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5)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5)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5)

【简介】 “真的? ”酷暑一阵清风,令我心旷神怡。 “说李万新、姚秀霞、王平、褚志元是务本女中的四大金刚。 ” 四个年轻女子成了凶煞煞的四大金刚,我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大笑中,我想起了刚到上海不久,父亲带我和大弟弟到城隍庙去玩,城隍庙大门里就有四大金刚,凶煞煞的,可他们又是扬善惩恶的象征。党组织对我们四人的评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真的? ”酷暑一阵清风,令我心旷神怡。

“说李万新、姚秀霞、王平、褚志元是务本女中的四大金刚。 ”

四个年轻女子成了凶煞煞的四大金刚,我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大笑中,我想起了刚到上海不久,父亲带我和大弟弟到城隍庙去玩,城隍庙大门里就有四大金刚,凶煞煞的,可他们又是扬善惩恶的象征。党组织对我们四人的评价,是何等的期许。

朱旦华:不久,王平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去了延安。我也想去,褚志元要求等一等。

“八一三”上海战事爆发,日本飞机狂轰滥炸,连黄家阙务本女中的校舍都被炸了。我家铺面因资不抵债,几年前就把南市的住房退了,一家人挤在法租界一间小房子里。 “八一三”以后,整个上海大中小学都停了课。务本女中教工工资停发。四弟从保送免费读书的上海中学回到家居陋室。 1935年,四弟以全市作文比赛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久负盛名的上海中学。此时一大家人挤住一起,大姐出嫁后,我就是最大的了,面对父母老榆树一样的脸,几次欲语还休。

母亲看出我的心思,问:“阿霞,你要走?到哪里去? ”

我扶了扶眼镜,读初中我就戴眼镜了,“妈,我想到延安抗日去。 ”

“一个年轻的姑娘,到那么偏远的地方。我不同意。 ”

“日本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什么姑娘不姑娘的。我主意已定。 ”

父亲听娘俩小声争论,赶紧凑近前来,劝说:“阿霞要去,就让她去吧。上海,国民党是守不住了。 ”

父亲的开通反倒使我感动和难过,声音颤颤地说:“家里父母亲要受累了。 ”

“国难国难,国危家难,阿霞你就像男儿一样报效国家吧。 ”父亲的话我懂,姐姐没有读什么书,家里一直是把我像男孩子一样供养读书的。多年来我也像男子,每月挣薪水资助家里。

母亲戚戚地哭了起来,边哭边打开包钱的手巾,里面只有十几元法币。我按住了母亲递过来的手,说:“钱,我已借到了。 ”

“和谁一起走啊?那么远的路,那么偏僻的地方。 ”

路费是从李万新那里借的七十元,本来李万新也准备一起去延安,她母亲病了,一时走不开。她建议我和一位姓李的女子李云鹤一起去延安,说李云鹤思想进步,前几年在晨更工学团做过教员,现在进步剧联做演员,艺名叫蓝苹。我一想两个女子做伴到延安,比较好,准备邀请蓝苹一起走。可这些不能告诉母亲,仅说一切都安排好了。

第二天下午,我一个人去约蓝苹。那时候蓝苹住在一所大戏院附近,是一栋两层楼的亭子间。一进门,看见一个年轻女子正在洗头。“请问,李云鹤住在这里吗?”听见我的问话,那女子抬起头,一张年轻的脸闪着微笑,轻轻地说:“我就是李云鹤。 ”说的一口纯正普通话,她不是上海姑娘。上海人说普通话,带有吴越古音的尾声,这是国文老师讲的,和北方人说普通话不一样。

蓝苹很客气,请我进入房间。房间不大,摆着一张单人床,床边放着小桌之类,简单而整洁,就像蓝苹的衣着。蓝苹那天穿着一件月白色短袖旗袍,清丽大方。她脸色很白,眼睛很大,脸上挂着甜甜的笑意。

我开门见山说明来意,蓝苹笑着说:“你先走,我暂时还不能去延安。”当时我有点奇怪,明明听说她准备动身,难道因为她是知名演员,和我们普通教员不是一个“档次”吗?但望着那一脸微笑又不像。但女子的矜持使我马上站起身来,即使以后江青在延安主动谈到这次见面,我也没有具体问为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她当时患有肺病,正在治疗。想结束该疗程后再去。

那天,蓝苹客气地送我到大门外,相互招了招手。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蓝苹,一个清丽文静的年轻女子。

笔者:那时您在报刊上看见过蓝苹的种种“绯闻”吗?

朱旦华(点头):是指蓝苹和唐纳的恋爱吧?蓝苹和唐纳等人当时都是进步青年,社会上关注他们一些事情,当时一些进步青年认为,那是追求爱情的一种时尚,带有反封建向往自由的一面,和有些人仅仅认为纯粹生活作风和不良做派有所不同。要是那样,我一个“老古板”怎么会约蓝苹一起去延安呢?研究历史,一定要回到当时,两分法,才能看清真相啊。

第三章

朱旦华:面见蓝苹后,我和褚志元交谈,请向上海地下党组织汇报,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要速去延安。不久,褚志元带来两位男学生,说他们也去延安,正好一路同行,相互有个照顾。同时告诉我,组织上为了不使我家人受牵连,将我改姓朱,名家农,我属猪。已发电报给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褚志元笑着说:“以后姚秀霞就是朱家农了。 ”两人笑着握握手,谁也想不到这是我俩最后握别。1938年褚志元受党组织派遣,去重庆开展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不幸1940年难产去世,时年仅三十岁。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