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毛泽东毛泽民兄弟关系 《革命与爱》揭秘毛泽东家事
【类型】报纸
【篇名】解密毛泽东毛泽民兄弟关系 《革命与爱》揭秘毛泽东家事
【简介】 毛泽民的第一位夫人 一本名为《革命与爱——共产国际档案最新解密毛泽东毛泽民兄弟关系》的新书近日出版。该书通过“革命”与“爱”两大主题,讲述毛泽东与弟弟毛泽民之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民简介 本书主人公毛泽民,1896年4月3日生,湖南湘潭韶山人。他是毛泽东的大弟,曾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67
【正文】
一本名为《革命与爱——共产国际档案最新解密毛泽东毛泽民兄弟关系》的新书近日出版。该书通过“革命”与“爱”两大主题,讲述毛泽东与弟弟毛泽民之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民简介
本书主人公毛泽民,1896年4月3日生,湖南湘潭韶山人。他是毛泽东的大弟,曾化名周彬。
1921年,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下,他毅然离开了朝夕劳作的韶山冲,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职业革命家,192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长,同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银行行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2月,受党中央派遣,毛泽民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1942年9月17日,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与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岁。
四次远赴莫斯科 耗费7年终成书
大概是毛泽东身躯太高大了,他的兄弟们的形象,永远是那么不清晰,想找一本写毛泽民或毛泽覃的书,总是很少,想找一本写他们与毛泽东的书,就更少。所以,当《革命与爱》这样的书出现时,它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该书约46万字,共分三卷,书中配图300余幅,很多珍贵档案、照片均为首次公开。这本书有两个作者,其中一位叫耘山,他是毛泽民的外孙子、毛远志的儿子。这个身份对这本书的成书有极大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书里很多重要的资料,来自原苏共中央档案馆或者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而根据俄罗斯的规定,有些个人档案,非其亲属是不能查阅的。
耘山称,之前有关毛泽民的著作存在一些错误,很多问题都没有讲清楚。尤其是毛泽民1939年的莫斯科之行。
毛泽民曾于1939年前往莫斯科治病,在那里生活了不短的时间,而且和共产国际有着很深入的接触,因此留下了一些档案。
为此,耘山先后四次飞往莫斯科,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乌索夫研究员的帮助下,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随着耘山在俄罗斯的数次查找,有不少富有价值的资料被披露出来,其中一些已经尘封了60余年。耘山也弄清了许多细节以及重要的离世问题。
毛泽东与毛泽民之间,有革命与亲情两层关系。1939年毛泽民奔赴莫斯科,除了养病,其实还负有更重要的任务:清算李德、减弱王明在莫斯科的影响、增加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中共领导层的了解,最终确立毛泽东在中共党内乃至及共产国际中的地位。
在这些对后来的中国历史进程有至关重要影响的事件中,毛泽民其实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披露的档案之中,对他在其中的言行都有着很详细的记载。
此外,作者还走访了湖南、江西、广东、上海、天津、福建、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对毛泽民的足迹进行考证和研究。经过7年时间,曹耘山与此书另一作者周燕终于合作撰写完成此书。
亲情是理解毛泽东的一把钥匙
亲情是《革命与爱》的一大主题,一是为很多未解解问题提供了答案。诸如毛泽东母亲文七妹的本名为何。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毛泽东的母亲名叫“文七妹”,而毛泽民填写的名字却是“文素勤”。再比如,毛泽东父亲究竟怎样从负债累累的贫农变成富农,毛泽民有没有受毛泽东嘱托劝阻贺子珍去苏联。
二是重新梳理了毛泽东与毛泽民之间的情感,而由于两人地位的特殊,这种情感又委实影响了后来很多事件的结果,包括盛世才对共产党人态度的变化,以及毛泽民最后的牺牲等等,甚至可以远至几十年后毛泽东与毛泽民之子毛远新的情感,出现了令人嗟叹的一幕幕。耘山称,“毛泽民的档案,以前只有极少人查阅,贺子珍的档案,在我去查阅以前没人查阅过。”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影印了一些存于莫斯科的档案原件,还有不少毛家的家庭照片,均系首次披露,资料价值不同一般。
耘山从未见过自己的外公,他说:“我们希望向后人展现先烈们为了共和国的建立做出的卓越贡献,想通过书籍这样的形式留下一份精神遗产。”
毛泽民与他的三位夫人
毛泽民虽然生命短暂,其中却有着三段婚姻。历任妻子为王淑兰、钱希均、朱旦华。有女毛远志、子毛远新。
第一任夫人王淑兰:(1896——1964)毛泽民第一任妻子,1926年加入中共。因小脚,工作不方便,回韶山居住。生三子二女。毛泽民因常年在外,提议离婚,双方解除婚约。
第二任夫人钱希钧(1905——1989),浙江诸暨人,1905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共,1926年与毛泽民结婚。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到新疆不久两人离婚,后回延安,改嫁周小鼎。两人未曾生育。1949年后,先后担任过上海食品局副局长,轻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是上海市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
第三任夫人朱旦华(1911- )——原名姚秀霞,浙江慈溪人。1937年到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陕北公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搞统战工作,1940年与毛泽民结婚,生子毛远新。1942年与毛泽民同时被捕入狱,到1946年张治中主政新疆时才释放回延安。1949年改嫁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纯。中共主政后,朱旦华先后担任江西省妇联宣传部长,省妇联副主席、主席等职,现居江西南昌。毛远新娶妻全秀凤,生女取名李莉,因病,双耳失聪。朱旦华是因先后嫁了两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弟弟而著称中国的女人。
在莫斯科的那些日子
耘山在该书的序中称,几乎每一位在苏联学习、工作或养病的中共党员,俄罗斯国家档案馆都会为他(她)建立一份档案。从本人填写的详细的履历表到手写的一张纸片,都会完整地存放在他的档案袋里。当然,越是重要人物,档案卷宗里的东西就越多,也越完整。
毛泽民从1939年6月初到达莫斯科,1940年1月22日离开,在苏联境内停留了8个多月,仅存入档案卷宗的批件就有二三十份,其中有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批准他入境的批件;有季米特洛夫指示共产国际书记处,向毛泽民提供中共有关重要历史文件的批示,还有毛泽民在柳克斯饭店(共产国际公寓)的出入证、克里姆林宫医院的挂号证,等等。把这些批示和证件的签署日期联系起来,毛泽民在莫斯科的整个行程,便清晰地展现出来。
翻阅毛泽民的档案资料,让耘山感到非常吃惊:当年中国同志在苏联学习的条件是何等艰苦。毛泽民的一份三四页的报告用的都是不同规格的纸张,有格纸,也有白纸;一份写给共产国际的12页的正式报告,用的竟是作废的书写纸的背面。
随后,耘山又查阅了与毛泽民有关的毛泽东的档案卷宗。毛泽东的档案有15卷,绝大部分是中共递交共产国际的毛泽东的讲话和著作的俄文翻译件。
出国前,耘山的父亲曾经嘱咐他:“毛家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整体。你这次去俄罗斯机会很难得,如果能找到贺子珍和毛岸英兄弟的材料也一并带回来。”按俄罗斯国家档案馆的规定,查阅个人档案必须是本人的亲属。而那里的工作人员得知耘山的身份后,热情地为他提供了方便。
就这样,耘山白天在档案馆查资料,晚上回到大使馆半地下的小屋里整理资料、照片,以便从中寻找新的线索。逢双休日,他就去寻找毛泽民在莫斯科住过的地方,顺便领略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古老文化。
书摘
贫农还是富农?毛泽民讲解父亲家境
过去,人们了解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大都来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一书。这部书是斯诺根据1936年在陕北保安采访毛泽东时的谈话手记整理、撰写的。书中有关毛泽东的家庭成分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的韶山冲。我的父亲是一个贫农,当他年轻的时候,因负债累累,便去投军,他当了一年多的兵。后来他回到我生长的村上,由于拼命地节省,他靠着做小生意和其他事业赚了一点钱,设法赎回了自己的田地。
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成了中农。在这些田中,每年可以收获六十担谷。全家五口每年一共消费三十五担—这就是说,每人约七担—这样,每年可以多余二十五担。靠了这个剩余,父亲积累了一点资本,不久又买了七亩田,使我家达到“富”农的状态。
然而,毛泽东的家庭是何时走向富裕的?怎样走向富裕?又是靠谁走向富裕的?其中具体的情形,毛泽东自述并未涉及,相关的研究也难以展开。当存放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中的毛泽民的《个人简历》,以及毛泽民为毛泽东代填的《个人履历表》被作者找到后,这些问题便有了清晰的答案。
在毛泽东的这份《个人履历表》“父亲”一栏中,毛泽民清晰地填写着:
毛顺生,生于1866年(本书作者注:应为1870年)的湖南省,湘潭县西二区韶山南岸村。卅岁以前,专为耕种,卅岁后,耕种兼农村贩卖商业。按中国苏维埃阶级分析,最后三年是富农。原有祖田十五亩,半栋房屋,两块柴山,但负债很多,经勤苦努力,于1915年买叔父田七亩,但仍负债,1915—18年商业顺利,得走上富裕的中农,1928年被(国民党)没收。1919年去世。
在毛泽民本人的《个人简历》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父亲务农兼经乡村贩卖商,是一个善于用改良方法的剥削者,因此,使家庭由贫农、中农到富农,但达到富农地位仅二三年,父母同年去世,家庭因之解散。
从以上材料中不难看出:毛家祖上是贫农;在1900年以前,即毛顺生30岁以前,完全是靠种田来养家糊口;在此之后,他除了种田外,还兼做贩卖粮食之类的买卖,家庭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负债;只是在1915—1918年,由于商业顺利,毛家才走上富裕之路,生活变得殷实起来。
应该说,毛顺生是个聪明、勤劳,带有“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新式农民。他的“发迹”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大环境。
1887年,17岁的毛顺生开始当家理事。他在接过祖上分得的田产和屋产时,也接过了家庭债务和生活重担。为了躲债,他不得不狠下心来,外出参加湘军。
一年多的军旅生涯,毛顺生虽然未能混上一官半职,却因闯荡世界,开阔了眼界。
随着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维新运动在湖南蓬勃兴起,湖南成为全国最富生气的省份之一。地处三湘四水的小小的韶山冲从此不再闭塞。在数百里之外的长江边,已经响起隆隆的机器声。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始修铁路、开矿山、造枪炮。
萌生于清康雍时期的官银钱号,这时又在各地重获生机。湖南省城长沙设立了总官号,下面设有分号和子局。民间乡里也散布着钱庄和票号。
与勤劳厚道的祖辈不同的是,毛顺生念过几年私塾,善于经营家务。他将自己家剩余的稻谷和买进的稻谷碾成米,挑到20里以外的银田寺或百里以外的湘潭的米市去卖,赚取地域差价。起初,毛顺生贩运谷米是小批量的,后来得到妻子文七妹娘家的贷款帮助,便成批地购进稻谷,加工销售。
此外,他还做起贩卖猪和耕牛的生意。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