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简介】 缝完棉被,毛岸英送我走出房门。那是1946年12月。 朱旦华:不久,党中央毛主席料到国民党会进攻延安,开始动员安排延安各级机关分批撤退。 笔者:1947年2月底,蒋介石下达命令集中三十四个旅二十三万人,分由南、西、北三面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南线为胡宗南部,西线为马鸿逵、马步芳部,北线为邓宝珊部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缝完棉被,毛岸英送我走出房门。那是1946年12月。

朱旦华:不久,党中央毛主席料到国民党会进攻延安,开始动员安排延安各级机关分批撤退。

笔者:1947年2月底,蒋介石下达命令集中三十四个旅二十三万人,分由南、西、北三面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南线为胡宗南部,西线为马鸿逵、马步芳部,北线为邓宝珊部。其中胡宗南部整编第二军、第二十九军率领十五个旅约十四万人,分两路直接进攻延安。胡宗南这次发有狂言,不打垮共产党,他不结婚。

朱旦华:敌人确实来势汹汹,在中央机关和延安群众撤退的日子里,敌人飞机白天穿梭轰炸。大家只有利用晚上有计划有组织地撤离。中央妇委要跟着撤出延安。临行之前,毛主席吩咐警卫员请我到王家坪见面。我赶去时,江青正在院子里收拾东西。毛主席听见我们对话的声音,从工作的窑洞走出来,左手叉着腰,俯下脸问我:“撤出延安,妇女同志舍不舍得? ”

我实打实说,“宣讲材料都传达了,道理也明白,可心里真的舍不得。 ”

一声舍不得,勾动了主席满腹情思,他仰望苍天,深沉地说:“吃了十几年的小米,我们怎么能舍得?怎么能说走就走?我们还要回来的。对同志们说,不要舍不得,不就是几眼窑洞坛坛罐罐吗? ”毛主席轻松地笑着说,“我们是丢块骨头换块肥肉!我们放弃贫瘠的延安,让罗贵波同志在晋东南好搞到一块肥肉。这不是丢块骨头换块肥肉? ”毛主席生平爱吃肥肉,说出话来幽默得很,“不过,延安可是块硬骨头。胡宗南想啃这块骨头,是不好啃的!搞不好,要崩断他的牙齿,鲠住他的喉咙!我们一定会打败胡宗南,会打败蒋介石回来的!今天我们舍不得坛坛罐罐,明天就抱不了金娃娃。 ”

毛主席从衣袋里拿出半截烟,接着说: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战争往往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蒋介石打仗争地盘,要延安,要开庆祝会。我们打仗是要俘虏他的兵,缴获他的武装,消灭他的有生力量。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蒋介石占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他背上这个很重的包袱,我们再收拾他,他就要倒霉了,等蒋介石算清这笔账,后悔也迟了。我们现在不是怕胡宗南到延安,是怕他不来!我们的京戏就唱得不那么好听了。 ”说到“京戏”两个字,他望着江青,幽默含情地一笑。江青跟着笑起来。毛主席接着说:“胡宗南进边区后,我们不要立即切断他的后路,要让他多进来一点。同时,也不要急着打他,我们要拖住他,跟他打蘑菇战。要知道,胡宗南是三十万兵,拖住他,减轻刘邓大军的压力。 ”毛主席撤出延安的战略布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想得何等深远啊!

毛主席和十年前陕北公学讲课时相比,人胖了一些,可说话永远是那么幽默形象、深刻无比,一双熠熠有神的大眼睛,一只是智慧,一只是坚定。

江青拿出了一条毛毯递给我,说:“这是前线缴获送给主席盖的。主席一定叫送给远新,你带去吧。 ”江青从延安时期乃至晚年,无论人前人后都称毛泽东为主席,几十年都如此,并不是像有的书写的称“润之”。

“这怎么可以呢? ”延安时期一床机织毛毯是何等贵重的礼物,况且毛主席盖的还是旧棉被。毛毯是前方战士对主席的爱戴,其他人怎么能享用呢?我连连摇头。

“这是主席决定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点心意。 ”江青的眼睛慢慢被一层泪珠覆盖,此时张治中已正式告知中共中央,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在盛世才牢中不屈牺牲。毛主席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对亲弟弟毛泽民唯一儿子的绵绵亲情。

我的眼睛潮湿了。双手颤颤接过那床毛毯。毛主席当时太忙,可能不忍心再触动心灵悲恸的一幕,已悄然离去。江青垂下了眼帘。

笔者:这床毛毯还在吗?

朱旦华:还在。我在上面绣了远新两个字,以示纪念。远新童年盖它,现在我老了,也喜欢盖它,毛毯一年年陈旧,可温暖如昔。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机关、延安老百姓全部撤离了延安,毛主席是最后一批撤离延安的。一座空城留给了胡宗南。

3月19日,胡宗南部队占领了延安,正如毛主席所预料的,仅仅半年时间胡宗南七战七败,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毛主席没有再回来,他带领中央前委转战陕北一年后,东渡黄河,到河北西柏坡去了。

第十章

笔者:毛主席到西柏坡时,您已在那儿?

朱旦华:我刚从山西临县刘家庄土改回来不久。

我参加土改的那个村是太行山下一个小村庄,全村三四十户人家,家家缺吃少穿。村里干部看我是一个女同志,分派到一个寡妇家里住。寡妇婆家姓王,本人姓张,村里仍习惯地叫她王三家媳妇。王三家男人是被日本鬼子打死的,留下两个孩子。她一张蜡黄脸上皱纹横生,怎么看也有四五十岁吧。一问,她属狗,比我小好几岁呢。男人被打死第二年,婆家和她分家了。(30)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