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平生业绩有光辉” ――追忆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壮丽人生

“平生业绩有光辉” ――追忆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壮丽人生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平生业绩有光辉” ――追忆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壮丽人生

【简介】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革命老区黄冈巴河岸边陈策楼(今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的陈潭秋。 陈潭秋,名澄,字云光,1896年生于陈策楼。在少年时期,他与三哥陈树三在家谈论名号的含义时,就以名托志,立志像深潭逢秋一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03

【正文】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革命老区黄冈巴河岸边陈策楼(今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的陈潭秋。

陈潭秋,名澄,字云光,1896年生于陈策楼。在少年时期,他与三哥陈树三在家谈论名号的含义时,就以名托志,立志像深潭逢秋一样,清澈见底,做一个正气浩然的人,澄清混浊的世界。正因如此,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陈潭秋便与董必武一起奋起响应,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长期从事党的领导工作。

这位中英文俱佳的才子,当初在绿茵场上身形矫健的记者,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最后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从建党到牺牲,陈潭秋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的负责人,特别是在30―39岁的九年间,几乎每隔一年便转战一个省。

“陈潭秋在不算漫长的革命生涯里,一直是险象环生。他先后在湖北、江西、上海、山东、江苏、福建等许多地方工作,长年奔走在各地之间,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家庭甚至生命。”陈潭秋纪念馆馆长孙在本感慨地说。

陈潭秋在给亲人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终年南北奔驰,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翻开陈潭秋历年行程记录,就知道他所言正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25岁,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25-30岁,在武汉。

31岁调任江西省委书记。

32岁,调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那年6月,任中央巡视员; 6 月26 日 前往天津巡视顺直党的工作。

33岁,调上海中央机关工作。

34岁,调任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12月初,去哈尔滨参加北满特委扩大会议;7日,被捕。

36岁,1932年7月被营救出狱后调任江苏省委秘书长。37岁,和徐全直一起调中央苏区工作,1933年5月调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38岁,在瑞金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粮食人民委员(即粮食部长)。同年2月,徐全直在南京被杀害,10月,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陈潭秋奉命留下坚持斗争。

  39岁,从瑞金突围到闽西南,在途中被敌包围,突围中负重伤,右耳挂掉;5月去香港治病,辗转去上海;8月到莫斯科,留在莫斯科。

43岁那年初,由莫斯科到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化名徐杰,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

46岁,被捕。

47岁,被杀害。

其中,1933年初,党中央决定调陈潭秋、徐全直到中央苏区工作。当时,徐全直身怀六甲、产期临近,于是,组织决定陈潭秋先行一步,徐全直生下孩子后再赴苏区。

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1933年6月20日,徐全直不幸被捕,次年2月1日被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当时,徐全直年仅31岁。

1935年以后,与陈潭秋见面的人都会发现其右耳缺损了一块。在血与火的年代里,人称“伤痕是战士最光荣的勋章”。

陈潭秋作战负伤,是在1935年2月从瑞金西南向上杭西北突围的途中。在一场战斗中,陈潭秋率领的警卫班战士全部牺牲。敌人逼近了陈潭秋,他顺势从悬崖上滚了下去,右耳被挂掉了,还折断了一根脚趾。

而且,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陈潭秋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于陈潭秋的牺牲,孙在本还有一个别样的假设:“其实,陈潭秋完全可以有机会率先撤离新疆,但是他坚持,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没有撤离,他就绝对不能走!”倘若历史可以改写,一切会不会不同?对于陈潭秋而言,也许无论选择多少次,不能有尊严地活着,他也宁愿选择死亡。

孙在本的假设是有依据的。

1930年初,陈潭秋初到新疆,正值新疆军阀盛世才与中共关系开始恶化的时期,盛世才想投靠蒋介石,但还没有公开。敏锐地发现盛世才的变化后,陈潭秋在1940年就巧妙地将红四方面军西征时剩下的300多名指战员以及沈雁冰、黄火青等人秘密送回延安,以免遭受迫害。1942年7月初,宋美龄来新疆,盛蒋勾结公开化后,他又致电中央请求撤出我党在新疆的全体同志,党中央同意后,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撤离的最后一批。他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 “当时,大家让陈潭秋先走,他却说他是这里的领导人,先走等于是战场上的逃兵。”孙在本说。

两个月后,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以“阴谋暴动”为借口,将陈潭秋等逮捕。敌人对他施以“坐飞机” 、“压大杠” 、“灌辣椒水”等酷刑,逼迫他“脱党” 。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屠刀,他坚贞不屈,铁骨铮铮,视死如归。1943年9月27日深夜,盛世才将陈潭秋秘密处决。为防止枪声惊动四周,刽子手残忍地用麻绳将陈潭秋活活勒死,时年47岁。与他同时牺牲的还有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民,以及年仅27岁的中共党员林基路。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时,代表们因不知其壮烈牺牲的噩耗,仍选举陈潭秋为中央委员。此时,距离陈潭秋牺牲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了。

董必武得知陈潭秋牺牲的消息后,和泪写下一首悼诗:“战友音容永世违,平生业绩有光辉。如闻声阂精神振,展诵遗篇识所归。”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