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陈潭秋(图)

陈潭秋(图)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陈潭秋(图)

【简介】 陈潭秋(1896年1月4日-1943年9月27日),原名陈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陈宅楼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潭秋自幼读书勤奋,文思敏捷,1912年到武昌入省立一中读书。1914年,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并于1916年秋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读书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21

【正文】

陈潭秋(1896年1月4日-1943年9月27日),原名陈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陈宅楼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潭秋自幼读书勤奋,文思敏捷,1912年到武昌入省立一中读书。1914年,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并于1916年秋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读书期间,阅读进步书刊,广交有志青年。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陈潭秋毅然投入战斗。

1920年秋,和董必武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陈潭秋分管组织。在董必武、陈潭秋的领导下,建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由陈潭秋负责。1921年2月,陈潭秋、恽代英等人发起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倡导民主和科学,宣传妇女解放等等。7月与董必武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冬,中共武汉区委正式成立,陈潭秋分管组织工作。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从事学生运动。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1923年6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京汉铁路“二七”惨案的报告,总结了这次斗争的经验和教训。1924年秋,回到武汉,组建中共武昌地委并担任委员长职务,并积极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6年7月北伐期间,坚持在武昌秘密斗争。1927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27年后,历任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1930年9月,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会后,返回满洲纠正“左”倾错误,开展党的工作。

1933年初夏,陈潭秋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粮食人民委员(即粮食部长)。红军长征后,陈潭秋留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9年5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还向办事处工作的同志说:“我们要坚守工作岗位到最后”。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陈潭秋发表的《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被史学界公认为最早回忆并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共“一大”内情的重要文献。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