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张国焘的这一生(6)

张国焘的这一生(6)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的这一生(6)

【简介】少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成为戴笠手下的一名中将特务 张国焘发表《声明》和《敬告国人书》,把自己打扮成无辜的受害者,挑起与中共的两次论争。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善待杨子烈,送她和儿子与张国焘团聚。隆情厚谊,直到晚年还令杨子烈深怀内疚,感激涕零。 毛泽东告诫抗大学生和全党同志,学项羽,学岳飞,学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少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成为戴笠手下的一名中将特务

张国焘发表《声明》和《敬告国人书》,把自己打扮成无辜的受害者,挑起与中共的两次论争。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善待杨子烈,送她和儿子与张国焘团聚。隆情厚谊,直到晚年还令杨子烈深怀内疚,感激涕零。

毛泽东告诫抗大学生和全党同志,学项羽,学岳飞,学文天祥,不学张国焘。共产国际批准开除张国焘党籍。六届六中全会研究如何避免再出现张国焘事件。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问题之指示》。几十年后,毛泽东反思过去,不无愧意地说:“由于张国焘的原因,过去对四方面军干部还是不太公平。”

洛甫三次为张国焘“算命”,预测他会成立第二中央,预测他会走到叛党的道路上去,预测他会做特务工作。这些预言最后都成为事实。

1938年4月17日,蒋介石派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陈立夫与他谈话,问:“张先生今后愿意做些什么工作?”张国焘说:“我不想担任党政方面的任何职务,只希望出面创办一种定期的民营刊物,从理论上揭发共产党不适宜于中国,唤醒一般青年人的幻觉,使他们迷途知返。我认为这才是反共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办刊物需要资金,希望政府能暗中接济。”

蒋介石当时视张国焘为“奇货”,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作用,没有同意他创办民营刊物的要求。蒋介石要张国焘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吩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副局长戴笠代为照料一切。戴笠在武昌为张国焘找到一栋小洋楼,安排他先住下,要求武昌警察局局长蔡孟坚负责保护。

当时,在党内斗争中碰得头破血流的张国焘确实对政治失去了兴趣,渴望从家人的亲情里得到慰藉。在武昌安顿下来后,他将母亲刘氏和三弟张国杰从江西萍乡接到寓所,重享天伦之乐。

叛徒最大的资本就是情报。为了从张国焘口中掏出需要的情报,国民党党、政、军、宪、特各个部门争相找到张国焘,轮番盘问有关中共军队、苏维埃政府、国统区地下组织和党中央的有关情报。张国焘先后接受过陈氏兄弟(陈立夫、陈果夫)指挥的中统、陈诚主管的军委会政治部、胡宗南坐镇的西北战区司令部、康泽负责的三青团等部门的询问。这些部门都是执掌生死大权的要害单位,来的人派头十足,尽管张国焘倾囊相授,但质询的人总认为他有保留,经常用威胁的口气逼他作彻底交待。而且,他们不厌其烦地反复来“拜访”。

人在矮檐下,张国焘既不敢闭门谢客,又不堪其扰,万般无奈,只好逃到蔡孟坚家里避客。蔡孟坚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写道:

张在十六年宁汉分裂时,虽在武汉担任过工作,但抗战时期,人事全非,感到人生地不熟,既要防范共产党对他为害,又要应付我方几个调查单位询问难题,一遇困扰,即来找我商量,如求庇护,我在公在私,必设法为他解决。

托庇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武汉当时为战时首都,军情部门均麇集在这里。蔡孟坚建议张国焘干脆离开武汉,前往重庆。张国焘反复考虑,觉得也只能这样。

到重庆后不久,蒋介石召见张国焘。见面寒暄没几句,蒋介石指着穿着中山服、站在身旁的戴笠说:“我想请张先生给他帮帮忙。”

话说得客气,但含义很明确。张国焘本想找个理由推辞,还没等说出口,蒋介石就说:“就这样吧,具体事情,雨农,你同张先生谈吧!”

既然卖身投靠,必然身不由己。就这样,张国焘成了一名军统大特务。这距张闻天所作预测仅仅4个月。

明日请看:现身说法成为现身出丑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