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民在新疆的故事

毛泽民在新疆的故事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在新疆的故事

【简介】 公济当铺 毛泽民到迪化(今乌鲁木齐)不久,发现有的商号门首挂着一块上写“当”字的大木牌,店内没有商品,只有一堵很高的栏柜。经调查研究,才知道这种商号叫做“当铺”,当时全城有八九家当铺,于是,他就留心这种行业的活动。当时的当铺有统一规定,能值1元的物品只当2角,每月利息为10%,当1天就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34

【正文】

公济当铺

毛泽民到迪化(今乌鲁木齐)不久,发现有的商号门首挂着一块上写“当”字的大木牌,店内没有商品,只有一堵很高的栏柜。经调查研究,才知道这种商号叫做“当铺”,当时全城有八九家当铺,于是,他就留心这种行业的活动。当时的当铺有统一规定,能值1元的物品只当2角,每月利息为10%,当1天就收1月利息,当31天就收2月利息,当满3月不赎,即为“死当”,当主再无赎取权利,物品可由当铺标价拍卖。

毛泽民对这种高利剥削行为深恶痛绝,本想取缔当铺行业,但又考虑到劳动人民一时确有困难,于是责成省银行在南大街闹市地区开设官营“公济当”,每月利息为3%,按日计息,永不“死当”,当主如果确实无钱赎取,只收1%的保管费。“公济当”开设以后,有困难的劳动人民无不拍手称快,而那些高利剥削的私营当铺只得关门停业。家庭夜校

“可以一夜不睡觉,不能一夜不学习”,这是毛泽民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但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别人这样做。那时,毛泽民还没结婚,由汽车司机王发浩、勤杂工张德胜和炊事员罗清辛4人组成一个临时家庭。白天,他们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工作;晚上,毛泽民就把他们3人召集到一起,进行学习。他们3人中,除王发浩读过几天小学,其余2人都不识字。于是,毛泽民就组织了一个“家庭夜校”,自己担任校长兼教员,每天晚上都要坚持学习两小时,一小时读报,一小时学文化,给王发浩补习算术、语文,教张、罗2人识字。半缸咸菜

毛泽民刚任财政厅代厅长的时候,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个人生活自己料理。后来,搬进两间小平房里居住,并请了厅里一个名叫张德胜的天津老汉,帮他上街买菜、打扫卫生和看管宿舍。毛泽民同志的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每天吃剩的蔬菜,总是洗净切碎,按照湖南人腌咸菜的方法,腌在缸里,一点也不浪费。

毛泽民腌的咸菜非常好吃,有着浓郁的湖南风味,张德胜的老婆每来一次,都要尝几口缸里的咸菜。一天,张老汉上街买菜,毛泽民一人在家里看文件,张德胜的老婆推门进来了。毛泽民热情地接待了她,临走的时候,还把缸里的咸菜捞了半缸送给她,她说啥也不收。毛泽民笑呵呵地说:“一点咸菜不值得送人,请你的家人尝一尝,提提意见,帮我改进腌菜手艺。”她只好把咸菜带上了。

李富尔昌一包样品

毛泽民在担任新疆财政厅代厅长期间,为了改善机关工作人员和工厂工人的生活,在迪化倡办了一处“公务员消费合作社”。靠工资维持生活的在职人员,凭着“社员购物本”,可以以最低的价格从消费合作社购买供养全家的米面、食油、茶糖和布匹等。毛泽民所用的米面等生活用品,也都是凭证让张德胜从消费合作社购买的,每当他发现米面质量下降,总是亲自到消费合作社询问、检查、帮助解决问题。一次,张德胜买来的面粉质量较差,蒸出的馒头又硬又黑,毛泽民问清情况后,先让秘书打电话通知合作社领导:“周厅长最近要来检查工作”。三天后,毛泽民带了一小包买来的面粉样品,来到合作社,首先听了经理的汇报,然后去仓库检查,可是仓库里的米面质量都很好,又询问买粮的群众,有的说:“三天前,面粉很黑,这两天好了。”毛泽民当众从衣袋里掏出一包面粉样品,让大家看,大伙都说:“前几天买的就是这种面粉。”经理依仗自己是盛世才的亲戚,满不在乎地说:“以后改进!”毛泽民严肃地说:“不行,把卖这种面粉的日子查清楚,群众要求调换的一律调换,不愿调换的在下月买粮时按价退款!”

(作者李富、尔昌,抗战时期曾在新疆日报社工作。)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