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8)

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8)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问录(8)

【简介】 这时毛主席话锋一转,继续说:“抗日的前途是美好的,陕北公学的前途是美好的。但目前陕北公学还没有房子给你们住啊,怎么办?劳动创造世界。我们自己动手,挖窑洞。这也是今天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我们美好的世界! ” 说着,毛主席两眼带着深深的笑意,从罗校长手中拿起了铁铲,向大家挥挥手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这时毛主席话锋一转,继续说:“抗日的前途是美好的,陕北公学的前途是美好的。但目前陕北公学还没有房子给你们住啊,怎么办?劳动创造世界。我们自己动手,挖窑洞。这也是今天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我们美好的世界! ”

说着,毛主席两眼带着深深的笑意,从罗校长手中拿起了铁铲,向大家挥挥手,学员们欢呼起来。一边欢呼,一边整队跟着毛主席向黄土山坡走去——挖窑洞。

朱旦华: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革命者的大学。学员们热火朝天开始了建造住宅的战斗。没有一片砖瓦,可有那么多双手,有工具,在各个学习队队长的指挥下,在黄土坡下排成行列,前面的劈山,后面的运土。再从中间掏进去挖成一个个大洞,陕北天然的土质粘连不塌,不用一根大梁,窑洞就成了。因地制宜安上门框窗框。一间大房子就成了。里面土多留一大块,铺上草,就成了床;墙挖进去一块,就成了放书的小书柜;桌子椅子都是土块做成的。简单实用,冬暖夏凉。不到几天的工夫,陕北公学一排排窑洞拔地而起,用挖出来的黄土平整了一个大操场,学员们在操场上体育锻炼、上大课。

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了,每天早上六点钟哨音一响,五分钟整理完毕,出操锻炼。有时跑步跳远,一到跳沟,我就害怕,怎么跳都跳不过去。有的男生开起玩笑:“朱家农,你唱歌行,跳远要更上一层楼!要不你唱,我们代你跳,行不? ”善意的玩笑,引得学员们情趣更高。

陕北公学是半军事化的学校。学习队就像部队的一个连,分队、班就像连队的排和班,也发灰色的八路军军装,当然是没有帽徽的。学员们的生活也是供给制,生活待遇比抗大还要好些,这里小米饭可以管饱,随便吃,菜是八个人一餐一大碗,清一色的素菜,这在当时的延安几乎是首长级待遇了,比陕北一般农村的生活条件要好得多。但菜在学员中总是不够吃,陕北公学中绝大多数都是城市来的知识青年,吃饭要吃菜几乎是习惯。有人想出了点子,买点辣椒酱之类的,佐饭吃。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理想充满着友善的氛围,和上海相比,陕北公学实在是艰苦,可这里人人都很开心。学员中有一位云南权贵的千金,非常崇拜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千里迢迢从南疆来到延安,报考了陕北公学。她父亲知道后,打听到这里的艰苦心疼不已,派人送来一只云南火腿,叫她佐饭吃。结果她把火腿分给各队,大家一人一片,吃完为止。那片火腿,真香啊!

陕北公学生活是艰苦的平等的,充满着民主,犹如陕公八字校训:“忠诚、团结、紧张、活泼”。

秋天过后,陕北寒冷的冬天转眼而至。除了睡觉的窑洞外,一个队还有一个大窑洞,进行集体活动,常常组织歌咏比赛。合唱、齐唱、独唱,我“荣升”一级,被大家选为全校学生会宣传部长,真有意思。陕公每天都有唱不完的歌,表述不完的喜悦和热情。我向党组织再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第一次递交是在上海务本女中。

转眼到了1938年年初,陕公紧张的学习生活已过去两三个月。 “七七”事变后,全国要求到陕北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仅一个省就有近两万人报名要求参加陕公学习。陕公第一期安排一千多人。第二期安排了一千五百人。每一期时间六个月左右。我们这一期听说要提前毕业,会分配到哪里去呢?我的思想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凡是抗日工作,哪里都愿意去;复杂,是我不希望到“白区”工作。这种想法对不对组织说呢?

一天,我在操场上迎面碰着八队队长刘瑞森,他神情严肃地说,“朱家农,通知你一件事。经过党小组提名,党支部讨论,一致同意吸收你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家农,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同志了。 ”真的,要入党了,兴奋的红晕浸染了我的两颊。

刘瑞森没有一丝笑容,严肃地问:“朱家农,你知道入党意味着什么? ”

“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

“许多人都会这样说,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做一个共产党员,工作要比他人做得多,要无条件地牺牲在前。脑筋里不能有个人的考虑。懂吗? ”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大上海来的有志青年,和工农分子相比,身上还有一些小资产阶级个人情调,这些都与党员要求有差距,要改正。 ”我激动地连连点头。

派赴新疆的第一批学员

笔者:您1938年2月入党,3月被分配去新疆。

朱旦华(点头):1938年3月上旬的一天,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第一任处长彭加伦(1938年2月10日离开兰州,由伍修权续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主任)披着狐皮大衣,由陕北公学第八队队长刘瑞森同志陪同,到了队部,叫上我和有关同学。彭加伦说,由于抗战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决定你们提前毕业。

刘瑞森队长接着讲:“明天就办毕业手续。每人记的讲义、笔记本可带上。 ”第二天校长成仿吾发了毕业证书。第三天启程。从校长、副校长到全体学员都出来欢送,歌声震天,场面很动人。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