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暗斗张国焘始末
【类型】报纸
【篇名】王明暗斗张国焘始末
【简介】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苏联在莫斯科创办中山大学,招收中国学生。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历届学生中,有许多是后来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其中也有后来将莫斯科中山大学闹得翻天覆地的王明。 1928年夏,张国焘被委任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莫斯科工作了两年。适逢王明在中山大学学习,并开始在党内领导层崭露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599
【正文】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苏联在莫斯科创办中山大学,招收中国学生。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历届学生中,有许多是后来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其中也有后来将莫斯科中山大学闹得翻天覆地的王明。
1928年夏,张国焘被委任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莫斯科工作了两年。适逢王明在中山大学学习,并开始在党内领导层崭露头角。两人互不相容,相处得极不融洽。
1927年夏,中山大学校长拉狄克因托派问题被免职,副校长米夫与王明共同策划,搞垮了代理校长阿古尔,米夫升任校长,王明从此控制了中山大学支部局,在几次风潮中都将斗争的矛头对准张国焘,使张国焘吃了不少苦头。1931年春,张国焘被排挤回国,去了鄂豫皖苏区。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毛泽东、张国焘相拥而庆。自恃兵强马壮的张国焘拒绝北上。后来,经历数次惨败后,张国焘不得不放弃南下,北上延安。张国焘到延安后,政治地位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他还是政治局委员,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电,都有其署名。
不久,西路军失败的消息传到延安,张国焘失声痛哭。联系到张国焘在过草地期间“逼宫夺权”的表现,左路军三过草地、南下川康的失败,1937年前后,延安各界纷纷要求批判和清算张国焘妄图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行。
一次,在与抗大学员“面对面”的会上,许多来自红四方面军的高级指挥员对张国焘遮遮掩掩的认错态度极不满意。揭发到义愤处,有人忍不住走上台来,脱下布鞋,朝张国焘劈头盖脸地打去,全场震惊。张国焘吼道:“我抗议,我抗议,我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你居然敢打我!”
事后,毛泽东亲自到张国焘住处,向张国焘赔礼道歉:“国焘同志,你受委屈了。今天的事我们听说了,大会没组织好,有些对不住你。怎么能随便打人,蠢哟!”
毛泽东又劝道:“打人者不对,要批评处理。但是,国焘同志,你想过没有,打人者可是你们四方面军的。你的检讨不过关,大家都着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两人长谈多时,张国焘有所触动。几天后,他给中央政治局写检讨承认:“我否定中央的政治路线,实际上是为了争夺红军的最高指挥权。”中央对张国焘的检讨比较满意。
没过多久,王明归来,张国焘如芒刺在背,从而最终成了他叛逃的导火线。
一天,张国焘早起晨练。不料,几名管理人员要求他当天必须腾出其所住窑洞,供另外一位中央领导居住。闻知窑洞是要让给刚从苏联归国的王明,张国焘寒彻骨髓。惹不起躲得起,最终张国焘另寻山洞,隐居起来。
没想到王明主动找上门,指出张国焘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且有托派特嫌。之后,王明在各种场合公开点名批评张国焘,将其错误进一步理论定性。
王明的归来令张国焘感受到死亡的恐怖。回想自己在鄂豫皖苏区大搞肃反,杀过不少红军将领,如果中央清算其罪恶,后果可想而知。此时,原四方面军重要将领何畏公开叛变,张国焘处境更加艰难。
1938年4月,张国焘借祭拜黄帝陵之机,从西安逃至武汉,公开投敌。张国焘叛党投靠国民党阵营,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也可以说,是王明把张国焘从延安逼走的。
据《人物汇报》刘继兴/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