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蔡和森:他最早叫出“共产党”

蔡和森:他最早叫出“共产党”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蔡和森:他最早叫出“共产党”

【作者】 胡展奋

【简介】 主持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12月25日,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于是,党内著名的“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也启航了。 在漫长的航行中,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你争我辩的讨论里,共同的理想,使蔡和森和向警予两颗青春的心,融合在一起。据蔡和森的回忆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56

【正文】

主持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12月25日,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于是,党内著名的“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也启航了。

在漫长的航行中,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你争我辩的讨论里,共同的理想,使蔡和森和向警予两颗青春的心,融合在一起。据蔡和森的回忆,他们的爱情大约产生在船行印度洋的壮阔中。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其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照片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更是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在国内的毛泽东闻知此讯极为高兴,十分赞赏他们自由恋爱的行为,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他于1920年11月26日致留法学友罗学瓒的信中说:“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奸,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 后来,毛泽东与杨开慧、李富春与蔡畅等的结合,就是“向蔡同盟”之后的浪漫余波。

1921年年底,旅法的蔡和森、陈毅等人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已怀孕的向警予也回到上海。回国后,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一对夫妻党员。后来又都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

归国的蔡和森,很快进入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蔡和森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以后直至“六大”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很多党内老人回忆,他不但是党建时期公认的理论家,也是废寝忘食的实干家。所谓“湖南人的倔驴劲”在他身上是个典型。

“二大”以后,蔡和森负责编辑党的机关报《向导》,大力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复阐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向导》自创刊至1927年停刊,始终是蔡和森同志主编,他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为《向导》组稿撰稿。光是署名“和森”的文章就有130篇,重要的是,他在1922年12月就提出了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点,提出“戳穿了的纸老虎是吓不住民众势力之发展的”,他还批评了胡适等人提出的“好人政府”、“联省自治”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国民党人的错误观点。《向导》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动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蔡和森积极主张发展工农运动,以促进国民革命的发展并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坚”。他指出,工农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新动力”、“台柱子”,只有依靠工农阶级才能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在1925年4月,他就提出建立农民武装的问题,指出“农民运动之武装的形式”的重要性。他向一切愿意革命的人们指出:“你们或是站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正革命阶级(工农阶级)方面,或是站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以下的反革命阶级(买办阶级和地主)方面。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出路。”

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蔡和森在党中央参与指导了这次运动。为了把这场斗争推向全国去,他在自己主编的《向导》周报上,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很快地就把这场斗争发展到了广州、香港等城市。

“五卅”运动后不久,蔡和森与向警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扩大全会。1925年底,他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长篇讲演,详细回顾了从建党到1925年中央第二次扩大执委会议的历史,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党的历史任务和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是我们党的第一部党史著作。

1927年春,中国的大革命运动进入了高潮。共产国际派蔡和森回国加强对中国革命的领导。4月1日,他途经长沙时,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在教育会坪举行欢迎大会。会上蔡和森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作了重要演说。他4月1日的演说,刊登在4月2日的《湖南民报》上。文章对农民革命作了极其精辟的论述。他说:“现在革命的发展,第一当注重的是农运问题,农运是整个革命根本问题。”“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他还特别强调必须注重“革命武装问题”。他说:“根本问题在武装农民起来。”他已敏锐地觉察到,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在破坏革命,提醒革命派不要“牺牲农民利益而与右派妥协”。他的这篇演说,对农民革命作了精辟的论述,如同毛泽东同志后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样,对湖南的农民运动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但大革命很快面临低谷。

1927年4月27日,党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蔡和森出席了这次会议,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了中共核心决策层。

党的“五大”虽然通过了许多正确的决议,但是由于继续选举了陈独秀为总书记,而他又背离了“五大”路线,致使大革命开始走向失败。

为纠正陈独秀的错误,蔡和森参加了党的八七会议,在历时仅一天的“八七”会议上,蔡和森先后作过4次发言。坚决主张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历史表明,蔡和森还是秋收暴动的提案人之一,并多次要求赴湘参加秋收暴动,同时提议毛泽东参加中央政治局。

1928年6月,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蔡和森出席了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他对政治问题、职工运动和农民土地问题都作了发言。他在这些发言和随后写的《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中,批判了右倾及“左”倾机会主义,论述了中国革命性质,农民问题和革命转变问题等。

1931年初,蔡和森从莫斯科归国。中央派他到香港去指导两广党的工作。那年的6月,他在香港参加海员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时,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施行了种种酷刑,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将四肢钉在墙上悲壮就义,时年仅36岁。

“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毛泽东同志用极其沉重而深情的语言浓缩了蔡和森瑰丽的一生。▲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