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陈潭秋:萍踪浪迹的地下党员

陈潭秋:萍踪浪迹的地下党员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陈潭秋:萍踪浪迹的地下党员

【简介】 陈潭秋 原名陈澄,字潭秋,1896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书香之家。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1920年秋,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 陈潭秋拥有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谨慎老成的性格,让其多次化险为夷。 插画/金锐 王金花 陈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709

【正文】

陈潭秋 原名陈澄,字潭秋,1896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书香之家。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1920年秋,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

陈潭秋拥有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谨慎老成的性格,让其多次化险为夷。 插画/金锐 王金花

陈潭秋的纪念馆现在封闭正在整修。

1943年9月27日夜,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军阀盛世才下令,将徐杰秘密处决。为防止枪声惊动四周,他们用一条麻绳勒死了徐杰。

直到1949年之后,陈志远才知道,这个牺牲的徐杰,就是他的父亲陈潭秋。

这位中共一大代表,曾为了响应北京大学五四运动而在武汉发起学生运动,也曾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和安源工人罢工。

他的工作多处于地下保密状态,知道的人很少,几无规律可循;不过,他将自己的革命角色定位为临危受命,收拾残局,这好像是命里注定了的:“在东北,我结束了满洲省委的工作;在莫斯科,我清理了一个学校的摊子;看来,这次新疆的摊子,又轮到我来收了”。遗憾的是,新疆的这一个摊子,他未能全身而退。

陈潭秋兄妹10人,他排行第七,对其影响最大的是五哥陈树三。

陈树三是同盟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陈潭秋从小受其影响。一次,陈树三告诉陈潭秋:“你为什么叫陈澄?澄,就是澄清,如今世道太浑浊了,你长大成人之后,要努力去浊扬清。”

“那潭秋的意思,就是深潭逢秋,清澈见底啰。我定要正直为人,为民众办事。”陈潭秋说。

1911年,陈潭秋考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16年,陈潭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毕业时,陈潭秋没有考虑谋职,邀请同乡回家。一行数人,身背油印传单和演戏用的服装道具,沿湖北黄冈陈策楼、八斗湾、杨鹰岭、回龙山,一路散发传单、演讲,还演话剧。

当时,投笔从戎的人并不在少数,陈潭秋不以为然:“以有用之身,应留待有用之时。此时投笔从戎,成不过许褚张辽之徒,败则为蝼蚁耳。”

陈潭秋曾困居在武昌大关帝庙12号小旅社的一间斗室中,以典当借贷维生,也未投军或另谋出路。包惠僧回忆,陈潭秋始终“处之泰然,不以为苦”。

1919年夏,刚毕业的陈潭秋到上海参观,经介绍与董必武见了面。董必武回忆,两人相互交流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畅谈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抱负,商定办报、办学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0年夏,董必武收到来自上海的信。信中,李汉俊告知,上海已经成立了共产党“小组”,希望武汉也建立“小组”。董必武看罢信,便找陈潭秋商议。陈潭秋当即赞成,愿与董必武一起着手建立“小组”。

同在武汉党小组的包惠僧、黄负生、刘子通等人,与陈潭秋年龄相当,但多年轻气盛,一言不合就与人争论,甚至摩拳擦掌。

陈潭秋常呼包惠僧等为“暴徒”,他曾对包说:“急躁易偾事,尤易暴露缺点,失去人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有容人之量。工作今天没有做好,明天再做;话今天没有说通,明天再说。急躁何用。”

能够佐证陈细致谨慎的一个事例,来自李达的回忆。中共一大有可疑之人闯进会场,众人鱼贯而出,“大家回博文女校,陈潭秋呢,他不跟我们一起,他朝另一个方向走了。”

此后,陈潭秋分管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任教的湖北女师中动员进步学生。他曾经教育学生:斗争要讲策略,行动要有步骤、有计划,要争取大多数同学。

1921年中共一大上,陈潭秋强烈反对包惠僧的观点,认为不能把孙中山看做革命的对立面。“那时我们都没有政治经验,只知道阶级斗争,没有理解民主统一战线,他(陈潭秋)的见解,在当时可算是高人一等了。”包惠僧回忆说。

陈乃宣认为,陈潭秋一开始就遇到了董必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了一条直路,没有绕弯。因此,当上世纪20年代平民教育盛行时,陈潭秋却认为,改造教育还需先改造社会经济制度。

陈潭秋一生险象环生,但都被他机警躲过。1926年初夏,北伐军打到湖南。为了配合部队快速进军,中共在武昌秘密举办了“青年北伐宣传训练班”。陈潭秋是负责人之一。当时,北洋军阀、湖北省督军陈嘉模,派出大批特务侦察革命者活动,尤其对学生,监视特别严密。对此,陈潭秋要求学员将机密书刊文件收藏在学舍外。半夜,警察厅突然搜查,什么也没有搜到。事后,学员们认为陈潭秋机警老成。

同年秋,北伐军进逼武昌,军阀吴佩孚下令紧闭城门,城内食物紧张。当时,不少同志以为敌兵又饿又乏,不会搜查,文件、宣传品也没有藏好。

有一天,有人正向陈潭秋汇报时,外面进来一队敌军,一个团长带了一批人,荷枪实弹,进门就吼:“乱党集会,搜!”

陈潭秋假装有气无力地说:“长官,我们都是这个学校的教员,实在饿得不行了,忽然在伙房发现半袋米,大伙儿正在分。”

敌团长拆开一看果然是米,伸手就抢。陈潭秋哀求道:“长官,米可不能拿走,我们都快饿死了。”敌团长踢了陈潭秋一脚,骂道:“老子为你们守城,也快饿死了”,随后扬长而去。

在被包围的时候,陈潭秋还利用过敌人的弱点逃跑。1935年2月下旬,陈潭秋、谭震林率红军24师的1个营,由瑞金西南向上杭西北突围,准备与其他部队会合。一天拂晓,部队刚驻扎下来,被国民党包围。陈潭秋率领一个警卫班,首先连续向敌人打枪,并把敌人引到自己这边。警卫班全部牺牲,只剩下陈潭秋一人,围过来的敌人叫着“抓活的”,陈潭秋把随身带的二三百块银元撒出去,国民党士兵一见大洋便开始疯抢,顾不上抓人,陈潭秋乘机逃走。

(文、图/均据《新京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