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91年前致信毛泽东,最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发出建党先声

91年前致信毛泽东,最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发出建党先声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91年前致信毛泽东,最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发出建党先声

【简介】 蔡和森资料图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召开,众所周知,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为什么要叫共产党,是谁起的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的,这背后涌动着怎样的思潮?党史界的共识是:“共产党”这一名称是由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的蔡和森最先提出的,这可以从《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93

【正文】

蔡和森资料图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召开,众所周知,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为什么要叫共产党,是谁起的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的,这背后涌动着怎样的思潮?党史界的共识是:“共产党”这一名称是由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的蔡和森最先提出的,这可以从《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蔡和森当年写给毛泽东的信件中找到根据。信件系统地阐明了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建党思想和主张。

新民学会旧址陈列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复制件,原件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有留存,1920年底由长沙文化书社印发。通信集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集,汇编了毛泽东与蔡和森之间有关共产主义理论和建党问题的讨论,包括蔡和森1920年寄自法国的两封长信。

线索寻访

■蔡和森致信毛泽东,最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

穿过熙熙攘攘的橘子洲大桥和繁华的溁湾镇商业区,转过几个弯便来到新民路,坐落在新民小学对面的就是新民学会旧址了。与周围繁华的商业区相比,藏身林立高楼中的这座古朴小院显得如此静谧,院内几间青瓦白屋,几株香樟,石径弯弯,莱畦横纵,简朴如初,身处其中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而在90多年前,正是从这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中,爆发出了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思想惊雷。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新民学会旧址,如今已免费对游人开放。旧址陈列室内,3本长约22厘米,宽约14厘米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正静静地躺在玻璃橱窗里,这本古朴的通信集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思想之火和故事?为此我们找到了研究新民学会的专家、新民学会旧址管理处原主任赵丛玉女士。“毛泽东和蔡和森的信件收录在通信集的第三集中,这一集共有7封信,包括两封蔡和森寄自法国的越洋信,记录了中国革命道路上最早提出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文字。”

在赵女士的帮助下,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这两封蔡和森在留法期间写给毛泽东的信件的原文内容。1920年8月13日寄出的这封信共有2700余字,标题为“给毛泽东信——社会主义讨论,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信中称毛泽东为“润之兄”,蔡和森认真分析了世界革命运动大势,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指出:“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随后他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党主张:“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记者还注意到信中有这样一条给毛泽东的建议:“我愿你准备做俄国的十月革命。这种预言,我自信有九分对,因此你在国内不可不早有所准备。”这般的远见卓识,在90余年后的今天看来,仍闪耀着穿透历史迷雾的光芒。

信的末尾落款为“彬”,赵丛玉解释说,这是因为蔡和森曾用学名蔡彬。

■再发6000多字长信,蔡和森提出具体建党步骤

一封信件的递送,若放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无论距离多远,电子邮件都可瞬间发送给收信者。而在上个世纪初,信件的邮寄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赵丛玉告诉记者,由于交通不便,蔡和森这封闪耀着炫目思想火花的信件,辗转数月,一直到1920年11月才送到毛泽东手上。“确信自己已经找到救国道路的蔡和森久未等到好友的回信,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他于9月16日又迫不及待地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这一次,蔡和森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在信中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

“蔡和森的这些珍贵书信后来被毛泽东整理成册,并为一些信加注了按语和标题,汇编入《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由长沙文化书社出版,成为研究蔡和森、毛泽东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文献。”赵丛玉表示,通信集留存至今的真品已经很少,新民学会旧址陈列的样品为复制品,中国革命博物馆现藏有一份毛泽东当年寄给新民学会会员黎锦熙的珍贵原件。

往事追忆

■赴法勤工俭学,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0年,年仅25岁的蔡和森何以能在那个年代拥有先知先觉,提出如此领袖群伦的重要建党思想?“寻求救国真理是蔡和森多年向往的事情。”赵丛玉为记者解开了谜团。

“1918年4月,新民学会在长沙正式成立,会员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们觉得仅仅在长沙学习或者工作,不能扩大知识面,渴望出国学习,寻求革命真理,而充满着改造社会雄心壮志的蔡和森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最坚决最积极的一个。” 1918年6月,蔡和森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次年12月,蔡和森就从上海乘船赴法。正是留学法国的这段经历,让蔡和森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逐步奉之为信仰。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找到蔡和森留法时期的一些细节,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向警予研究协会会长舒新宇。舒新宇所作的《盗火者之歌》,专门记录了蔡和森、向警予夫妇的留法经历,通过他的介绍,蔡和森的思想成熟之路渐渐清晰。

■求学若渴,研究西方流行的思想流派和学说

“蔡和森抵法后进入蒙达尼中学就读,后来觉得学校功课太浅薄,不到一个月后就离校决心自学。尽管蔡和森的法文基础很差,但靠着一本《法华字典》,3个月后就基本能看懂法文报纸了。”舒新宇告诉记者,满怀一腔报国热情的蔡和森,在法国的学习堪称如饥似渴,“当时,渴望接受新思想的新民学会会员一到法国,就学习、研究西方流行的思想流派和学说,尽管经济拮据,不少人仍攒钱购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读物。”由于分散在法国各地,蔡和森等人把各自购买和搜集到的进步书刊贴上邮票循环邮寄,共享了资源又节约费用。半年之后,蔡和森就收集和翻译了马列主义和传播十月革命的重要小手册百余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蔡和森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舒新宇说。

谈到蔡和森写给毛泽东的信,舒新宇还介绍了当时的一个背景:“1920年7月,30多个国家在莫斯科召开万国共产党会议,蔡和森从法文报纸上获悉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认定苏联一定会派人到中国组织成立共产党,于是便有了8月13日写给毛泽东的第一封信,并明确将党的名称定为‘共产党’。”这封信强调了建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了党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当时党的创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也奠定了蔡和森在建党历程中的卓越贡献和独特地位。

(长沙晚报)

湖南双峰人,1895年3月出生于上海。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他先后致信毛泽东等,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要发展中国革命,先要组织党——共产党。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这个党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的主张“深切赞同”。同时,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理论、方针及组织原则也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为党的创建和早期党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922年6月,他出席党的二大,参与起草二大宣言,为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作出了贡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在党的三大、四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8年底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派驻莫斯科。1931年初,他回国参与中央领导工作,3月被派往广东工作,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同年6月因叛徒出卖在香港被捕,随即被港英当局引渡到广州。面对国民党军警宪兵的种种酷刑,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同年8月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新华网)

短暂人生 多彩壮烈

人物·蔡和森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