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鄂南秋收暴动贡献了什么

鄂南秋收暴动贡献了什么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鄂南秋收暴动贡献了什么

【简介】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 1927年8月下旬,中共鄂南特委领导鄂南人民举行秋收暴动,打响全国秋收暴动第一枪,建立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创建全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推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在湘鄂赣苏区和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鄂南秋收暴动的历史过程 1927年,鄂南特委根据省委安排,特别指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42

【正文】

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

1927年8月下旬,中共鄂南特委领导鄂南人民举行秋收暴动,打响全国秋收暴动第一枪,建立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创建全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推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在湘鄂赣苏区和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鄂南秋收暴动的历史过程

1927年,鄂南特委根据省委安排,特别指示通城、崇阳、通山三县从8月中旬起,首先夺取县城,建立政权,给敌人制造混乱,牵制敌人,推动两湖暴动。8月20日,由通城、崇阳农军组成的崇通农军占领通城县城,于次日成立通城县劳农政府。

8月下旬,通山县委、县暴动委员会负责人李良材、夏桂林、叶金波等人抓住通山驻军唐生智部下陈维汉团调走的大好时机,令全县各路农军举行暴动,于28、29日完全占领各处集镇。30日清晨,各路农军和数千农民以排山倒海之势,把整个小县城围得水泄不通。上午9时许,县长何雄飞向农军投降,暴动成功。

9月9日,通山在县衙前河洲上召开万人大会,批斗县长何雄飞,历数何雄飞的罪状,惩办何雄飞及其僚属9人。同日,夏桂林与通山农军第一团团长陈兆秀率领农军1000余人赴咸宁参加暴动。

崇阳农军也以同样的方式击败了恶霸魏石峰400余人的反动武装,占领了县城。

在通城、崇阳、通山三县首先“骚动”的情况下,9月6日,罗亦农第二次赴鄂南,确定9月9日举行全区性的暴动。9月8日下午,鄂南特委组织中伙铺劫车。9日凌晨3点,黄赤光带领300余名农军在中伙铺劫车成功,很快又组织数万人投入暴动行列。嘉鱼县农军在米埠举行暴动,一举占领米埠,召开4000人大会,审判土豪劣绅。

夏桂林带领第一团农军与咸宁农军并肩作战的同时,叶金波则带领第二团农军坚守通山,保卫新生的政权,使通山成为咸宁暴动安全可靠的战略后方;同时,帮助恢复、巩固革命团体组织,建立区乡政府,分土豪劣绅的钱财,烧毁土豪劣绅的账簿、借据,丈量土地,准备秋后予以分配。最终,咸通农军失利,退守通山后被解散,咸宁农军退回咸宁坚持斗争。在鄂南各地暴动失败后,敌人集中兵力,准备“围剿”通山。通山县委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将通山农军分为三路转移到沉水山、消水山、九宫山坚持斗争。

鄂南秋收暴动的历史经验

鄂南暴动己经过去85周年了,但是,它给我们展示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工作仍然具积极的意义,绝对不可漠视和淡忘。

第一,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事业的核心,什么时候放松、放弃党的领导,革命就会受挫折、失败。在建设鄂南强市、打造“中三角”枢纽城市和香城泉都的伟大工程中,咸宁的各级党组织尤为要重视自身建设,加强领导,把党的组织建设成战斗的堡垒,引路的旗帜,前进的动力。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任何“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和方针政策都会导致革命和建设的挫折甚至是失败。咸宁没有沿海的优势,也没有工业基地的长处。但也有自己的优势,这就是我有人无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临近大武汉市场、武汉水运码头、京广高铁、京珠高速,位居武汉、长沙、南昌三市枢纽位置的区位优势,扬长避短,就能促进咸宁跨越式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来源于群众,离开群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人民群众的理解,有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有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革命就无往不胜,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才获得成功。咸宁是咸宁人民的,建设咸宁必须紧紧依靠咸宁人民。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鄂南农军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但是,鄂南人民不怕苦、不怕死,勇于斗争,敢于胜利。艰苦奋斗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办不成任何事。搞革命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是咸宁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今天建设香城泉都的强大动力。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