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3)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3)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3)

【简介】 《申报》当时在全国发行量最大。务本女中的师生都喜欢读它。那时候教务处工作很忙,天天一大摞各年级教学档案,要整理和归档,工作没有一点空隙,我读《申报》往往利用午休,一手端着碗,一手翻报纸。校务办事员褚志元、语文教员李万新、体育教员王平等人也常常来教务处,一起看《申报》。 一来二往几个人熟悉起来。褚志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申报》当时在全国发行量最大。务本女中的师生都喜欢读它。那时候教务处工作很忙,天天一大摞各年级教学档案,要整理和归档,工作没有一点空隙,我读《申报》往往利用午休,一手端着碗,一手翻报纸。校务办事员褚志元、语文教员李万新、体育教员王平等人也常常来教务处,一起看《申报》。

一来二往几个人熟悉起来。褚志元年纪最长,比较老成,说话轻声细语,一口江西尾音的普通话。后来才知道褚志元是1926年参加共产党的老革命。当时和陆定一以“夫妻”名义在上海青年中开展革命活动。李万新长得最漂亮,颀长的身材,一双大眼睛会说话。李万新的父亲叫李延禄,是抗日联军一位很有名的军长。

九一八事变后,李万新和母亲秘密旅居上海,没有暴露身份。王平个头高,走路噔噔响,风风火火,很有个性。从一张《申报》,我们几位女教师不知不觉靠得更拢了。

1932年7月16日蒋介石手批密令禁止《申报》向埠外发行,要求满足“改组”《申报》三个条件:改变时评态度;陶行知、黄炎培离开报社;接受政府派员指导。《申报》没有同意,想方设法将大批报纸带到外地采取铁路托运的方法,向外埠发行。宁愿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也不答应三个条件。宋庆龄、杨杏佛等社会名流乘势多方呼吁,一个多月后,蒋介石只好同意《申报》恢复邮递向埠外发行。

蒋介石表面上让步,同意《申报》维持现状。暗底下,1933年初,国民政府禁止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邮递外埠;带头为《申报》打抱不平的民主志士杨杏佛不久被暗杀;1934年11月,《申报》主办人史量才先生乘车从杭州回上海途中遇害。

史量才和杨杏佛之死,用鲜血给青年知识分子再上了一课。

笔者:史量才生前有句名言:“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 ”但上世纪30年代初的国民党政府恰恰相反。

1932年4月,洛阳 “国难会议”,国民党政府拨款数百万元作围剿红军的物资准备,却否决九万元修筑热河防御工事的提议,1932年7月18日,日军侵犯热河省;1933年1月,进攻山海关;3月,占领热河(承德)和长城喜峰口等地,向我长城沿线全线发动攻击。 5月31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华北危急。国破家亡,国危家难,在这个历史的进程中,这些重大事件给您及家人带来什么影响呢?

朱旦华(点头):就在国家命运沉浮的重要时候,我家里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

姐姐姚秀云出嫁没有几年,姐夫被肺病夺去了生命。年轻的姐姐只好拖着小外甥为别人做衣服过日子。姐姐出嫁时,父母曾用各家送的礼金买了一台缝纫机作陪嫁,此时成了救命机。姐夫病死了,十六岁的二弟被维生素B缺乏症夺去了生命。二弟正处青春发育期,破产的家庭连饭都吃不饱,哪里买得起鱼肝油之类药物,挽救二弟的生命?并不贵重的药啊,都买不起。家穷,也借不到钱。活生生地看着二弟死去。

我被教导主任“盯上”了。教导主任为亲戚儿子做“红娘”。男方是上海某大学毕业生,在政府里做办事员,职业稳定,家境殷实。当这位男青年在教导主任陪同下来到我面前,我的感觉好像对方是哪一位学生的哥哥,没有一丝激动,也没有不好意思。对方主动说了一些话。过了一周,男青年来信,盼望交往下去。我没有回信。我不喜欢这样“交往”的结局。在当时的环境中,许多知识女性一结婚,生儿育女后再也不能参加工作,什么国家的前途民族的生存,在忙忙碌碌中都被儿女的尿布所代替。我不愿意遭受这样的命运。

我准备以自己全部生命关注苦难的祖国。我想,可能有那么一天,我会被政府抗日召唤而去。但1935年杜重远“新生事件”彻底击破了我对蒋介石政府抗日的最后幻想。

笔者:近年,我查询了杜重远“新生事件”相关资料。杜重远是吉林省怀德县人。 1918年二十一岁以官费留日学陶瓷业,1923年回国,从事“实业救国”活动,是东北工商界著名爱国人士。九一八事变后,杜重远为黑龙江省江桥抗日名将马占山四处募捐,到上海与 《生活周刊》邹韬奋一见如故。 1933年12月,《生活周刊》支持十九路军成立 “中华共和国革命政府”,被国民党查封。为了继续宣传抗日,杜重远办《新生》周刊以继其志,风靡全国。

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第二卷第十五期发表易水 《闲话皇帝》的杂文。这篇文章即被日本驻沪总领事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的罪名,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同时提出四条要求:查封杂志;法律起诉该刊编者杜重远、作者易水;惩办上海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南京政府正式道歉。

南京政府对日本人俯首帖耳,句句照办。 《新生》周刊立即被查封,上海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七名委员全部被革职;1935年7月9日,杜重远在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被判处一年两个月徒刑。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