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一大代表陈潭秋签发的借谷票现身黄桥泰兴一市民办“红色藏馆”,馆内展品1000多件,其中不乏珍品、孤品

一大代表陈潭秋签发的借谷票现身黄桥泰兴一市民办“红色藏馆”,馆内展品1000多件,其中不乏珍品、孤品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一大代表陈潭秋签发的借谷票现身黄桥泰兴一市民办“红色藏馆”,馆内展品1000多件,其中不乏珍品、孤品

【简介】 左上:陈潭秋签发的红军借谷票。 左下:馆中收藏的彩色织锦。 右:馆中收藏的红军布币。 骆忠明 摄 本报讯(记者 朱敏丽 印 优通讯员 张宏生 徐界平)泰兴市居民赵玉刚建起了全省首家私人“红色藏馆”。近日,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在革命老区黄桥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23

【正文】

左上:陈潭秋签发的红军借谷票。

左下:馆中收藏的彩色织锦。

右:馆中收藏的红军布币。 骆忠明 摄

本报讯(记者 朱敏丽 印 优通讯员 张宏生 徐界平)泰兴市居民赵玉刚建起了全省首家私人“红色藏馆”。近日,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在革命老区黄桥正式落成。

今年47岁的赵玉刚自1982年参军后迷上红色收藏,至今收藏了一万多件刺绣、钱币、像章、瓷器之类的红色文化藏品,仅毛主席像章就有2000多件。

赵玉刚的“红色藏馆”位于黄桥公园内,展厅面积400平方米,共设五个展厅,分别为刺绣织锦厅、红色茶文化厅、宣传和文献厅、钱币票证厅、像章勋章厅,共展出1000余件红色文物。

借谷票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

“红色藏馆”内宝贝真的不少。一张由陈潭秋签发的借谷票引起记者浓厚兴趣。该票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字样,票面显示借谷数量为“干谷伍拾斤”,票上还印有说明文字:此票专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军给养之用,落款为: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票证上还有“作废”字样。根据地得到解放后,中央政府发文公布:凡持有“借谷票”的群众可凭票到粮管所兑换,所有兑换了的借谷票均打上“作废”两字。

陈潭秋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曾经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人民委员(即粮食部长)。“这种借谷票存世很少,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介绍时称它为国家二级文物。”说起这枚小票,赵玉刚很是自豪,这是他多年前辗转从一位朋友手里得到的,“当时就知道,这是个宝贝。”

“贰串”布币发行量极少

“红色藏馆”的钱币票证厅展出了一枚用布做的钱币。这张布币是川陕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贰串”钱,布色黑灰古旧。赵玉刚介绍,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解放四川通江后,开始在苏区统一制造苏维埃货币。“当时苏区资源缺乏,没有上等的纸张印刷纸钞,正好当时缴获敌军大批宽洋布,所以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布币。”

据悉,在发行的红军布币中,“叁串”发行量最大,占总数的80%以上,“红色藏馆”中所收藏的“贰串”只占发行总数的1%,所以特别珍贵。这张布币是赵玉刚从陕西安康市民间收购的。

一套织锦系“镇馆之宝”

刺绣织锦厅展出的一套织锦是赵玉刚的珍爱。上面织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朱德等的肖像,这些作品制作于上世纪50年代,都是在老式织布机上用梭子穿梭制作而成。织锦做工精巧,人物面部在灯光照应下,呈现出特有的光泽感。“能收集成套的革命导师织锦非常困难,它们可算是红色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赵玉刚说,这套藏品是他在北京潘家园买来的,潘家园是北京最著名的古玩旧货市场,“买到这套藏品实属偶然,那位北京朋友急着要钱买房子,才忍痛割爱出让的。”

除了伟人像,还有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知识青年下乡等历史事件也成为许多织锦、刺绣的主题。“这些工艺品可不是随便能买来的。”赵玉刚指着一个个枕巾布大小的织锦告诉记者,“当时这些是表彰先进人物的奖品,很多人回家都拿相框裱起来呢。”

全国各地收藏毛主席像章的人很多,但在这里却能看到很多珍品乃至孤品。赵玉刚指着一枚和田白玉制作的毛主席像章介绍,这是扬州玉器厂专门制作的,由于材料稀缺,发行很少,现在存世更少,所以特别珍贵。

“收藏文物也是珍藏历史,这些珍品记录着中国革命的印迹。”一位参观者感叹。

此前,赵玉刚曾带着他的藏品,多次应邀参加在上海、无锡等地举办的红色文化交流大会。“把藏品藏在家里,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价值,让更多的人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才能放大其价值。”赵玉刚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