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1921年,株洲籍的三名党员之二
【类型】报纸
【篇名】李立三,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1921年,株洲籍的三名党员之二
【简介】 李立三故居内院现状 李立三夫人李莎 李立三在开国大典上(前排右二) 李立三和李莎 李立三的诗 本报记者 钟联明 李立三,醴陵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一生大起大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95
【正文】
本报记者 钟联明
李立三,醴陵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一生大起大落,极具传奇色彩。由于他在1930年主持中央工作时犯过急躁盲动的错误,为此被当做一个“错误路线的代表”,长期未能得到公正的评价。纵观其一生,功绩大于过失,尤其是他勇于承认和解剖错误的态度,堪称后人的典范。
【核心提示】
【现场直击】
4月20日,春光明媚。车至醴陵城,看到106国道左边竖着一块路牌,上书“李立三同志故居”,便顺着指示牌,从路旁的一条水泥路驶入。路不宽,七弯八拐,岔道很多。
前行约两公里,是一个麻石坪。坪的左边有一排木房子,立有“李立三同志故居游客接待中心”的牌子。坪的右边是十几棵香樟,长成一堆,树干有汤碗粗。有数人在清扫落叶。
绕过那些香樟树,突然发现一栋古香古色的房子。隐隐约约地觉得,斑驳的院墙里面,是一深宅大院。八字槽门的门额上题有“芋园”两字。门联为“春华秋实,日升月恒”。
进槽门15米为一栋土木结构的民居。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匾,上书“李立三同志故居”几个大字,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所题写。由前厅过天井为正堂屋。正面墙台桌上,陈设着李立三汉白玉半身塑像。
左横堂屋两侧分别为李立三父母、李立三本人、其弟弟、其胞妹和妹夫蒋先云(烈士)等人的卧室。室内床、桌、椅等物件保存完好。随后走进会客室、餐厅、厨房,想象着屋主人当年的生活起居。
右横屋及住房现为辅助陈列室,陈列着230多件实物、照片及文字资料,其中有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亲笔信、建国大典时李立三站在毛泽东身边的照片……无不展示着他艰苦奋斗的一生,令人唏嘘,令人感叹。
令人感叹
一代英杰,
【伟人故事】
李立三的父亲李昌圭是晚清秀才,以教私塾为业。李立三乳名“凤生”,6岁时进蒙音馆读四书五经,改名降郅。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醴陵渌江中学就读的李立三时常阅读书报,深受革命的熏陶。他剪掉辫子。
1915年,渌江中学并入长沙长郡中学,李立三来到长沙。1916年,他响应“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同毛泽东相识。
1918年,李立三投奔同乡程潜的护国军。在程潜的帮助下,他准备外出求学。李昌圭无可奈何,很快给李立三娶妻林氏。
妻儿也拴不住李立三。1919年夏,他提着一箱书和几件换洗衣服来到北京,进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1921年11月中旬,李立三赴法学成后回到醴陵。李昌圭问:“你留洋回来,想找个什么事做呢?”
“我要干共产!”李立三不假思索地说。
李昌圭暴跳如雷:“人家有那么多兵,那么多枪,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
李立三坚定地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革命一定会成功!”
吃过饭,他换上一件旧长衫,拎起一把破油纸伞,去了火车站,登上一辆运煤车前往安源。
罢工胜利后,李昌圭觉得儿子是对的。李立三动员妹妹李祈欣参加革命,他默许了。李祈欣同著名的共产党人蒋先云结婚,他同意了。
立三批“立三路线”
1930年6月至9月,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时,由于错误地估计了革命形势,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很快就会到来,于是主持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主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幻想革命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取得胜利,结果使红军遭受惨重损失。
此后,李立三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了深刻反省,内心负疚不已。他经常以自己的错误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同志们少走弯路。
1946年,他从莫斯科回国后,被中央安排到东北工作,化名李敏然。有单位请他讲党史,他自己选择了介绍“立三路线”的错误。课堂上,他深刻分析了错误的实质、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
讲完课后,课堂上一片称赞声。大家认为他“对‘立三路线’批判得很透彻”。有人向他提问:“您怎么会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李立三平静地回答道:“因为我就是李立三。”短暂的沉寂之后,是热烈的掌声。许多人在多年后还回忆说,通过听那次课,才知道什么是老革命家的坦荡胸怀和自我批评精神。
和谐的大家庭
据有关史料记载,李立三一生有过4次婚姻。当然,他的屡次婚变与那个时代的背景和革命家动荡不安的生活相关。
他的第一次婚姻是由父亲亲手包办的,妻子林杏仙生下李人纪后不久便患风瘫去世。
他的第二任妻子叫李一纯。1923年1月在安源结婚,1926年初婚姻解体,生有一子李人俊。
他的第三任妻子李崇善是李一纯的妹妹。1927年1月结婚,1930年11月婚姻解体,生有3个女儿:李竞、李力和谢志佩。
来自俄罗斯的李莎是他的第四任妻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谢志佩,其他失散多年的子女都来到李立三身边,他们都喊李莎为“妈妈”。
李立三生前很注重子女的学习,他把两个儿子送到外国语学校读书,大女儿、二女儿也被送到大连学习。
1974年,李英男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任教,李雅兰则成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名俄文教师。她们的丈夫都是俄罗斯人。
李英男曾对媒体说:“在我们家,一切都是中西合璧的,装修是欧式的,家具是中式的,墙上挂的有油画,也有书法。”
在这个大家庭里,一家人其乐融融。
李莎“带着”立三
魂归故里
1930年底,李立三被派到苏联国际列宁学校研究班学习。1933年初秋认识了小他15岁的俄罗斯姑娘叶丽扎维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
1936年2月初,在莫斯科共产国际“柳克斯”公寓一间小房子里,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陈云、瞿秋白夫人杨之华等十几人前往祝贺。
按照苏联传统,婚后,李立三给妻子取名李莎。1946年10月,李莎带着3岁多的大女儿李英男来到哈尔滨与李立三团聚。1948年,二女儿李雅兰出生。
1964年,在李立三的动员下,经周恩来批准,李莎加入中国国籍。“文革”初期,李立三受到残暴斗争。李莎被拉去挂牌陪斗。李立三去世后,李莎和两个女儿先后被关进秦城监狱。
李莎恢复工作后,1979年被评定为教授,1980年被批准享受专家待遇,198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84年11月18日是李立三诞生85周年,中央批准李立三在醴陵的故居对外开放。李莎作为醴陵的儿媳妇第一次来到“婆家”。
她在醴陵“走亲探友”,寻访着李立三当年的足迹。她说,她是带着李立三的魂魄回到故里的。
在李立三故居陈列开放典礼大会上,李莎饱含深情地说:立三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生前他非常怀念这里,1954年,他回来过。
晚年的李莎平静地生活在北京,看书看报,撰写回忆录。
“我要干共产!”
【历史回眸】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回国,12月中旬,在上海经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
1924年任上海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
1926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在武汉领导工人运动。
1927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工人部长。同年7月,中共中央改组,为政治局常委之一。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和政治保卫处处长。同年1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等职。
1930年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
1931年被派到苏联学习,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兼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共产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救国时报》主编。
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
1946年回国,历任军调部东北三人小组成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长、城工部长等职。
1949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劳动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集团迫害,1967年6月22日蒙冤逝世。
1980年3月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高度评价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生平:无产阶级革命家
【采访实录】
十几分钟后,门前清扫落叶的数人“完成作业”,其中有李立三故居管理所的职员。他们说马上会有领导前来参观,稍微“清理一下”。该所党支部书记付华文说:“这里一直很干净整洁,因为刮风,地上有一些落叶。”
李立三故居坐落在醴陵市阳三石街道立三村(原名福建围村,2001年改用现名),坐东朝西,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占地2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22平方米,有房屋32间,前后左右对称式结构。两边天井相连,利于采光。
房子为晚清时期典型的江南民居,原为清末二品武官邓菊庄所有。1891年由李立三祖父购置,后分别为李立三父亲及伯父所有,两人均在此办过私塾。新中国成立后,为李立三胞弟李隆翰定居并管理。
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诞生在这里。1980年3月,为纪念他的革命功勋,中央决定修复他的故居,设陈列馆,展览其生平事迹。1983年,李立三故居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沧桑风貌犹存
李立三故居是醴陵市目前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名人故居,也是该市重点对外接待单位。近年,故居得到较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室内陈列焕然一新,接待功能和档次得到提升。
1999年,在故居内设立李立三生平事迹展厅,分五个展室。室内外的消防、电路得到整治和改造。2008年,在正门前坪征地3.7亩,新建占地4.8亩的麻石广场,故居保护范围扩大。
该市计划近期在麻石广场树立李立三铜像;在广场附近修建醴陵名人烈士纪念园;更新改造展览室展板;征收、开发原属于李立三祖业的两口池塘;整治周边环境。
3A级优秀旅游景区
4月20日,李立三故居先后接待游客6批50多人。近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各地机关、企业、学校纷纷组织党员、职工、学生等前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以来,年均接待中外游客10多万人次。
李立三故居既是近现代较为优秀的乡土建筑,又是近现代重要的史迹。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30个红色旅游重点景点之一。2008年元月,被规划为我市六大红色核心旅游景点之一。2009年12月成为AAA景区。
故居管理所成立于1984年11月。所长曹传亮,今年48岁,耒阳人。近年,他先后担任过左权将军诞辰100周年陈列、宋时伦将军诞辰100周年展览的总设计师,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晚清典型江南民居
记者手记
给李立三当了7年秘书的李思慎说,李立三的品质相当高尚,他有功不自居,犯错不隐瞒,受挫不自馁。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李立三的自我批评精神在全党是公认的。单从这一点来说,他就堪称圣人。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南昌起义中的李立三 作者:曾市南 年份:2020
- 2、南昌起义军南下征途中的彭湃 作者:戴和杰 年份:2020
- 3、南昌起义中的恽代英 作者:戴和杰 年份:2020
- 4、南昌起义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金一南 年份:2020
- 5、你所不知道的南昌起义 年份:2020
- 6、你所不知道的南昌起义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