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朱少连:为理想燃尽生命之光

朱少连:为理想燃尽生命之光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朱少连:为理想燃尽生命之光

【简介】 朱少连与妻子的合影 “工友们!明天我们就要罢工了。我们要团结一致,不要怕!路矿两局再关也关不了那么多人,想杀也杀不了那么多人。我们有万余工友的力量,什么也不用怕!”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前夕,朱少连站在火车头上,这样鼓舞工人们。 安源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股份制企业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777

【正文】

朱少连与妻子的合影

“工友们!明天我们就要罢工了。我们要团结一致,不要怕!路矿两局再关也关不了那么多人,想杀也杀不了那么多人。我们有万余工友的力量,什么也不用怕!”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前夕,朱少连站在火车头上,这样鼓舞工人们。

安源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股份制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安源路矿工人超过1万人,工人人数在全国企业中最多。

安源大罢工也因“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成为“幼稚的中国劳动工人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而载入史册。

担任罢工副总指挥的朱少连,罢工6年后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我没有见过外公,但我对他一点也不陌生。”日前,朱少连烈士的外孙陈海萍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他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朱少连烈士的生命轨迹,是永不停歇的执着奋斗,是燃尽最后一丝生命之光的人生选择。

有文化的火车司机

1887年3月20日,朱少连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朱少连的父亲朱尧乾靠租种两亩田地、打短工,维持一家生活。不过,即便条件艰苦,他还是借钱让儿子去读私塾。

长辈见朱少连聪颖过人,希望培养这棵苗子,于是资助他到衡阳城的一所中学学习。朱少连不负众望,考上了湖北铁路学校。1912年,他被分配到株萍铁路实习,随后成为火车司机。“那时,火车司机绝对是个技术活,外公可以说是中国早期有文化的铁路工人。”陈海萍说。

安源第一批共产党员

1921年,朱少连被提升为株萍铁路管理局行车部总司机,收入稳定,生活过得较宽裕。

当年,朱少连认识了来安源考察的毛泽东和李立三。十几天后,朱少连协助李立三开办了平民学校和工人补习班,吸收工人上课。

“那时,毛泽东住在长沙清水塘,外公常利用跑车的机会,向毛泽东汇报安源的情况,毛泽东也常让外公带回《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阅读。”陈海萍说。

1922年2月,经李立三介绍,朱少连成为安源第一批六名共产党员之一。安源党支部也是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

组建路矿工人俱乐部

“外公个子不高,平时总是剃个光头,在路矿工人中很有号召力。”陈海萍说,解放后,老工人们提起外公总是说:“朱少连是个精明干练的汉子,待人忠诚,处事公正”。

为了便于工人“联络感情,交换知识”,朱少连与李立三组织积极分子组建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朱少连被选为俱乐部副主任。

俱乐部刚成立时,加入的工人并不多。朱少连找到李立三商量,“如果能在经济上帮助工人,一定能提高大家加入俱乐部的积极性。”

于是,俱乐部集资创办了工人消费合作社,门面设在补习学校内。合作社主要贩卖布匹和日用品,尽管规模很小,但价格低廉,加入俱乐部的人一下子增到了700多人。

组织安源工人大罢工

那时,路矿当局已经拖欠了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由于担心俱乐部声势越来越大,当局派人给朱少连送来300银元,希望控制俱乐部,但被朱少连拒绝了。

见利诱不行,路矿当局便诬蔑俱乐部是“乱党机关”,应立即解散。俱乐部随后召集工人代表商量对策,大家认为须采取强硬的斗争办法。

1922年9月11日,毛泽东派刘少奇来安源参加领导罢工。9月12日晚,李立三、刘少奇等人对罢工进行了周密的布置,朱少连任罢工总指挥部副总指挥。

9月14日凌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工人们提出了增加工资等十七个要求。

路矿当局很惊慌,一面调集军队镇压,一面派代表与工人俱乐部协商复工条件。为保护工人代表的人身安全,朱少连组织数千工人包围了谈判大楼。

18日早晨,路矿当局妥协,持续5天的安源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清廉做事婉拒高薪

罢工胜利后,工人工资比以前普遍提高了1/3,加入俱乐部的工人一下子上升到1.3万人。

陈海萍说,那时,俱乐部还为工人建了5所工人读书处、1所工人图书馆、青年娱乐部。“工人做完工,可以去读书、看报、打球、听演讲。”

工人代表则提议给朱少连等罢工的领导每月提供至少两百元的高薪。朱少连说:“我们搞革命,不是为了图享受。既然大家都相信我们,就不要拿我们当外人,更不要把我们和资本家当官的相比。大家生活都很苦,我们拿一两百元钱不就脱离工人群众吗?我看有十五元一个月就不错了!”

最后,俱乐部作出决议:从主任、股长到勤杂人员,每月的生活费都为十五元。

“小时候,一些老工人经常来我家讲述外公的故事。”陈海萍说,那时,不少工人都会唱他们自创的名为《劳工记》的歌谣,里面有一句唱到:“路局办事朱少连,个个办事问青天。”

筹建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楼

由于俱乐部成员迅速增多,办公房屋显得太过窄小。俱乐部决定兴建讲演厅,并由朱少连负责筹备工作。整栋大楼从1923年10月动工,到第二年5月便宣告落成。

“现在,这座大楼位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内,大楼共有3层,现在看来仍很气派,楼内正中的讲演厅能容纳800多人。”陈海萍说。

这座由安源工人凑钱捐工兴建、并拥有产权的工人俱乐部讲演厅,是中国工人的第一座工会大楼。

组织工人、农民参加秋收起义

正当安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1925年9月,路矿当局勾结军阀包围了工人俱乐部,俱乐部很多工作人员被捕。朱少连被一位工友藏在家里,扮成农民躲过了搜捕。

当时,七千多名工人被解雇,朱少连组织部分工人去广州学习、参加革命军,部分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9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到达萍乡。朱少连返回安源,组织工人包围矿局办公大楼,恢复了俱乐部。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朱少连被任命为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朱少连以运煤工人、农民武装组织了工农起义队伍,起义受挫后本计划率队伍上井冈山,但被敌人截断去路。

这时,湖南清乡督办署赏三百大洋通缉朱少连,于是他只好潜回衡阳老家,在一所小学教书。

受骗返回安源,英勇就义

1928年8月,国民党反动军队在安源逮捕了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当年年底,叛徒写信给朱少连,谎称安源的党组织已经恢复,要他立即回安源主持工作。

朱少连信以为真,于1929年1月4日下午乘火车回到安源。这时,他已经被敌人跟踪。当天深夜,他在住处被捕。反动派许以金钱和官位,他坚决拒绝。

“我曾听一位叫胡华全的老工人说起当年的事,他通过一位相熟的守监进入监牢,看到了外公受刑的惨状。当时外公说‘不要伤心,革命不流血是不能成功的!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你们不要离开组织,革命一定会胜利!’”陈海萍回忆。

朱少连就义前,因受酷刑折磨,已不能走路,反动派将他绑在板凳上抬到刑场。这年,朱少连42岁。

一家三位寡妇抚养幼女

陈海萍说,外公的岳母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外公,小女儿嫁给了杨士杰。“杨士杰也是一位烈士,曾参加秋收起义,在外公去世半年前,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敌人杀害了。”

“外公牺牲时,我的母亲仅2岁,那时家里只剩下外公的岳母、妻子和杨士杰烈士的妻子三位寡妇。她们靠着给大户人家当佣工,帮人洗衣服、挑水,艰难地维持生活。”陈海萍表示,1930年9月,毛泽东路过安源时曾来到朱家,留下了一百银元,叮嘱外公的岳母要抚养好烈士的后代,让她们上学读书。

“安源精神就是奉献”

“我的母亲朱子金,是朱少连的小女儿。解放后,她一直在煤矿系统工作,曾担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长。”陈海萍说,1957年,他的母亲曾被接到刘少奇家做客,刘少奇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了一段话,希望萍矿工会多多关心当年参加过大罢工的老工人。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安源精神,我觉得安源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奉献。就像煤一样,燃烧自己,把光和热留给世界。”陈海萍说。

陈海萍是江西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5月份,他编剧的电影和电视剧已同步拍摄。陈海萍说,安源工人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接下来他将创作一部反映安源路矿发展历史的电视连续剧。

记者 廖济堂 实习生 曹艳 张静静 文/图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