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图文:毛泽东亲自为他执绋抬棺 林育英: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

图文:毛泽东亲自为他执绋抬棺 林育英: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27

【类型】报纸

【篇名】图文:毛泽东亲自为他执绋抬棺 林育英: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

【简介】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林育英烈士 图为:林育英和儿子们在延安 图为:林育英夫人和儿子们在北京 本报记者刘我风 热干面、豆皮、米酒、油条……这是上周二林明在武汉的一顿午饭,也是他此前50多年每次回湖北必尝的几味家乡小吃。 林明是林育英烈士嫡孙,原建设部部长林汉雄同志次子,1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林育英烈士

图为:林育英和儿子们在延安

图为:林育英夫人和儿子们在北京

本报记者刘我风

热干面、豆皮、米酒、油条……这是上周二林明在武汉的一顿午饭,也是他此前50多年每次回湖北必尝的几味家乡小吃。

林明是林育英烈士嫡孙,原建设部部长林汉雄同志次子,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长期在全国总工会从事工人运动研究。他和祖父、父亲一样,身材魁梧,笑容温暖,五官则与母亲酷似――林明的母亲项苏云是项英烈士唯一的女儿。应记者要求,林明介绍了祖父林育英走出黄冈林家大湾之后波澜壮阔的革命之路。

恽代英和堂弟林育南引领走上革命道路

据林明介绍,早在上世纪初期,织布、染布和卖布就是黄冈林家大湾的“支柱产业”,湾里大多数人家都与这条“产业链”有密切关系,譬如林彪家织布,林育英家染布,林育南家卖布。林彪与林育南共祖父,是嫡亲的堂兄弟,林育英则与他们共高祖,属远房堂兄弟。

林育南因为家中的卖布生意做到了汉口,所以最早来到武汉读书,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和恽代英一起于1920年在林家大湾创办了一所传播进步思想的浚新小学。

1897年出生的林育英虽然比林育南大1岁,但他是在恽代英和林育南的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先是在浚新小学工作,后来恽代英在武汉创办的进步社团“利群书社”出现经费周转困难,林育英便利用林家大湾的纺织资源,到武汉办了一个“利群毛巾厂”。

利群毛巾厂的成功,引起了在湖南进行革命活动的毛泽东的特别关注。他觉得办毛巾厂既能为革命活动作掩护,又能为革命活动提供经费,是个好办法,计划在长沙也办一家,因此特别派人到黄冈购买织布机,学习纺织技术和办厂经验。建党之前,毛泽东就与林家兄弟有过交流。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林育英第二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1924年赴莫斯科留学,1926年任中共汉口市委书记。1930年4月起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兼工委书记、满洲省委代书记、全国总工会常委、全国海员工会中共党团书记,1933年至1935年10月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把与共产国际联络的电台密码送到陕北

林明说,祖父林育英人生最亮的闪光点是,在中央红军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后,他把与共产国际联络的电台密码送到了陕北。

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为了轻装上阵,丢掉了大功率电台和一切辎重,自然中断了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1935年,共产国际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两位同志寻找失去联系的“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支部”――一位是潘汉年同志,走水路,目的地是上海。潘汉年一行到达罗马尼亚时,正遇上罗马尼亚政变,不得不无功而返。另一位便是林育英同志,经蒙古进入中国腹地。

蒙古一线要通过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且关卡重重,不能携带文件,只能记在脑子里。鉴于此,林育英在莫斯科买了皮大衣、箩筐和一峰骆驼,然后将一些玩具、衣服、帽子及其他生活用品装在箩筐里,化名“张浩”,装扮成商人回到祖国。他从报纸上知道陕北活跃着一支红军,便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向陕北进发,终于在当年11月中旬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12月中旬,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专门听取了林育英关于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的传达。几位主要领导还商量决定,马上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林育英传达的共产国际七大的会议精神,专门研究、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这便是著名的“瓦窑堡会议”。

先后任援西军政委和一二九师首任政委

1935年12月5日,张国焘公然致电中共中央,称他已成立“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要陕北的中共中央改称“北方局”。

林育英根据毛泽东、张闻天的意见,多次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或单独,或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联名给张国焘发电报,要求他尽快率部队北上。这样,张国焘被迫取消“中央”,并同意北上。

1936年11月,西路军进入祁连山后请求中央派部队救援。1937年2月,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组建援西军问题的指示。

援西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四方面军的干部和战士,长征途中在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危害下,曾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吃苦甚多,所以,中央军委决定派刘伯承任司令员,政委的重担则落在林育英肩上。

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原红四方面军改编成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林育英任政委。1938年1月林育英因病回延安后,一二九师政委由邓小平同志继任。

结发妻子晚年用黄冈话迎接“育英回家”

1942年3月6日凌晨,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年仅45岁。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3月9日,中共中央公祭林育英,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左上图)。

林育英的妻子涂俊民,娘家离林家大湾只有3里地。她和林育英一共生有3个儿子,老二1948年在东北剿匪时牺牲,涂老解放后就一直随老大林肖硖和老三林汉雄住在一起。

涂老是1926年的老党员,在孙儿林明眼里,“婆婆”一直保持农民本色:在四合院里开荒种地,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做黄冈特色的土菜,有什么事只和两个儿子关起门来商量,两个儿媳妇“官”当得再大也不能旁听……因此,孙辈们想让婆婆讲一点关于祖父的故事,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人家只会在感觉四周无人时,才会用黄冈话与丈夫进行灵魂对话:“育英啊,你回来了……”

1988年,涂俊民老人以91岁高龄在北京去世,儿孙们把她送到延安,与林育英烈士合葬在一起。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