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弘扬翊武精神 ——蒋翊武嫡孙蒋祖钢话家史□本报记者 韩冬 实习生 肖雅

弘扬翊武精神 ——蒋翊武嫡孙蒋祖钢话家史□本报记者 韩冬 实习生 肖雅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弘扬翊武精神 ——蒋翊武嫡孙蒋祖钢话家史□本报记者 韩冬 实习生 肖雅

【简介】7月23日,常德,湖南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成立。蒋翊武嫡孙、中国经济网副总编辑蒋祖钢应邀参加,并担任研究会的名誉会长。蒋祖钢欣慰之余充满期待:研究会的成立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作为蒋翊武的后人,希望研究深入一些,在历史上给予公允的评价。 祖父蒋翊武那个时代杰出的青年代表和先驱者 100年前,在辛亥革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22

【正文】

7月23日,常德,湖南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成立。蒋翊武嫡孙、中国经济网副总编辑蒋祖钢应邀参加,并担任研究会的名誉会长。蒋祖钢欣慰之余充满期待:研究会的成立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作为蒋翊武的后人,希望研究深入一些,在历史上给予公允的评价。

祖父蒋翊武那个时代杰出的青年代表和先驱者

100年前,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计划泄露,多名领导人被捕牺牲的危急形势下,时任文学社社长、起义总指挥的蒋翊武当机立断,下达起义命令,打响推翻帝制的第一枪,后在捍卫共和的讨袁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21年,孙中山出师桂林,专程来到就义处凭吊蒋翊武,下令为其修建纪念碑,亲笔题写了“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开国元勋”是孙中山对革命同志的惟一封号,也是对蒋翊武的最高赞赏。

“蒋翊武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短短的28年生命中,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干革命改变中国命运上,他是那个伟大时代的英雄人物。”对祖父蒋翊武的形象印刻在蒋祖钢脑海。蒋祖钢称,其实,他和大家一样,对蒋翊武的认识停留在书斋,研究会酝酿出炉,意味着对蒋翊武的研究走上正规化、常态化和规模化,他期待着史学界专家学者探寻辛亥革命历史。

蒋翊武留下的精神财富记录在史册中,家人们最近发现了他就义前友人为他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几经修复还原,除此以外,他留给家人的只有一封亲笔遗书,已传到蒋祖钢手中。蒋祖钢表示,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传承,更是对一段历史的记录,祖父是民国初年活跃在政治舞台的一颗闪亮明星,他的爱国思想和革命斗志将薪火相传。

父亲蒋宗策曾是中共地下党员

蒋翊武的祖辈10多代生活在澧县车溪乡群力村10组的蒋家庙,蒋翊武在家排行老大,兄弟5人,其父亲进城做了制作豆笋的小商人,给从小胸怀大志的蒋翊武带来在当地名书院“澧兰书屋”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蒋翊武育有两女,弟弟将长子过继给他,也就是蒋祖钢的父亲蒋宗策。

1928年,国民革命大功告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2岁的蒋宗策进入南京的遗族学校。资料记载,这所学校全名“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宋庆龄任校长,专门培养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子女及辛亥革命先烈的子女。

“父亲是一名坚定的中共党员。”蒋祖钢说,抗战时期,父亲是中共湘鄂编特委的一名地下党员,在临澧一带活动。临澧地方史大事记中有这样的记录:1942年2月,中国共产党斋阳桥党支部建立,蒋宗策任支部书记,党员9人。……7月,蒋宗策被反动当局扣押,特委派来的工作人员全部撤走,秘密联络站到此结束。“父亲一辈子勤勤恳恳不太宣扬。”解放后父亲在上海的公安系统工作,蒋祖钢隐约记得小时候每年祭祖时,父亲会提及祖父的事迹,并告诫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叔叔蒋漫征家族中对蒋翊武研究付出精力最多的人

“叔叔蒋漫征是家族中对蒋翊武研究付出精力最多的人。”蒋祖钢介绍,76岁的他思维清晰,从70年代开始挖掘收集资料着手研究,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城市图书馆里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统统“啃”了下去。“在北京大学求学时,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我都寄给在湖南益阳南县一中就职的叔叔。”

爱好史学,把蒋翊武作为首选课题,蒋漫征发表了多篇论文,撰写了《共和元勋蒋翊武》一书,90多万字的《蒋翊武研究文献汇编》即将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举办的辛亥革命首义志士后裔座谈和学术研究。多年来,蒋漫征守望着,如今有更多的人开始翻阅这段百年前的历史,认真地审视这位无法被忽略的辛亥人物。

专访的最后,蒋祖钢笑称,乡音难改,乡情难断,自己的童年在南县度过,和叔叔去过澧县,到过丁公桥,经过翊武中学。这些地名从他口中一串串冒出,熟悉流畅。在北京居住多年,听说有湖南人、有澧县人的到来会备感亲切。“多次来常德,因为采访,因为家事,每一次都有变化,常德很美!”今年刚刚退休的蒋祖钢说,今后会多回家乡走走。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