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追忆毛泽民之妻朱旦华在新疆

追忆毛泽民之妻朱旦华在新疆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篇名】追忆毛泽民之妻朱旦华在新疆

【简介】□记者刘俊佑 说起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的历史,就少不了要提到一个人,她是毛泽民的第三任妻子、毛远新的母亲朱旦华。 几天前,我在乌市新中剧院看完大型现代秦剧《毛泽民在新疆》后,了解到朱旦华在新疆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中豪杰,就在多方搜集朱旦华的一些历史资料时,意外得知九十九岁高龄的朱旦华老人于近日在南昌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34

【正文】

□记者刘俊佑 说起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的历史,就少不了要提到一个人,她是毛泽民的第三任妻子、毛远新的母亲朱旦华。 几天前,我在乌市新中剧院看完大型现代秦剧《毛泽民在新疆》后,了解到朱旦华在新疆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中豪杰,就在多方搜集朱旦华的一些历史资料时,意外得知九十九岁高龄的朱旦华老人于近日在南昌逝世,今天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对这位传奇老人的一份敬重和追思之情,同时还想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她在新疆留下的一串串闪光印迹。 6月的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在红花绿柳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所建于1916年的自治区重点中学,过去曾叫省立迪化女子中学,毛泽民、陈潭秋、矛盾、朱旦华、赵丹等一批革命先烈曾在这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革命火种,作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毛泽民寻踪》、《毛泽民传》等资料记录说,朱旦华在迪化女中度过了四个不平凡的春秋。作为新疆妇女协会的宣传部长,她组织学校师生业余歌咏队、话剧团,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上街宣传演出。她还编辑发行《妇声》半月刊、《新疆妇女》等刊物,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妇女解放,介绍苏联,因而她被称为“朝气蓬勃、奋勇向前的新女性”。 迪化女子学校是新疆当时唯一的一所女校。以前,这里学生唱的歌曲,大都是歌颂督办盛世才的或一些新疆民族歌曲。自从朱旦华等一批教师到来之后,歌声与前大不一样了,学生们唱起了以前从未唱过的歌。学校的教室里、操场上,不时会响起 《五月的鲜花》、《大路歌》、《保卫黄河》等革命歌曲,校园里增加了生机勃勃的气氛。学校还不时举办歌咏、诗歌比赛,组织学生到街头演 《放下你的鞭子》等小剧目。 我循着朱旦华老人当年的足迹,慢慢揭开着那段不常被人们提起和关注的历史记忆,走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翻看着资料室一些零星的历史记录,眼前仿佛出现了身着米色裙装的朱旦华刚来迪化时的身影,她的歌声、她的笑语,她那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正传递在热爱她的新疆大地上,她好像来到了我们身边。 朱旦华原名姚秀霞,1911年12月26日出生,原籍浙江宁波,在上海长大。上世纪20年代,朱旦华考入上海务本高中师范专科学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务本高中停办,朱旦华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有一天,朱旦华收到一位好友从延安寄来的信,非常兴奋。她把信交给了地下党办的《解放周刊》。该刊将信以《陕北来信》为题发表出来以后,吸引了上海许多进步青年和文化人士。朱旦华更是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延安。朋友资助了她70元钱,作为去延安的路费。于是,朱旦华绕道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进入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她和28个陕北公学毕业生一起奔赴新疆。 1938年6月底,朱旦华被分配到省立迪化女子中学任教导主任。不久被推选为新疆省妇女协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秘书长,新疆省政务委员会委员。那段时间,新疆妇女协会副委员长沈谷南和朱旦华等人发起了全疆第一次妇女大会,使新疆妇女协会成为我党团结、教育新疆各族妇女的有力阵地。 在那样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事业被放在第一位,很少有人有条件去考虑个人的婚恋问题。年轻好强的朱旦华一工作起来,就更顾不上找对象的事了。 有一天,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邓发找朱旦华谈话说:“你的年纪不小了,也该成家了吧?女同志找对象,主要是政治上可靠就行了。”其实,邓发是想把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介绍给朱旦华,当时,毛泽民在新疆化名周彬,任新疆省财政厅代厅长。 邓发接着说:“周厅长身体状况不太好,又没日没夜地忙于工作。从斗争形势和党的工作考虑,他身边确实需要一位可靠的助手。” 朱旦华听了并没有表态。在这之前,朱旦华还多次听过他的报告,知道周彬很能干,对他一直都比较尊敬。后来,又在沈谷南等人的有意撮合下,朱旦华对毛泽民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一天,邓发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让人炒了几个菜,把朱旦华也请来吃饭。席间,邓发忽然说:“今天的宴请,既是为周彬践行,也是为毛泽民与朱旦华办的订婚宴。” 1940年5月,在新疆省政府的大礼堂,毛泽民与朱旦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们没有发请柬,但在新疆工作的张仲实、沈雁冰等都来了。迪化女中歌咏队为他们唱着祝福的赞歌,新郎毛泽民穿一件干净整齐的旧毛料西服,新娘朱旦华身着柔和的米色裙装,在大家的祝福声中,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婚后,他们就住在财政厅一间普通的房子里,陈设很简单:毛泽民只有一个旧皮箱和一个旧藤条包,里面装的除了几件旧衣服、一双旧毡筒和一顶旧皮帽外,就是一堆书,朱旦华只有一个从延安带来的背包和一台手摇缝纫机。 朱旦华与毛泽民婚后的日子美满幸福。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毛泽民中年得子,喜出望外,给儿子取名远新。这名字既符合毛氏族谱中“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的“远”字辈牒序,也含有对其生在遥远的新疆的纪念。 1941年后,随着新疆局势的不断变化,很多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变化。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新疆督办盛世才改变了亲苏联共的政策。他认为,苏联打不过德国,中国共产党也靠不住了,于是,产生了新的想法,正巧,1942年8月29日那天,蒋介石派宋美龄、朱绍良赴迪化对盛世才进行拉拢,给他承诺了一些重要职位。于是,盛世才认为自己的靠山来了,立即投靠了蒋介石。 那一时期,盛世才最大的举动就是在1942年9月17日撕掉其亲苏亲共的伪面具,以“督办请谈话”为名,将陈潭秋、毛泽民等共产党的领导人及其妻室儿女140余人秘密软禁在满城邱公馆。当时关押在新疆女监内的有三十多位干部家属和小孩,其中就有朱旦华和儿子毛远新。 1943年9月27日深夜,毛泽民被盛世才秘密杀害。刽子手用大棒把他击昏,再用绳子勒死,装入麻袋,偷偷地埋入了位于六道湾附近的荒郊地。同时遇难的还有陈潭秋和林基路两位烈士。 那一年,朱旦华刚刚三十岁,与毛泽民结婚还不到四年。直至1945年2月,在给男牢同志送过年礼品时,深居囚室的朱旦华才得知这一不十分确切的噩耗。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亲自到张治中家里,拜托他查清被盛世才关押的中共100多位干部及其家属的下落,并无条件释放,送回延安。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周恩来也郑重地向国民党提出了“释放政治犯”的要求。周恩来拿出了一个被关押在新疆男女监狱中的共产党人及其家眷的名单。这份名单是朱旦华等人为了要让党中央了解新疆监狱的人员状况,用浆糊写在一块白布上的。后来,朱旦华又想方设法通过她在迪化女中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送到八路军办事处,交给了周恩来的秘书。据《毛泽民传》里记载,这份转给周恩来的信,至今仍珍藏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 梳理朱旦华在新疆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付出,有汗水,有欢乐,也有痛苦,她在短暂而不平凡的四个春秋岁月中,为新疆的妇女及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乐观,一生不懈,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充实的九十九年……或母亲,或教育工作者,或妇女工作引领者,她在新疆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点点痕迹,在我们心里留下了许多感动。 人的生命终会消失,如同晚秋的落叶终会飘向地面。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