,江西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应运而生。今年,随着我市决战“一轴两核”战略的实施,位于320国道百里经济带“一轴”中段的基地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

在高速运行的经济转型发展之路上,如果将我市比作是一辆疾驰的动车,那么这辆动车强劲的动力之一,便是运营刚满三周年的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作为转型的中心区和主战场,这里聚集了诸多全国驰名企业,这里拥有全市企业中一流的装备、技术、人才,这里的产品以其高附加值畅销国内外市场。一个“产业转型示范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主体区、招商引资承载区”正崛起在赣西大地,一曲气壮山河的转型发展乐章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精心规划 初现轮廓

我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因煤而起,因煤而兴。但这种以资源型经济为支撑的发展模式也使我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有限等问题凸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资源转型中让安源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资源城市转型,工业园区是重要的载体。为此,安源区委、区政府把实施“园区”战略作为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举措。2009年9月,正式启动江西首个经济转型产业基地,实现安源区域经济的全面转型。

建设未启,规划先行。江西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开发面积达7.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10亿元。按“四纵五横”干道形成的“二心四片”的总体规划框架进行开发建设,“四纵”即萍乡市外环路、金光大道、成功大道、吉祥大道;“五横”即安源大道(320国道),上海路、重庆路、成都路、萍高路;“二心”即产业基地西部的商业服务中心及东部的公共服务中心;“四片”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环保节能产业区、纺织产业区及机械制造产业区。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一轴两核”发展战略,基地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更加凸显。基地规划性质为:以发展转型产业为导向的一、二类工业为主导的综合性、生态性的工业项目区。规划方向为:将产业基地打造为以技术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为辅,以适应高新技术为主、一般技术为辅的无污染工业生产和研发基地。规划目标为:按照“狠抓亿元项目,培育百亿产业,实现千亿目标”的要求,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开发面积10000亩,落户企业1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利税总额30亿元,将基地打造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科技示范明显、效益增长强劲、市场竞争强势、生态环境优美的省级重点工业园。

而今,放眼安源产业基地,无时无处不让人感受转型攻坚战带给一座城市的变化及人们思想的变革。

戮力同心 服务一线

江西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作为安源区重点工程,投入了全部人力、物力,服务一线,全力攻坚,掀起了一股建设的热潮。首先启动了规划区内村庄的拆迁改造,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理念,让百姓在拆迁安置中受惠,建最好的安置楼房,提供最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为了拆迁改造工作,从区领导到镇村干部全力同心,艰苦奋战,在有限的时日内创造了令人称赞的“奇迹”。如今,一栋栋回迁安置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标志区呼之欲出。

漫步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您会发自内心地感到震撼和憧憬。规划起步区内一个个熟悉的大小村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化工业厂房,熟悉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广笔直的园区路,处处是隆隆的机械声,是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一个发展迅猛,活力四射的新兴工业聚集区正在崛起。

当各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趋于完善,一个又一个境外驰名企业慕名入驻园区之初,安源工业基地的领导更致力于营造投资的软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型园区,力求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手段、周到细致的服务内容、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和规范有序的服务方式,聚集人气、吸引项目入驻。他们坚持以服务企业为核心,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对企业和投资客商实行“一站式”代办,形成项目前期审批“一条龙”、中期在建“全方位”、后期投产“经常性”的服务体系。积极组织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银企对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等实际问题。同时,为重点建设项目专设项目协调员,从工商注册、立项、环评,到规划、消防、建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以优良的环境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为促进签约项目建设,争取入园企业尽早投产见效,基地加强对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督导,对存在问题进行现场办公,确保项目按照投资强度、建设时限和设计要求如期投产见效。基地坚持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实行全程服务,并积极为企业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使入园企业业主有时间和精力去抓建设,大大缩短了企业建设时间。完善的项目服务功能,使园区逐步成为资本集中、产业集聚的“洼地”。

产业集群 助推园区

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轴心”优势,从抓招商、上项目、扩投入入手,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助推跨越发展。组织招商小分队在“京、上、广”、“长、珠、闽”以及港澳台等地区召开产业对接会和招商会;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民营企业200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重点招商,突出抓好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及科技含量高、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环保型的好项目和高利税项目。

为夯实安源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他们要求钢铁产业“变脸”、传统产业“变身”、新兴产业“加速”。沿着“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模式建设发展。大项目搞突破,小项目集群化,实现既有大项目的支撑又有中小企业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的目的。谋划吸引民营企业家投资建设中小企业园,既为中小企业创业解决了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也为其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为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作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发展平台,面对转型与发展的双重任务,按照龙头引领、产业关联、融合发展的思路,主导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全面破题。以圆融光电科技、格丰科技、华技达科技、安泰尔科技等企业为主体,加快研发,生产节能环保新产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力争到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以金葵能源为龙头,做大做强光伏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16年新能源产业达到1500兆瓦规模,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依托百宏、百利、中泰、恒达等纺织企业,纺织产品定型、退浆整理项目以及区域人力等资源优势,承接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纺织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力争到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正在形成网状化、链条化、循环化的产业链体系。园区累计落户项目52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安排劳动力5200人。

已见繁华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沐浴着新一轮金色的太阳,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正鼓舞起浩浩雄风,阔步前行!

圆融光电LED外延片生产线

圆融光电进口MOCVD外延片生产设备

圆融光电生产的LED外延片

金葵能源硅片切割车间

金葵能源自主研发的金刚石线生产设备

金葵能源产品

中泰纺织梳棉机设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