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记住那个伟大的时代 ——与蒋翊武嫡孙蒋祖钢面对面■本报记者 徐志雄

记住那个伟大的时代 ——与蒋翊武嫡孙蒋祖钢面对面■本报记者 徐志雄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记住那个伟大的时代 ——与蒋翊武嫡孙蒋祖钢面对面■本报记者 徐志雄

【简介】7月23日,湖南省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在常德成立,蒋翊武的嫡孙、中国经济网站副总编辑蒋祖钢以名誉会长的身份应邀出席。会后,蒋祖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住那个伟大的时代,记住那个时代的优秀人物 蒋祖钢说,作为蒋翊武的后人,他很感谢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蒋翊武历史地位的公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448

【正文】

7月23日,湖南省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在常德成立,蒋翊武的嫡孙、中国经济网站副总编辑蒋祖钢以名誉会长的身份应邀出席。会后,蒋祖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住那个伟大的时代,记住那个时代的优秀人物

蒋祖钢说,作为蒋翊武的后人,他很感谢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蒋翊武历史地位的公允评价。蒋翊武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8年,但他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行为却曲折多变,丰饶厚重。

“其实,和大家一样,我对于祖父的印象更多的停留于史册的记录。”蒋祖钢称,在那个伟大的时代,他是风起云涌中的英雄人物代表。他是天生的革命者,几乎所有的精力与才智都是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他不光有这样的信念,而且一直身践力行。

“在我的家中,至今还收藏着他一封亲笔的遗书,没有什么儿女情长,只有他对民族前途、命运的忧虑及对后来人的期待。”蒋祖钢说,祖父是有血性敢担当的热血男儿,他的爱国思想、政治抱负永远值得我们敬重与仰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父亲上过南京的遗族学校,曾是一位地下党员

蒋翊武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去世前,仅留下了两个女儿。后来,蒋翊武的弟弟便将长子过继给他,也就是蒋祖钢的父亲蒋宗泽。

“父亲的童年生活很苦,‘开国元勋’之子的光环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荣耀。”蒋祖钢说,直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2岁的父亲才随部分辛亥革命的烈士子女进入了宋美龄任校长的遗族学校。

虽然进了国民政府设立的学校,但蒋宗泽却成长为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抗战初期,他是中共湘鄂边特委的地下党员。1942年,常澧公路的必经之地斋阳桥成立党支部,他担任了支部书记一职。”蒋祖钢称,父亲的这一经历被写入临澧党史。

蒋祖钢说,父亲后来从事过教育、公安等工作,一辈子勤勤恳恳,对于祖父的事迹,却少有提及,但每年清明家祭之时,总不忘教育子孙:要像先祖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有所作为的人。

叔叔蒋漫征是家史研究的代表人物

“在我们家族里,对蒋翊武研究付出精力最多的是叔叔蒋漫征。”蒋祖钢称。

现年76岁的蒋漫征研究辛亥革命史已有20多年,蒋翊武研究是他的首选课题。“无论从家族史还是个人感情出发,他对蒋翊武研究原始文献的收集整理,都是很积极、很全面的。”蒋祖钢记得,自己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时,曾将学校图书馆里辛亥革命的相关书籍寄给叔叔,待收录好了再寄回。

“还有堂兄蒋祖烜,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对辛亥革命的各种史料收集也颇有研究。”蒋祖钢说,叔叔蒋漫征从南县一中退休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挖掘收集资料。目前,由蒋氏家人集体编纂、90多万字的《蒋翊武研究文献汇编》一书,即将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关于蒋翊武研究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割不断的家乡情结

谈起对家乡常德的印象,蒋祖钢声称“感觉很奇妙”。他说,自己的童年是在南县度过,且在北京居住多年,居然还被人说有常德口音。在北京时,只要听说有澧县人来访,总是特别亲切。

他说,几年前,他来过常德,也到了澧县,还在叔叔的指点下去过族居地蒋家庙,找到过祖父童年居住地丁公桥,也去过当地的翊武中学。“这些年城市的变化很大,常德很美。”他表示,希望能有机会让他多回几次家。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