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陈潭秋伤痕是他的勋章

陈潭秋伤痕是他的勋章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陈潭秋伤痕是他的勋章

【简介】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虽出现过毛泽东这样的军队统帅,却只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武汉的代表陈潭秋。 既是才子 又是健将 陈潭秋,原名陈澄,潭秋为其字,1896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之家。他祖父中过举人,是当地名流,父辈家道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599

【正文】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虽出现过毛泽东这样的军队统帅,却只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武汉的代表陈潭秋。

既是才子 又是健将

陈潭秋,原名陈澄,潭秋为其字,1896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之家。他祖父中过举人,是当地名流,父辈家道中落,还有能力供他上新式小学,并到武昌入省立一中。因五哥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潭秋从小便受其革命思想影响。1914年他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又考入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陈潭秋酷爱文学,精英语,同时也以校内的足球健将和长跑能手著称。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是游行的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

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并经董必武介绍,他在思想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同年秋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了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并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该校后来成为湖北建党的发源地。

1920年秋,董必武在武昌抚院街寓所里秘密召集陈潭秋等人,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组,随后又建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S.Y.)。

1921年7月,陈潭秋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参加中共成立的“一大”,会后在中共武汉区委分管组织。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到女子师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的管教,主张剪发、读新书。女师学潮中的骨干徐全直随后参加了共产党,并与陈潭秋相爱成为夫妻。

虽已牺牲 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了“二七”大罢工,陈潭秋是组织者之一,事后遭通缉,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

1924年秋陈潭秋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负领导。1927年7月武汉政府反共,陈潭秋因身份暴露转赴江西任省委书记,秘密配合南昌起义。

翌年他调任顺直省委(北方局)任组织部长,后曾到中央组织部协助周恩来工作,1930年又到沈阳任满洲省委书记。他到哈尔滨布置工作时被捕并受刑,坚不吐实,关押两年后获释。出狱回上海后,于1933年转移到中央苏区。他的妻子徐全直因分娩未能同行,随后被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陈潭秋到苏区后任福建省委书记,又转任中央临时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长)。在反“围剿”斗争中筹足了军粮,保证了部队供应。1934年秋红军长征后,他留下来任中央分局委员,翌年初率一部突围到闽西,途中作战负伤,赴上海治疗。7月又去苏联,入列宁学院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夏回延安途中,在新疆接替邓发担任中共驻新代表和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

1942年新疆军阀盛世才勾结蒋介石反共,陈潭秋被扣押,1943年9月27日遇害。

从参加建党到牺牲,陈潭秋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的负责人。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噩耗,仍选他为中央委员,其功绩始终为党内同志怀念。

敢于造反狠斗的“九头鸟”

陈潭秋烈士出生的湖北黄冈,地邻武汉,为新旧文化相交之地,近代革命史上涌现不少突出人物。陈潭秋学习成长的地方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位于华夏大陆中央却从不被定为国都,一向为商业和交通枢纽。三镇顺江堤建起的闾巷,没有中国传统都市的方整格局,于是乎“街道不分南北,长幼不分尊卑”,这种带有叛逆色彩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了一方在近代敢于造反狠斗的“九头鸟”。西方列强的炮舰商轮沿长江深入,京汉、粤汉铁路又在武汉交会,更使内陆的武汉成为海洋文明与内地时尚的交融碰撞点。正是在这种人文环境下,从武昌起义开始,中国近代的革命风云一直在楚天激荡,在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豪烈士,陈潭秋是其中的佼佼者。

伤痕是战士最光荣的勋章

1935年以后,陈潭秋无论走到上海、莫斯科、新疆,与他见面的人都会发现其右耳缺损了一块。在血与火的年代里,人称“伤痕是战士最光荣的勋章”。据有些老同志回忆,他们与陈潭秋第一次见面,看到他头部的伤残便马上肃然起敬,知道这是一位弹雨中冲杀出来的老战士。

陈潭秋作战负伤,是在1935年2月从闽西突围的途中。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瑞金,面对国民党军日益紧缩合围圈,一再主张尽快分散以进行游击战争。中央分局书记项英经过一段迟疑后终于同意,陈潭秋便与谭震林带一个加强营翻越武夷山西进。路上连遭敌正规军和民团的截击,在上杭附近被包围。此时营长牺牲,陈潭秋便挥枪指挥战斗,被一颗子弹打中右耳,滚下悬崖时又摔伤了头部。经20天且战且走,才到达闽西的永定境内,带伤与谭震林、邓子恢一起组织游击战争。

一天拂晓,他们的驻地被敌“清剿”队包围。面对危境,陈潭秋主动要求带领一个警卫班掩护,让其他领导人率大部队冲出去。突围开始后,他先举枪连续开火,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待大部队脱险后,陈潭秋才率身边的战士突围,结果这一个班的战士在山边全部牺牲,他自己躲进一个山洞幸免被敌搜出。随后他在当地群众掩护下找到闽西党负责人,并转往上海治伤。

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陈潭秋保持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在新疆被捕后,重庆派来的国民党特务和新疆军阀盛世才的打手连续数十天对他进行拷打,使用压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盛世才为献媚于蒋介石,在夜间将他用棍棒打昏然后勒死,再拍下照片交前来联络的宋美龄带回重庆。解放后,烈士的遗体被找到并葬于乌鲁木齐南郊陵园。

据《北京青年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