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英:主席亲自为他抬灵柩
【类型】报纸
【篇名】林育英:主席亲自为他抬灵柩
【简介】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本报记者邹春生 人物简介:林育英,化名张浩、李福生等,湖北黄冈人,党的早期革命家,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入狱,两次赴苏联。1933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张浩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5年1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48
【正文】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本报记者邹春生
人物简介:林育英,化名张浩、李福生等,湖北黄冈人,党的早期革命家,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入狱,两次赴苏联。1933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张浩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5年11月回国,根据中央决定,张浩以驻共产国际代表身份,迫使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抗战爆发后,林育英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工委副书记,曾主编《中国工人》月刊。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享年45岁。
林育英在黄石
记者从大冶党史办了解到,林育英,189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五四”运动时期参加革命活动。1921年春,参加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7月,参加共进社,被选为工作委员。后受组织派遣,到黄石港、石灰窑、袁家湖了解工人情况,组织学习小组。1922年2月初,经恽代英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受中共武汉区执委委派,再次来黄石港、石灰窑、袁家湖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先后建立了中共大冶钢铁厂、华记湖北水泥厂、大冶铁矿下陆机修厂、富源煤矿和源华煤矿党小组。5月至6月间又领导组建了中共港窑湖地方支部。
大冶党史办的有关资料显示,林育英来到大冶工矿区后,以在大冶铁厂当翻译为掩护,住在同乡简陋的宿舍,秘密进行工作。不久,通过同乡结识工人仇国升、刘敢生,仇、刘二人又串联冷殿卿、徐世民、陈汉礼、张春山、符玉霞等十多人,在大冶铁厂成立了第一个工人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小组成立后,成员们常常聚在低矮的宿舍里,在西塞山、狮子山、飞云洞、桃花洞等隐秘处,在二门外的普安寺、延祥寺学习。林育英把他从武汉带来的油印小册子和进步刊物《中国青年》、《向导》、《工人周报》、《武汉星期评论》等作为课本,组织工人学习。他先教工人识字,再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方讲明许多深奥的道理。
林育英在讲封建统治阶级时,用剥蒜头的方法,一层一层地剥,一块一块地剥,把它们的罪恶本质揭露得原形毕露。他用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的比方形象地说明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陈宗讠佥,1889年8月1日出生于大冶四棵。1922年4月,由林育英介绍入党,是富源煤矿最早的党员之一。担任过中共富源煤矿支部和富源煤矿工会负责人,多次领导煤矿工人与资本家进行斗争。1927年6月9日,夏斗寅部潘祖信团窜犯石灰窑,中共黄石港地委率黄石地区工农武装与之激战。陈宗讠佥等所率工人纠察队三中队战斗尤烈,终因敌强我弱,战斗失利,陈宗讠佥不幸被捕。敌对陈千方百计诱降,并让其同湾一国民党营长相逼,均遭陈严辞拒绝。同年9月26日,国民党将陈宗讠佥杀害于石灰窑大冶钢铁厂一门,临刑时陈不断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军阀”。
工人能顶天立地
林育英在黄石传播马列主义,向工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讲述苏维埃政权。他告诉工人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是领导穷人谋求翻身解放的政党,是黑暗社会里破晓而出的曙光。
林育英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体系,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前途应当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救国救民,改造中国最好的思想武器。工人们通过学习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逐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一些情况,同时也认清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懂得了工人自身的价值。
林育英在讲述工人的自身价值时,讲得非常生动。他说:“工”“人”加起来就是“天”,工人能顶天立地。资本家散布“工字不能出头,出头便入土”的谬论是毒害工人思想,麻痹工人斗志的迷魂药。他告诫工人们: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一定能够砸碎套在自身上的铁锁链,一定能够消灭那些吃人的毒蛇猛兽,鲜红的太阳会普照全球。工人们通过学习和讨论,受到了教育和启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觉悟,解开了思想上的疑团,看到了希望,坚定了革命的信念。由于工人学习小组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久,迅速扩展到华记湖北水泥厂、大冶铁矿等厂矿。到1922年3月底,大冶工矿区各厂矿都建起了工人学习小组,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在大冶工矿普遍开展起来,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明白了资本家为什么那么富?工人为什么那样穷?原来是万恶的剥削制度造成的。穷人要翻身,只有团结起来推翻维护剥削制度的黑暗社会,走自己解放自己的革命道路。
林育英带来马克思主义的和煦春风,吹拂了工人们的心田;他播下的革命种子,在大冶工矿区“30里路一条街”的港窑湖茁壮生长。
“二七”惨案后,林育英在安源、上海等地工作。1924年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翌年夏回国,先后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汉口市委书记,武昌区委书记,大(冶)阳(新)区特委委员,湖南省委常委,中共海员总工会团书记。1933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中华全总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5年11月回国,根据中央决定,以驻共产国际代表身份,迫使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1937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训处主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等职。
主席亲自抬灵柩
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按他生前要求,组织将其葬在杨家岭对面的青年文化沟——桃花岭上。林育英的灵柩由毛泽东等中央几个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抬到桃花岭,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人中,只有林育英享受了这一殊荣。
1942年3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消息。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轮流为林育英守灵。
1942年3月8日上午,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向林育英的遗体告别。这一天,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题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3月9日公祭之前,毛泽东对朱德、任弼时等人提议,林育英的灵柩由中央几个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抬到桃花岭。当天的祭礼结束,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其棺柩抬到桃花岭上,又亲自为他下葬。这是毛泽东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给人抬棺、下葬。之后,毛泽东主席还亲自题写了“张浩同志之墓”的墓碑。
安葬林育英的这一天,《新华日报》发表了《悼张浩同志》的社论。
(以上均为资料图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