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简介】 一声“师母”,杨之华和张治中夫人都笑了起来。张治中非常认真地对夫人解释:“杜宁(杨之华当时的化名)是瞿秋白先生的夫人,瞿先生是上海大学我最尊敬的老师。那时候我还和杜宁是同班同学,我们是亲上加亲。何况还有好朋友周恩来先生的嘱托呢。 ”在场的人都笑了。张治中的尊师念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来路上我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一声“师母”,杨之华和张治中夫人都笑了起来。张治中非常认真地对夫人解释:“杜宁(杨之华当时的化名)是瞿秋白先生的夫人,瞿先生是上海大学我最尊敬的老师。那时候我还和杜宁是同班同学,我们是亲上加亲。何况还有好朋友周恩来先生的嘱托呢。 ”在场的人都笑了。张治中的尊师念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来路上我问杨大姐什么时候和张治中是校友,杨之华笑着说:“二十多年了。 1923年,秋白在上海大学教俄文课,张治中那时带兵养病之余,特地到上大选修了这门课。上海大学当年比较盛行宣传社会主义思潮,经常开一些纪念苏联十月革命的会议,陈独秀、于右任、瞿秋白都发表过推崇社会主义的演说,我经常碰见张治中在那里认真听课。他穿着便服,清瘦、和气,书卷气很浓的,简直看不出来是个职业军人。 ”

张治中先生是一个骨子里没有军阀气的真正军人。

朱旦华:张治中的第三步当然是护送我们回延安。 (朱老拿出她整理的笔记一字字读着相关数字)

1946年5月底,中共全体在新疆人员一百三十一人,包括小孩二十三人,全部集中在新疆第二监狱,与1942年9月软禁时比较,少了三十一人。被捕时一百五十人,被捕后生小孩十四人,狱中死小孩两个,实为一百六十二人。被捕后牺牲和病故五人,叛变和动摇出去十九人,并带去小孩七人。

剩下的同志真是历尽沧桑啊!

6月10日拂晓,“无罪释放”的同志全部集中在新疆第二监狱门口。一会儿,新疆警备司令部交通处处长刘亚哲少将带着副官和一排兵马、几个医务人员开着十辆大卡车过来了。刘亚哲四十多岁的年龄,四方脸,甘肃人,说话简明扼要。他开门见山说:“从今天起,你们的生活就由我负责了。十辆大汽车,你们自己安排每车人员,马上出发。 ”

要回延安了,终于无条件释放集体回延安了!我在心中默默呼唤:毛泽民,你听见了吗?你是在人间,还是在九泉?你可听得见我心中的呼唤?!泪水慢慢地浸了出来,默咏着1945年2月11日自己在女牢中写的长诗——《新春之歌——为死难的丈夫而作》:

夏去秋来,

秋去冬至,

没有了你的消息。

在漫长的冬夜里,

噩梦压得人停止了呼吸。

我梦见血迹斑斑的一条长绳,

那上面挂着你的名字。

据说是刽子手的新杰作,

勒死了八路军的勇士。

我又梦见你默默地坐在窗下,

伸长着浮肿的两足,

我看不清你的脸部,

因为那已是一团模糊。

记得那是去年的新春,

我的心重重地往下沉。

但我没有放过送礼的机会,虽然那些食品也许是落在狗嘴。我看到茵素在消瘦,为老林不知她流了多少眼泪。也看到高兴得跳来跳去,因为老X来了条子要东西。你,孩子的爸,我不愿想象,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噩梦,竟然是事实,幻想,成了泡影。孩子,爸爸不再回来了,爸爸已被反动派暗杀。记住这血海仇恨!我失掉了良师、益友,斗争途程中的亲密旅伴。人民在悲愤叹息。战友们亮起了火红的大眼睛;“血债要用血来偿,这笔账总有一天要清算。 ”从此,我更加认清了:阶级斗争的残酷,叛徒的卑鄙无耻,殉道者的不朽精神。可是,眼泪——你总是不听指挥。往事啊,为什么老在心中徘徊。一个女布尔什维克,你还不够坚硬。好吧,让我首先制服悲哀,这吸血的臭虫;让我再紧紧地锁起,那回忆的角门。鼓起勇气来,迎接新的更艰苦的斗争。我向你致敬,你,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我为你歌唱,你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白璧无瑕的政治生命,

你的鲜血,

涂写着革命史中光辉的一页。

你的铁骨,

敲碎着反动派的头顶。

铁窗中的咆哮,

法庭上的痛驳,

刑场上的狂笑。

在无畏的战士面前:

刽子手胆战心惊,

阴谋家惊慌失色,

变节者无地容身。你是红色的经济专家,保卫人民利益的理财能手,你,沙漠中的拓荒者呀,鲜红的血不会白流。那是荒漠中的琼浆,灌溉禾苗的泉流。它滋润着新生的嫩芽,要把戈壁变成绿洲。新春,已经带来胜利的号音:

红军已经逼近了法西斯的老窝——柏林。希特勒的末日来到,大发神经病。世界已经大变了,被压迫者都要翻身。你,再没有什么遗恨,只是早走了一步,听不到人民解放的欢声。但是,你将永远得到满足,在你所走过的路上。千千万万的后继者,正在追循着你的血迹前进!而我呢,我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也正在追循着你的血迹前进!

朱旦华:思潮随着车轮滚滚向前,十辆大卡车历尽艰辛,于1946年7月11日,回到了解放区,看见了飘扬的红旗,久违的红旗,我和同志们的眼睛潮湿起来…… (26)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