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
【简介】 朱旦华:从蒙古访问回赣,江西省委委派我带队慰问山东淄博地区,带去五千万斤粮食,对那里进行紧急大援助。 山东是我党抗日根据地。淄博过去一直盛产高粱,合作化后年年高粱大丰收,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认为种高粱比种红薯产量少了许多,便提了一个 “建议”,种红薯夺高产。下面的干部把领导的“建议”认同为“命令”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朱旦华:从蒙古访问回赣,江西省委委派我带队慰问山东淄博地区,带去五千万斤粮食,对那里进行紧急大援助。
山东是我党抗日根据地。淄博过去一直盛产高粱,合作化后年年高粱大丰收,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认为种高粱比种红薯产量少了许多,便提了一个 “建议”,种红薯夺高产。下面的干部把领导的“建议”认同为“命令”,反映了下级对上级“建议”盲目执行不敢或不愿提不同意见的深层次问题。淄博地区到处种上了红薯。1959年当地发洪水,过去种高粱,秆子高,发大水,穗淹不着,农民好赖能喝上高粱糊糊。红薯是埋在地里的,一发大水红薯秧子都淹死了,红薯高产没有夺到,老百姓糊口的粮食倒没有了。1958年大办公社食堂,家家户户缸空罐空,这一下食堂抓瞎了,开始是天天喝稀粥,高粱糊,后来是喝野菜粥,有的地方野菜粥也喝不上了。救急电报打到了中央,那个时候要粮的可不是一家,中央下令江西省发扬互助精神。江西省委二话不说,分头援粮出征。我这个江西省委委员和江西省妇联主任,也派上了用场,当天带着粮食,坐货车立即出发。
到达山东后,我和几位女同志去了一家用破庙改成的抢救医院。破庙外围墙上涂了一层石灰,里面的病人都是用木板一排排放在地上。病人们有的脸肿得像年画上的判官;有的瘦得皮包骨头,眼眶两个凹。没有一人说话,也没有一声哭泣。抢救医院医生说,他们已饿得没有讲话的力气了。这所抢救医院的病人多是四周村庄的农民,生产队和大队见他们饿得快死了,急忙送他们到这所临时医院抢救,就是讨碗饭吃。抢救医院由国家配给粮食,因僧多粥少,抢救医院只能将红薯叶子、根和红薯片做成黑面馒头,偶尔有点米面。每个病人吃这些东西都有严格定量,避免不了还是有病人饿死。
抢救医院医生是大医院派去的,带有医疗器具什么的,就是没有带粮食。1960年的粮食是和性命一样珍贵无比的东西。抢救医院真正缺少的是粮食。红薯叶子、根、红薯干用来充饥的时间长了,对医生们的身体也成了一个挑战。为了避免医生自己“得病”,抢救医院医生采取轮换制,每周都有新的医生来接班。
1960年10月,舒同被撤销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职务。舒同是红军时期毛主席的 “书法好友”、“舒体字”集大成者。随着舒同的撤职,地方组织处理蛮干的干部更多。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后,舒同曾被下放到山东一个县任县委书记,后来才重新调任为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文教,领导比较擅长的领域去了。
笔者:1960年,江西省粮食状况比较好?
朱旦华:江西省领导1958年时头脑相对冷静,但周边省对江西的影响较大。我从山东慰问回来,一清早在南昌街头碰见又一件惨事。安徽灾民三五成群偎缩在一堆,他们穿得倒不破旧,脸上却菜色可餐。安徽灾民大多数是拖家带口逃荒过来的。只见有个女人搂着小孩子坐在地上,男人牵着大孩子拿着碗去要饭。解放后这么多年,这是南昌街头第一次出现全家要饭的,南昌上班的人纷纷止步,掏出一角五分的,我也从衣兜里拿出了纸币,递给那位女灾民,问道:“家里没有吃的啦?”
“没了。一点粮食都没了。前年办食堂粮食都上交了,去年天杀的,地里没有收一颗粮,咋弄?”说着,女人很不好意思地埋下头。安徽一片大平原,不像江西连绵不断的大小山岭,每一片绿荫下都可以不饿死人。解放前安徽逃荒的人就多,每年四处都是安徽逃荒的人群,凤阳花鼓街头巷尾随处可闻,“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来了朱洪武,十年就有九年荒”,民间小调传遍了大江南北。解放前,安徽灾民是江西南昌的常客。解放以后,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以后,党和政府大力治理淮河,安徽农业有了改进,安居乐业成为安徽新一代农民的口号。这么多年,南昌是再也没有看见安徽要饭的了。“大跃进”时,安徽更是经常放卫星的地方。一两年时间,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我心情沉重地站在那位女灾民面前,看见她碗里的钱渐渐多了起来,可以买几个烧饼了。1960年黑市粮价和1958年粮价几乎有天壤之别,两年前三分钱一个的烧饼此时南昌卖到了一角,山东卖到了五角,有的地方甚至卖到了一元。安徽灾民们没有粮,没有钱,再不讨几个,真难活下去。
突然,身旁女灾民抱起孩子撒腿就跑,“你往哪里跑!”巨大的声音从后面赶来,两个小伙子跟着追上去,一会儿工夫,押着那位妇女和孩子过来,沿路训斥道:“好逸恶劳,不在家乡干农活,跑在城里搞破坏!”
“我没有破坏,只是想讨口饭吃。”搞破坏在当时是非常大的一顶政治帽子,女灾民不服地大声争辩。
“你还不服从管理吗?马上跟我们走!”小伙子指了指一队从南昌各个街头“收容”来的灾民,“马上把你们送回去。”原来是安徽本地干部到南昌来抓“盲流”。
“我不走,回去吃什么?”那女的声音不大,语气倒是不容置疑的。 (43)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