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6)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6)
【简介】 我带上几件衣服和李万新借的七十元钱,1937年9月和那两位男生一起从上海出发。当时上海到北平、郑州、西安等地火车停开,上海到汉口大轮停航。我们只好从上海坐船到宁波,再坐火车辗转金华,赶上去南昌的火车。 1937年秋季的南昌,街头巷尾都是抗战标语,四处呈现的却是缓慢的井井有条的常居生活。物价比上海、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我带上几件衣服和李万新借的七十元钱,1937年9月和那两位男生一起从上海出发。当时上海到北平、郑州、西安等地火车停开,上海到汉口大轮停航。我们只好从上海坐船到宁波,再坐火车辗转金华,赶上去南昌的火车。
1937年秋季的南昌,街头巷尾都是抗战标语,四处呈现的却是缓慢的井井有条的常居生活。物价比上海、宁波、金华便宜许多。我和两个男生开玩笑道:“这里好像一个世外桃源,打跑了日本鬼子,我就来这里定居。”谁想一语成谶,1949年后我竟在南昌住了五十多年。
从南昌辗转九江,坐船到汉口。同行的一男生(忘记他的姓名了)因路费不够,留在武汉宣传队。武汉抗战宣传当时热火朝天,也需要人。
我和学生小王两人登上西行列车,走走停停三天后到达西安,又坐马车到达城外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受到热情接待。一位女同志站起身说:“朱家农是你,我们收到电报好多天了。四五天后有车去,一批人一起去。不过,汽车只能到半路,你们要步行几天才能到延安。 ”
我高兴地直点头,学生小王大声喊:“到家了! ”
从西安八办出来,久违的凉风一阵吹来,心情好舒畅啊!八办安排我们在附近住了下来。四周住的都是要求前往延安和在西安青年干训班的同志。大家一下子跳进了友情的海洋,青春的欢快、理想的向往,催动着人兴奋幸福。
几天后,我和北京、南京等地几十个青年人一起向延安进发。我们中大多数是大学生、高中生,只有两个初中生。当时西安到延安只有一条路,不宽,像一条黄色的飘带,运送我们的汽车开到半截就打道回府了,几十个人开始步行。有的几个人凑钱雇一头毛驴,驮着不多的行李,有的自己背着行李,自觉排成两路纵队,向延安挺进。走着走着,就会碰上同一个方向前去的年轻人。行进的队伍越来越长,情绪越来越高。歌声、笑声,每一步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气息。
突然,前面有人叫了起来,“延安派人来接我们了!你们看! ”
真的,清一色灰色军装,一队八路军战士雄赳赳地向这边走来。歌声,一种从未听过的歌词和旋律顺风飘来——
全国动刀兵,
一起来出征。
你看哪,
大旗飘扬多威风。
这标人马哪里来,
西北陕甘宁。
军民要齐心,
救国打前锋。
这一个,
主张全国一条心。
今番渡过黄河来,
誓死杀敌人。
那是一个女战士发自肺腑的歌声,激情带点粗犷,嘶哑而毫无雕琢。歌声越来越近,有人喊了起来,“她是丁玲! ”“丁玲来了! ”
丁玲,当时在知识青年中是个明星。她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她主编的《北斗》都受到左翼青年的狂热欢迎。听说她1936年就来延安了。“七七”事变后,丁玲担任了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率团到处开展抗日宣传。想不到此时自编歌曲迎接我们。
丁玲笑着走向前来,一袭短发被北方的秋风吹得有点凌乱,灰色的军装用宽宽的皮带系着,衬托着那张充满着欢乐和兴奋的脸。丁玲的脸在这群青年中是不年轻了,老实说也不怎么特别漂亮,可那眉眼跳动着多少活力,一扬一抑吸引了多少年轻人的注目呵。
“同志们,远方来的朋友们,我就用自己刚刚写出的这首歌欢迎你们,好不好? ”
“好!请你教我们一起唱。”年轻人沸腾起来。歌声应着年轻人的呼声和心跳,再次响起——
能将带精兵,
威武世无伦。
百姓们,
欢呼我们八路军。
百战百胜天下志,
杀敌胆气宏。
杀退鬼子兵,
一齐下关东。
城头上,
站着两位大将军,
威风凛凛是哪个,
朱德毛泽东。
以后几天,我们这群年轻人就是唱着这首歌走进延安,走近朱德毛泽东身边。
笔者:您是1937年11月到达延安。一群人分开了吗?
朱旦华:我们几十个人,有的是党员分配到抗大,像我这样的进步青年都分配到陕北公学学习。
陕北公学刚建立不久,在延河对岸小沟坪,是一所培养抗日统一战线干部的学校。校长成仿吾,副校长是李维汉,我们当时只知道他叫罗迈,称罗校长。陕北公学的教员就多了,当我们这群年轻人到达陕北公学时,学校校长和老师都跑出来迎接,高高矮矮,谁也没有老师的架子,年纪轻一点的竟还帮助拿起行李。一个高个子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告诉我,他就是教育长邵式平,原来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方志敏的同乡和好朋友,两人一起开辟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南有朱毛,北有方(方志敏)邵(邵式平)”,红军时期鼓舞了不少革命者。
我仰目看了看邵式平这位传奇英雄,他国字脸上闪动着一双大眼,几分严峻,几分慈祥。这时他更像一个大家长,反复向大家交代,“陕北公学刚刚开办,同学们先挤挤住一住,明天我们盖房子。 ”疑问随着邵式平的话音落地而来,学校没有片砖片瓦,这房子怎么盖?学校的老师不少,师资也有盛名,可上课的教室在哪里呢?这么多人怎么上课呢?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