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蒋翊武:是谁支得江山住

蒋翊武:是谁支得江山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蒋翊武:是谁支得江山住

【简介】 1913年9月,在湖南策动讨袁的蒋翊武,事败被捕,于广西桂林英勇就义。 蒋翊武之女宗仁,时年九十 蒋翊武侄子蒋漫征 晨报记者 姜鹏 蒋翊武(1884——1913) 湖南澧州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任湖北文学社社长,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总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916

【正文】

1913年9月,在湖南策动讨袁的蒋翊武,事败被捕,于广西桂林英勇就义。

蒋翊武之女宗仁,时年九十

蒋翊武侄子蒋漫征

晨报记者 姜鹏

蒋翊武(1884——1913)

湖南澧州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任湖北文学社社长,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总司令。 1913年7月配合孙中山讨袁,失败被捕就义于桂林,逝世时年仅28岁。孙中山亲笔为其立碑题字“开国元勋”。

【书信介绍】

二次革命中,蒋翊武率部反对袁世凯遭其通缉。1913年,蒋翊武决定借道广西前往香港,途中被捕,袁遂命广西都督陆荣廷“就地枪决”,并告诉蒋第二天执行枪决。蒋翊武毫无惧色,索纸要笔,书写遗嘱,一连为父母写信6页,嘱托家事、后事。

在遗书中,蒋翊武告知家人“须宜节俭勤慎为要”,“芜田废地,已委之蔓草荒烟,同气连枝,原等于隔腹行路”,又强调“如夫人遗腹,得雄便为家门之幸,取名继武,二夫人遗腹,得雄取名幼武。”

1913年10月9日傍晚,广西桂林丽泽门刑场一片肃静,蒋翊武被押上刑场,此时他穿着丝绸衫裤,从容端坐于大红毡上,大声宣讲革命真理,慷慨激昂令听众动容,以至于执刑士兵凝神静听,迟迟不肯开枪。

领头的排长见状,担心事情有变,突然拿出手枪,从背后向蒋翊武开枪。于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领导人、被孙中山誉为“开国元勋”的蒋翊武英勇就义,年仅28岁。

谈起伯父短暂却轰轰烈烈的一生,76岁高龄的蒋漫征言语中除了惋惜之情,更多地是对伯父的憧憬和怀念。在就义前晚,蒋翊武连夜书写三封家书,字字真情流露,感人肺腑。蒋漫征说,“这些家书是伯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豆笋店里走出的总指挥

蒋翊武出生于湖南澧州澧兰镇(今澧县),其父亲蒋皋南年轻时到城内丁公桥一家小油坊里学制豆油皮,随后接手了这家豆笋店。

在5个兄弟姐妹中,蒋翊武从小便展现出诗文天赋,而在革命思潮的感召下革命志向逐渐萌发。

一次,小学学堂来了位清朝官吏,在训话时告诫学生们“不可学洪秀全、杨秀清,应该学曾国藩、左宗棠”,岂料年少的蒋翊武起身反驳“洪杨,民族功臣;曾左,民族罪人!岂有攘斥功臣而效法罪人的?”一句话说得清官哑口无言。

1905年,才学出众的蒋翊武准备前往日本留学,因故留在上海,期间蒋翊武参与创办了《竞业旬报》,用白话文宣传革命,后该报被迫停刊。

随后,蒋翊武在刘复基的帮助下前往汉口办报,期间经人介绍从军。1911年,湖北文学社成立,蒋翊武被推举为社长,而这正是武昌起义的发起组织之一。

9月中旬,文学社与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会上推举共进会领导人刘公任军政府总理,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指挥。

毅然发动起义

按照联席会议计划,起义时间定于十月中旬。岂料,宝善里机关意外失火使得大批革命党人名单外泄,多人安危悬于一线,最终蒋翊武拍板提前至当晚起义,而蒋翊武拍板起义的经过外界存在一些争议。

不少史书记载,宝善里意外失火后,“明旦按名捕拿,恐无一人获保首领者”,但蒋翊武觉得起义准备不足,有些犹豫。此时,刘复基“拨手枪示之”,曰“独犹豫,岂畏死耶?”而楚藩抚蒋翊武首(头)。此时,翊武勃然作色,“君等真以为我为畏死耶?大好头颅,同拼一掷。”遂下令于夜半发动。

对此,蒋漫征老人通过其研究认为,所谓刘复基对蒋翊武拔枪、楚藩摸蒋翊武头的记载或许与事实不符。“刘复基与蒋翊武相交甚厚,不至于有这种出格的举动”,蒋漫征认为,因为蒋翊武早逝,一些政客多有攻击之词。

在武昌起义中,蒋翊武可谓九死一生。由于名单外泄,湖北当局大肆抓捕,而文学社机关则为查办的重点。当晚便有巡捕闯入位于小朝街的文学社机关,清军一拥而上,将蒋翊武、刘复基等人围住。由于蒋翊武蓄着长辫,身穿白色长衫,貌似三家村先生,便对巡捕说“抓我作甚,我是来看热闹的。”乘警察走开,蒋翊武逾墙逃走,从而逃过一劫。

绝命书信

1913年,革命形势突变,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然而,江苏、江西等地的讨袁军遭受失败后,遭袁世凯通缉,蒋翊武正在通缉之列,遂决定借道广西前往香港。

岂料,当蒋翊武行至广西全州所属兴安县唐家冲时,为驻军统领秦步衢的部下所捕,由全州押解至桂林。黎元洪闻讯,即电袁世凯请予“迅诛”,袁遂命广西都督陆荣廷“就地枪决”。

蒋翊武在狱中得知死期将至,便向卫兵索取纸笔。值得说明的是,广西都督陆荣廷“素佩蒋之为人”,便让手下优待蒋,于是蒋翊武用十行毛边纸,一连给父母写了六页家书。

在遗书中,蒋翊武先将自己的存款等事项告知家人“须宜节俭勤慎为要”,内有“芜田废地,已委之蔓草荒烟,同气连枝,原等于隔腹行路”,又说“如夫人遗腹,得雄便为家门之幸,取名继武,二夫人遗腹,得雄取名幼武。”

在绝命书中,蒋翊武提及“宗仁更名承武,长大时当教养为陆军人才”。蒋漫征介绍,宗仁便是蒋翊武的女儿,但由于蒋翊武常年在外征战,家人便通报宗仁是男儿,而蒋翊武回家抱孩子时,保姆特意掐了小孩的屁股,于是宗仁哭闹起来,蒋翊武“到死都不知道宗仁原来是女儿。”

临刑前,蒋翊武写了四首绝命诗,其中两首说:“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虏剑作寒鸣。”“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住?只余有哀逐水流。”

蒋漫征说,伯父的绝命诗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惆怅,但更是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后继者的期盼。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