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民从刑场救下

毛泽民从刑场救下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从刑场救下

【简介】 苏维埃政府货币 一 1929年3月至6月,毛泽东、朱德等人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来到闽西,并开辟了闽西苏区。翌年10月,又开辟了赣南苏区。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先后建立了闽西和江西省苏维埃政权。为了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抵制国民党法币的渗透,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交换,活跃市场,稳定民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78

【正文】

苏维埃政府货币

1929年3月至6月,毛泽东、朱德等人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来到闽西,并开辟了闽西苏区。翌年10月,又开辟了赣南苏区。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先后建立了闽西和江西省苏维埃政权。为了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抵制国民党法币的渗透,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交换,活跃市场,稳定民生,调剂金融,保障军队供给,巩固工农民主政权,并在根据地摧毁了反动的货币金融体系,分别建立了闽西工农银行和江西工农银行。

随着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闽西、赣南根据地连成一片,共有40多个县,435万人口,8.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193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14周年纪念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了,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苏区到处是一片欢欣鼓舞的革命景象:红旗、红缨枪、红标语、红袖章,真是一片红彤彤的世界。

为了统一货币发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闽西和江西工农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家银行,行长为毛泽民。国家银行地址选在瑞金叶坪一户农民出让的一栋小楼房里。房子为砖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楼上楼下共有两个小厅三个房间。楼上小厅是财政部记账员的办公室,楼下两个房间一间是毛泽民的办公室兼卧室,另一间是银行职员的宿舍,楼下小厅是银行的办公室。整栋楼约300平方米。国家银行成立之初只有5人,除了毛泽民,还有从闽西工农银行调来的会计曹菊如及记账、出纳、杂务各一人。各省区所建立的工农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

由于当时各根据地发行的代用钞票品种繁多,印制工序简单,容易被敌人伪造。临时中央政府为了统一中央苏区币制,毛泽东指示:要设计印制一套像样的苏维埃政权货币。1932年初,毛泽民开始筹备纸币的印刷、设计和绘制图案,从白区购买油墨等材料。为了急需解决印刷印钞的雕刻、铸板问题,国家银行特地通过上海地下党的关系,高薪聘请了两名雕版师傅,从上海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中央苏区。中央苏区的纸币的设计图案,是毛泽民委托黄亚光设计的。

1901年,原名黄雨霖的黄亚光出生于福建长汀城关一个富裕的教师家庭,他自幼爱好书法、美术,1916年,他在漳州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公费指标,留学日本高等农林学校,目睹日本的繁荣,想起祖国的落后,他在日本时改名为黄亚光,即希望自己能“冲出亚洲,为国争光”。1918年回国后,他在长汀七中任图画教员。

因为长汀正处于革命风暴的中心区域,1926年,他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和同事张赤男(杨成武老师)成立了长汀学生会,办起《汀州》杂志。翌年8月,在南昌起义部队的培养下,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汀连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常委。1931年6月,因为左倾肃反扩大化的迫害,他同其他县委领导一样,被诬陷为“社会民主党”成员。12月,被押上刑场,他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同志一个个被错杀,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和恐惧。但又不明白其原因,稀里糊涂地引颈就戮。但轮到他被处决的时候,却不知道为什么,又放他回去了。事后才知道,当时有人向担任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介绍,说他精通日语,会绘画,又能书写一手好字,是高级知识分子。而那时中央苏区人才匮乏,要找这样的人才比登天还难!所以,毛泽民冒着自己也可能被打成反革命嫌疑犯的风险,找到兄长毛泽东,请他出面找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交涉,邓发派出莫钧涛,快马奔向长汀,县政治保卫局接到公文,当机立断把他从刑场的枪口下救了出来。

从闽西刑场上救下的黄亚光,来到红都瑞金,在毛泽东任主席的中央政府总务厅文书科工作(后担任过出版处处长),主要为毛泽东抄写、起草文件,书写标语,并经常在国家银行协助毛泽民工作。“二苏大会”大礼堂门首上的十四个大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便是他写的。以后又根据他会绘画的特长,毛泽东、毛泽民兄弟委托他手工绘制苏区纸币(“苏币”)钞票图案。黄亚光设计的纸币,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

由于苏区正受到敌人严重的封锁和破坏,工作条件很差,连绘图用的笔和圆规都没有,加上黄亚光又没有设计货币的经验,困难很多。后来毛泽民从上海买来绘图笔、圆规、油墨和铜版等,他凭着对所用过的一些钞票的记忆,开始了纸币图案的设计工作。他设计的第一张纸币是伍分的银币券。在设计贰角、壹元银币券时,他曾想在钞票上设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头像,但毛泽东很低调,没有同意,后改用列宁头像。黄亚光在显微镜下,先把列宁头

像绘制在纸上,再用毛笔工整地写上银行名称、币值、签名、年份等文字。钞票花边是由外地弄来的一种广告商标纸上的花纹剪裁拼成的。在设计纸币图案的过程中,毛泽东对黄亚光说,设计苏维埃政府货币,一定要体现工农政权的特征。因此黄亚光在设计每张纸币时,都绘制了镰刀、锤子、地球、五角星等图案,并把这些图案分别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或有机地组合起来,给人以美观大方,又突出革命政治的感觉。黄亚光设计的“苏币”朴实、精美,既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又表现出精湛的艺术水准。

货币设计完之后,由上海请来的一位雕刻铸版老师傅把它雕刻在铜板上,而后送往中央印刷厂印刷。

当时中央苏区纸张匮乏,可供印制“苏币”的高质量的纸张更难找。毛泽民、黄亚光带领同志们到处采购烂鞋底、断麻头,采集纤维较韧的雪花皮树皮,自己造纸。在毛泽民、黄亚光等人的领导下,硬是在瑞金办起一个造纸厂。

中央印刷厂是由原兴国印刷厂——江西省印刷厂扩建起来的,当时它只有几架石印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大批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苏币”印刷出来了。在1932年7月开始发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纸币,江西及闽西工农银行的纸币都停止发行,其货币逐渐回收。1932年下半年内,国家银行共印制了壹元票37.5万元,贰角票10.3万元,壹角票12.98万元,伍分票4.83万元。

“苏币”票面主要是壹元券,也印刷了四种“角”、“分”的辅币:伍角券、贰角券、壹角券和伍分券。票面上的图案:壹元券和贰角券是列宁像,伍角券和壹角券是花框,伍分券是群众大会图景。

这套“苏币”有如下特点:壹元和贰角面值的纸币,印有列宁头像,这是中国货币史上仅有的使用列宁头像的货币;伍角纸币将“五”和“角”两字分别镶嵌入世界地图的东、西两半球图形的圆圈中,含义为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套“苏币”采取了双重的防伪标志。一是在下方都印了一行看似英文字母的文字,银行对外宣称是财政部长邓子恢和银行行长毛泽民的英文签名,其实写法很不规范,既非英文字母,也非汉语拼音,而是当时这套纸币的第一个防伪标志。这种做法看似简单而又违背常理,但不经意间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二是这套纸币的印钞纸制造过程中加入了羊毛,既可以增加钞票的韧性,又可在燃烧时发出焦臭气味,以辨别钞票的真伪。钞票防伪作为重要机密,从始至终,只有毛泽民、项英(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邓发(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黄亚光(设计师)4人知道。此外,在每张纸币上都印刷了凭票兑换银币的字样。

当时苏区货币斗争很激烈,敌人为了捣乱苏区金融,制造了不少伪“苏币”,但苏区保卫部门工作抓得很紧,在红白区交界的要道口都设有检查站,一旦发现假票子,就追查到底,因此敌人的伪“苏币”很难进来。

中央苏区纸币发行之初,充分兑换现大洋,信用好,推行顺利。国家银行的资金由政府和红军拨款,国家银行存有大量的金银和物资充当纸币基金,纸币发行方面采取慎重的态度。毛泽东说:“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基本上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单纯财政的需要只能放在次要的地位。”当时银行发行纸币数量基本符合这个发行原则。银行备有银元保证兑现;一切税收要缴纳国家银行发行的“苏币”,不收其他杂币,因此国家银行的信用很高,币值稳定,很受群众欢迎。工农银行的设立,活跃了苏区的金融,并且直接投资国营企业,办理进出口贸易,帮助其营业的发展。当然,在群众受灾,粮食减产,公粮收不齐,打土豪又困难之时,军政费用开支又大,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也曾多发过一些纸币。

从1933年起,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来势汹汹,苏区军政费用猛增,加上战争和敌人的封锁,苏区经济困难,供兑换的现大洋日益缺少,不得不开始限制兑换,以至于完全停止兑换。

发行流通钞票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存在和其经济实力的体现。黄亚光设计的、在艰苦困难的战争环境中因陋就简而简单印刷发行的这套“苏币”,在我党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票面设计充满了浓厚的革命政治意义,反映了党在特定环境中的战斗风貌,为中国近代货币史谱写了新篇章,同时也是研究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国钱币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因为设计“苏币”立下赫赫功劳,黄亚光被调到国家银行工作,任国家银行调查处处长,先后为苏维埃国家银行画过几套“苏币”、公债券、邮票的图案。建国后,黄亚光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务,1993年4月15日,他以93岁的高龄病逝于福州。(摘自《文史天地》)

黄亚光资料图

毛泽民资料图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