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简介】 笔者:毛泽民是1942年9月被盛世才抓起来的,1943年9月,牺牲在新疆监狱,那是盛世才和蒋介石联手策划的一个大阴谋。谁也想不到二十五年后文化大革命中,您和新疆监狱的幸存者竟然在共产党的天下,一时间一个个都被打入“另册”。当时您怎么想? 朱旦华:当时我头脑里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认为这是党和人民群众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笔者:毛泽民是1942年9月被盛世才抓起来的,1943年9月,牺牲在新疆监狱,那是盛世才和蒋介石联手策划的一个大阴谋。谁也想不到二十五年后文化大革命中,您和新疆监狱的幸存者竟然在共产党的天下,一时间一个个都被打入“另册”。当时您怎么想?

朱旦华:当时我头脑里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认为这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我们领导干部的考验,领导干部要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包括群众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风雨。另一个就是觉得党内出现问题了,有一股打倒大多数老干部的逆流。但无论怎么想,我都坚决服从组织的考验和审查安排。1968年10月20日接到通知,次日前往向阳农场,参加集训队。要求“每个集训队员自带铺板、生活用具,每月只发生活费三十元,其余的工资‘冻结’”。中央早有指示,不许随便冻结未定性干部的工资。参加集训队的当时都是属于未定性的人,是不应该冻结工资的,但那时候落实政策的通知多难以执行。

一到向阳农场,负责人交代了 《集训守则》:1.一切行动听指挥。2.严格执行生活、学习、劳动纪律。3.不准相互串联、交头接耳、非法活动,有问题向办公室报告,不准汇报假情况。 4.无条件接受监督,认真写好自我检查,定期汇报思想情况。 5.早晚向毛主席请罪、学毛著。 6.不准与家属来往,有事找办公室。 7.机关叫回来就回来,不准违抗。抗拒集训严办。

我被编入江西省委集训队一队,水静是队长。我是重点监督对象,本队两个女同志寸步不离监督我,我走到哪跟到哪。如果监督人员不在,我连出房门上厕所都不行。

集训队每天早上6点钟集合,分配任务。 10月、11月主要任务是参加割晚稻,其他时间写“交代材料”。我曾做了一个简单的记载和统计:

1968年11月农场劳动十四天半,队里劳动三天,学习写交代材料九天。

1968年12月农场劳动十四天半,队里劳动两天半,学习写交代材料七天半。

其余时间是外调来访一天半,分配出差四天半。记得1969年1月7日外调原迪化女中三个同学情况:她们过去是我的学生,现在都是大学老师了,令人多少有点欣慰。

1969年3月8日,集训一队转移到向塘农场(江西省革委会五七农场分场),我被分配学习养猪。在大猪小猪没有运到之前,我的主要任务是交代问题,令人发指的是,竟多次发生审讯者罚我跪下交代问题!

早年新疆监狱的潮湿,使我双腿落下风湿痛,罚跪交代问题站起来膝盖疼痛难支,每晚回宿舍后,我就用双手轻轻地抚摸两腿膝盖。这个动作竟被监视人打了小报告,第二天罚跪的时间更长。同时查看我的笔记本,有没有对时事不满的地方,“现行反革命”言论没有找到,我在笔记本上记下挨本队队员批评的事,被他们找到了,说我“记变天账”,大会小会批判,真叫人哭笑不得,晚上我随手把笔记本中流水账撕掉了。结果又有人打小报告,当晚集训办公室竟把我所有的笔记本都抄走了。连毛泽民前去苏联治病送给我的那个珍贵笔记本,一起搜去了。那是新疆监狱我唯一保住带回延安的一个小本子,上面有毛泽民的手迹。

我当时急了,第一次求情,说这个笔记本是如何宝贵,请他们不要搜走。越这样说,他们越要带去“审看”不可。我只好恳求看后还给自己。他们总算答应了。谁知“审看”遥遥无期,几次索要那个笔记本,竟无影无踪了。

时间在痛苦的折磨中一天天过去,向塘农场集训队成员纷纷“解放”,重新安排工作,回到南昌。集训队人数越来越少,我的“新疆叛徒集团问题”始终没有结果,成了重点监督对象。1969年10月28日我再次被合并到长头堎集训队劳动,离向塘农场一百多里地,分配在那里放牛种菜。又几次解放干部,剩下的人更少了。12月28日,接到新的指令,剩下的人全体迁移到新建县长头堎省革委会保卫队集训队,与公安机关集训队在一起。

在那里,1970年10月12日的宽严大会,又解放了十二个干部,集训队至此已解放了八批干部,一百多人的集训队现在还有三十多人。原来的女队只剩四人,加陈茵素才五人。剩下的人只好重新编队。编成六个组。我编在第一组种菜,有时也割菜、筛垃圾、挑菜等。 1971年11月27日长头堎集训队转移到高安伍桥与第二集训队合并,我所在的一队称第一分队,二队称第二分队。

在高安伍桥我写过一首诗,纪念这段难忘的日子——

集训队

——1971年秋于高安伍桥

西出南昌百里行,

白云深处有山村。

草桥流水绕庄外,

大型牛棚傍竹林。

群居共食殊乡里,

五湖四海不同音。

朝出荷锄勤耕作,

晚来灯下有书声。

两耳不闻村外事,

隔山犹如隔红尘。

陶令惊叹武陵源,

俗客无意恋“仙境”。

自从被揪离乡井,

夏去冬来几度春。

天高云淡羡飞雁,

数九严寒傲霜冰。

偶遇旧友同陌路,

唯见白发与时增。

入山容易出山难,

举首遥望天安门。

若问此中都是谁,

高安二号信箱人。 (49)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