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大将风范肖劲光

大将风范肖劲光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大将风范肖劲光

【简介】 肖劲光,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1927年赴彼得格勒军政学院学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七军团长、红三军团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十二兵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64

【正文】

肖劲光,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1927年赴彼得格勒军政学院学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七军团长、红三军团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十二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肖劲光大将戎马一生,好文喜武,从陆地到海洋纵横驰骋,立下赫赫战功,处处显出大将风范。

军旅习武

1903年1月4日,肖劲光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的赵州港(今照洲港)。上中学时,肖劲光就迷上了体育课。踢足球,他是后卫;打排球,他是二传手。肖劲光还特别喜欢武术,每到上国术课时总是勤学苦练。

1925年秋,肖劲光经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介绍,到李富春任党代表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担任第六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授中将军衔。当时特务连有一位武师出身的连长,有套“少林罗汉拳”,肖劲光便向他学习。不到半年,这位连长就将三十六路拳法传授给了肖劲光。肖劲光打起拳来刚柔相济,深得其精髓。

1930年夏天,党组织派肖劲光和李卓然经香港到闽西开展工作。一天,他们在香港书摊上发现了一本译成中文的《政治经济学》,肖劲光想日后会大有用处,就买了下来。岂料没走几步,警察扣住他们要检查。机警的李卓然趁警察不注意时将肖劲光手中的书接过来夹在腋下,因为商人拿政治书籍容易引起怀疑。警察从肖劲光和李卓然身上没有找到破绽,就放他们过去了。肖劲光和李卓然不慌不忙地刚返回住处,就见两个便衣在那转悠,肖劲光见状急忙叫李卓然离开。没想到一个麻脸便衣快步走了上来,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要检查!”肖劲光镇静地说:“我是商人,来港采购的。”麻脸便衣检查了护照、证件见没什么问题,便奔李卓然而来。在核对了李卓然的护照、证件后,这家伙突然发现他腋下夹着的那本书,便一下拽了过来。麻脸便衣冷冷一笑:“这是赤党的书籍,你们携带违禁品,跟我们到警察局走一趟吧!”肖劲光走在路上对李卓然小声地说:“看到前面的那个岔道吗?”李卓然会意地点点头。

两个便衣押着他们刚来到岔道,他俩便突然转身将便衣打倒,由于李卓然不会拳脚,出拳力道不够,一个便衣没有被打倒,眼看要拔枪。肖劲光见状 使出一记“金刚捣锥”将其打倒,然后二人一口气跑到岔道的巷子里。

事后,李卓然说:“多亏你会两下拳脚,要不咱们就麻烦了。”

他要做中国的军事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很快便出现了一股去俄国留学的热潮。当时,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遵照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指示,为培养我国革命的骨干力量,招收一批进步青年学生,送往莫斯科学习,于是,肖劲光成了东方大学第一批中国学生中的一员。

肖劲光学习得很认真、很刻苦,成绩评定表上总是“优”字。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索绕在他头脑中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枪杆子打出来的,中国要走俄国人的路,军事家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他要做一个中国的军事家。

也巧,一个偶然的机会圆了他学军事的梦。

一所初级红军军官学校招生,东方大学根据学生填写的志愿推荐了肖劲光。军校开设了军事指挥和地形学等专业课程,肖劲光仿佛走进了新奇的世界。他懂得了什么叫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就在他全力以赴想为这项事业拼搏一番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砸碎了他学军事的梦。

当时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到莫斯科来参加共产国际会议。身在国外的肖劲光见到党的领导人,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倍感亲切。 然而,他遇到的却是陈独秀对他的训斥:“胡闹,谁同意你学军事,学军事干什么?想当军阀吗?”

“我想学一下,将来回国会派上用场。”若是在平时,肖劲光会一口气摆出许多理由阐明学军事的意义,但在神情不悦的总书记面前,到嘴边的话不得不使劲地咽了回去。

“马上回东方大学去!京汉铁路大罢工都失败了,现在中国不存在直接革命的形势。”这是陈独秀给他下的训令。

1925年秋,肖劲光完成了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学业,立即回国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在北伐军中度过了难忘的岁月。然而大革命失败了,他再次踏上了赴苏学习的征途。

蒙难志坚

1933年9月中旬,身为闽赣军区司令员兼七军团军团长的肖劲光奉上级命令,率只有六七十人的教导队坚守闽赣军区、省委驻地黎川。

在此之前,肖劲光已和总部的主要负责人发生过争执。肖劲光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力主避实就虚从侧翼打击敌人,防止被动挨打。可上级驳回了他的建议。三个师的敌人很快将黎川包围起来,在敌我力量悬殊,我军退路即将被切断的危急情况下,肖劲光部署紧急撤退,先把伤员和物资转移出去,而后带七十人的教导队退到六十里外的溪口。黎川失守了,奉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不但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放弃错误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反而对提过不同意见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肖劲光被指责撤出黎川是“退却逃跑”,随即被关押审查。

十几平方米的牢房关押了五、六个人,大多数都是蒙冤的红军干部。肖劲光想起少林拳也有贴身短打的小架套路,于是就在牢房中的几步之地练起了少林短打。肖劲光积极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大家,大家纷纷向他学习拳术,一时间牢房成了练武场。

一次,肖劲光被提审:“为什么在禁闭室里打拳?”肖劲光不动声色地说:“为了锻炼好身体,出去以后继续干革命!”

1934年1月6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最高法庭组织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对肖劲光进行公审,结果宣布开除肖劲光的党籍、军籍,判处死刑。公审判决以后,肖劲光被关押等候处决。肖劲光的心情无法平静,他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同志置于死地!

这时候,毛泽东坚决反对立即杀掉肖劲光,这样肖劲光的案子被搁了下来。毛泽东亲自来到肖劲光的关押处看望他,并语重心长地说:“你要经住考验,不要灰心,不要往绝路上走。党会还你个公道的。”肖劲光热泪盈眶,他用力地点了点头,“主席,我明白了。”

不久,红七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参谋长粟裕联名向中央写了材料,将黎川战斗的前因后果写得清清楚楚,并呼吁对肖劲光的案子要重审。这是一份对肖劲光非常有利的证据,肖劲光立即托人将材料转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和军事法庭的人据理力争,总算撤销了死刑。遵义会议以后,肖劲光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军籍,重新安排工作。直到晚年,肖劲光还动情地说:“没有毛主席和同志们,就没有我肖劲光。”

科班出身的军事家

抗战时期,有一次肖劲光向毛泽东讨教当前的军事形势时,毛泽东风趣幽默地说:“劲光,你可是科班出身的第一个学军事的军事家啊,我们可都是‘土包子’啊。”是的,肖劲光确实是我军第一个专业学过军事指挥的军事家。

在第二次赴苏的商船甲板上,冒秋风冷雨,看海浪飞溅,他的心情激荡。他不甘心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这样夭折,他觉得他的命运已紧紧地同中国革命联结在一起,他要坚定地走下去,绝不想找退路。

肖劲光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到了十月革命策源地——彼得格勒,进了培养红军高级军事人才的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 在这里,他读到了斯大林那一著名的论断:“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他联系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了“离开军事就救不了中国”的道理。于是,他如饥似渴,一丝不苟地钻研军事理论,从步兵操典、战争条令,到战术学、战役学,从指挥学到军队政治工作,他都—一涉足探讨。他认真做好每一个沙盘作业和战斗设想,认真参加每一次实战演习,认真研究苏联红军的优秀战例,认真剖析自己在北伐中经历的战役、战斗。就这样,他遨游在军事海洋里,眼界越来越宽阔,军事理论的根底越来越厚,门门功课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夏末秋初的一天,肖劲光邀上同班同学蒋经国去访问苏联著名的红军将领布琼尼指挥的骑兵军。布琼尼接见并向他俩介绍了骑兵军的业绩。在回学院的路上,蒋经国问肖劲光: “你想当个军事指挥家吗?”

“想。”肖劲光坚定地说,“你呢?”

“我也想。”蒋经国回答道。

肖劲光实现了他立志要做军事家的愿望。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在新中国成立后创建和发展海军的事业中,建立了辉煌的功绩,成了当代中国十名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将军中的一员。而他昔日的同学蒋经国,后来在台湾成了国民党的所谓“总统”。

“旱鸭子”成了海军司令

1949年10月中旬,衡宝战役的炮声刚刚停息,毛泽东急电肖劲光进京。此时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肖劲光随即去中南海拜见毛主席。毛泽东说:“现在要着手筹建海军,我们想让你当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说,我是个“旱鸭子”,又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员?毛泽东笑着说:“我就是看上你这个‘旱鸭子’了。”又说:“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负。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海军一定要搞,没有海军不行。要搞海军就要有个人去领头。”

1950年1月12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肖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当时,解放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但东南沿海的岛屿尚未解放,刚刚组建的人民海军,不但要同敌人的骚扰破坏进行频繁的斗争,而且还担负着解放沿海岛屿的作战任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朝鲜,并派第七舰队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我国沿海形势紧张,海军不但要随时准备粉碎来自东南沿海美蒋反动派的侵袭,还要严密监视朝鲜战争的发展局势,警惕来自北部海域的侵略,保卫祖国首都的安全。在这严峻的客观形势下,只能一边打仗一边建设。

1950年8月,肖劲光主持召开了海军建军会议,为海军建设制定了明确而具体的方针,制定了海军建设的组织路线,制定了海军三年建设计划。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他和其他领导一起,克服了经费紧张、人才匮乏、经验不足等重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海军创建任务,初步形成了海上防御体系。此后几十年里,他致力于海军武器装备建设,积极探索人民海军海上的作战方式,为共和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全部的心血。

1980年1月11日,肖劲光从海军司令员的职位上退下来,出任海军司令员整整三十年。

1989年3月29日,肖劲光大将走完了人生之路,永远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祖国和人民,离开他钟爱的海军事业。 本报综合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