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安源、湘东、上栗三县区获批 设立省级工业园区

安源、湘东、上栗三县区获批 设立省级工业园区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安源、湘东、上栗三县区获批 设立省级工业园区

【简介】去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园区办的大力支持下,全市6个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为抓手,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和“一轴两核多组团”部署,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市场的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去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园区办的大力支持下,全市6个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为抓手,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和“一轴两核多组团”部署,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市场的不利因素,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工作方针,6个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企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发展环境更加优化、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上行的良好态势。

近日,经省政府正式批复,我市安源、湘东、上栗3个工业园区纳入省级工业园区序列管理。此举为我市各县(区)实施“一轴两核多组团”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产业集群化和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实现了我市各县区省级工业园区的全覆盖,再次吹响了我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集结号”。

安源工业园

三大基地齐头并进

江西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鸟瞰图

安源工业园包括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特种玻璃产业基地三大工业发展平台,规划面积27.3平方公里。经过近3年的发展,三大基地共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开发面积10.5平方公里,引进落户企业91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建成投产企业7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6家,培育单个年过5亿元销售收入的企业7家,10亿元企业3家。园区企业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5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1.71亿元,完成利税总额18.78亿元,安排劳动力1.5万余人。园区已初步形成高端纺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新型产业,并于2014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工业园,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安源区委、区政府推进城市转型,全力打造转型示范区取得的显著成效。

由于省级工业园可享受省政府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安源区委、区政府将充分发挥优势,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一轴两核多组团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发展经济“主战场”的作用,全力推进三大“产城融合区”建设,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力争在3年内将百宏纺织、中泰纺织为龙头企业打造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高端纺织产业集群;以圆融光电、华技达为龙头企业打造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安泰尔矿业科技、山东陆宇塑胶管材为龙头企业打造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金葵能源、光伏玻璃为龙头企业打造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金桥焊材、八六三实业为龙头企业打造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园区产业结构更优化、经济运行更高效、产业聚集效应更突显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发展中的安源工业园正向着“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土地利用集约、配套设施完善、做大经济总量”的总体目标大步迈进,并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利税总额50亿元,安排就业2万人的发展规模,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科技示范明显、效益增长强劲、市场竞争强势、生态环境优美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

上栗工业园

“三化互动”全面发展

上栗工业园区规划图

上栗工业园包括赤山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彭高产业转型基地、金山花炮科技产业基地,面积46平方公里,是我市先行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的试验区。截至目前,上栗县经济开发区共入驻企业65家,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5亿元,已投入生产企业46家,即将投产6家,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个。2013年园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亿元,完成增加值16.32亿元,完成税收2.72亿元。

上栗县搭建“一园三基地”工业发展平台,在赤山镇境内规划建设6.5平方公里“万亩工业园”,已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引进项目29个。在彭高镇建设6平方公里的产业转型基地,已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引进企业36家。在金山镇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花炮科技产业基地,目前已整合金信烟花、熊猫烟花、荷花精工等知名企业。

该县依托工业平台,围绕产业招商,加快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了以鑫通机械、四方汽车、明兴环保等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冠能光电、倍特实业、科鹏实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市综合性技术检测中心为依托,以建设粉末冶金孵化园为重点,打造粉末冶金产业基地,形成粉末冶金产业集群;以提升花炮本质安全为前提,以提升花炮科技、文化为内涵,实现花炮产业集团化、机械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形成现代花炮产业集群。

该县紧紧围绕全市“一轴两核多组团”的区域发展思路,倾力建设南部上栗组团,将上栗南部区域打造成高档生态居住区、新型工业区、企业总部服务区、游客集散区、教育文化区;以杨岐山游客服务中心、杨岐普通寺、孽龙洞为龙头,打造现代旅游业;以中国红鱼文化村、江南民居、生态绿道为龙头,打造集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以赤山金泰、福田天绿、长平山水美为龙头,打造集采摘、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

该县还主动融入萍乡中心城区建设,规划以商贸市场、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带,形成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良好发展格局;以引进上市公司“碧桂园”为契机,以打造福田、彭高、赤山3个卫星城镇为重点,以中环路和站前东路建设为纽带,推动南部上栗组团建设,将县南打造成与萍乡中心城高效融合的“桥头堡”。

湘东工业园

工业陶瓷的聚集区

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北区全景图

湘东工业园即萍乡陶瓷产业基地,紧邻320国道、沪昆高速和浙赣铁路,总规划面积29.78平方公里。按照建设“规模型、科技型、生态型、外向型”园区的发展方向,湘东工业园致力于建设中国工业陶瓷产品的科技高地和成本洼地,打造国内最强的集“产品生产、教学实验、研发检测、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工业陶瓷园区。

目前,湘东工业园共有落户企业60家,其中51家已建成投产,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3.6亿元,完成税收1.5亿元。近年来,园区内80%以上陶瓷企业建立了实验室,产值上亿元的企业由7家增加到20家,年产量由62万吨增加到127.8万吨。园区拥有国家级品牌8项、省级品牌16项,产品质量认定137项,申请国家专利100多项。

湘东工业园于2006年8月破土动工,至今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7亿元,水、电、路、气等全面到位。日供3万吨工业供水管网已全面建成;110KV新路变电站2014年1月已投入使用;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其中景观大道(北段)和瓷都西大道已通车并完成了绿化、亮化工程,景观大道(南段)正在施工;弘源煤化工公司、中烨燃气公司和长丰燃气公司共同形成了“多元供气”格局;工业陶瓷国家检测中心、信用社、医院、通讯营业厅已进驻园区,园区供电所建设已获批。

湘东工业园包括东、南、西、北四大区域,已开发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2012年下半年启动了东区1200亩土地开发建设,已落户企业3家。为推动基地产业转型,园区从2010年起重点建设博士创业园、工业陶瓷高新技术区和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如今,博士创业园已落户中京科林、普天高科等7家企业。为进一步加快基地的科技创新步伐,湘东区还设立了年预算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基金,建设了工业陶瓷配套服务体系“五个中心一超市”,与全国83所科研院校联姻。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园区企业科技含量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呈几何级倍数上升。

园区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2012年3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栏目以《劳保办的忙人》为题报道了园区劳保办先进事迹, 基地管委会于2012年10月荣获省政府表彰的“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产业基地先后被确定为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工业陶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及省级战略性新型产业基地, 2012年12月获批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中泰纺织有限公司

圆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鑫通机械整机组装车间

上栗工业园区

江西萍乡龙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先进的环保型的辊道窑车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