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张国焘的这一生(4)

张国焘的这一生(4)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的这一生(4)

【简介】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得知自己拥有8倍于红一方面军的兵力之后,张国焘躁动不安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渡过危机之后的张国焘急于报小河口受辱的一箭之仇,再次开展肃反。用绳索勒死反对派,成为他最开心的事情,他先后勒死了旷继勋、曾中生等几十位高级干部。 仇视知识分子,大行愚民政策,张国焘的目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少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得知自己拥有8倍于红一方面军的兵力之后,张国焘躁动不安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渡过危机之后的张国焘急于报小河口受辱的一箭之仇,再次开展肃反。用绳索勒死反对派,成为他最开心的事情,他先后勒死了旷继勋、曾中生等几十位高级干部。

仇视知识分子,大行愚民政策,张国焘的目的只有一个:建立一支惟命是从的军队。为此他精心挑选了“文臣武将”,纵容、骄宠他们,使黄超、何畏、李特成为横行军中的灾星悍将。

面对精血枯竭的川陕赤区,张国焘又生遗弃之心。为打开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的桥头堡,徐向前、李先念率部强渡嘉陵江,开疆拓土,反复催促后方增派援兵。当源源不断的援兵到来时,他们全傻眼了:张国焘把全部家当都搬来了!

觊觎之心在同朱德的谈话中萌生。在得知自己拥有8倍于红一方面军的兵力之后,张国焘原本平静的心境立即躁动不安,开始改变对中央服从与尊敬的态度,开始谋求与军力相称的政治权力,开始索取更大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误会导致误会,风波引来风波。林彪的一封信导致毛、洛、彭关系紧张。洛甫、彭德怀以大局为重,采取不争不辩的态度,期待事久自然明。张国焘获得这一消息后,紧扣会理会议,大施离间计,企图将毛泽东的左臂右膀收归己用。洛甫不为所动,彭德怀拍案大怒,林彪心神恍惚。

按兵不动,伸手要权,借故生端,张国焘三管齐下,把中央搞得十分被动。为了大局,张闻天准备让出总书记的职务。毛泽东坚定地说:“宁可交出军权,也不能让出这个宝座!”

一条毫不起眼的小河,竟然挡住了北上大军的脚步,张国焘把嘎曲河描绘成白浪滔天的天堑,趁势一个转身,又退回到出发地。毛泽东喟然长叹:“国焘同志请也请不到,怎么办?”

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密电”,起初众口一词,后来众说纷纭。当事者、知情者都承认有密电,但内容大相径庭。或曰武力解决,或曰软禁,或曰党内斗争,或曰南下。无论内容如何,有一点不能改变,这就是当时形势危如累卵,党已不能指挥枪,枪杆子开始威胁党中央的安全。

最后的争取。叶参座每遇大事有静气,金蝉脱壳之计运用得无迹可寻。毛泽东临行前,孤身一人来找徐向前,做最后一次争取。他舍不得这位孵化了红四方面军的英雄“母鸡”。“等等看”的念头使徐帅终生后悔。张国焘再发通电,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党中央悄然引兵北上。莽和尚火线请示:“是否派兵拦截?”徐向前、陈昌浩关键时刻立大功,下达红军不打红军的死命令。北上的红军没有带走四方面军一人一枪,毛泽东说:“捆绑不成夫妻。”听到党中央夜遁的消息后,张国焘大惊失色,连电劝阻。

毛泽东预言:南下是绝路。张国焘断言:北上不拖死也会被饿死。分手后,双方展开了新一轮宣传战,都把争取的目光投向对方的军事将领。俄界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认为张国焘有可能北上,也有可能拒绝北上,为此,党中央在俄界发了8封电报,等候了3天。

面对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呼声,毛泽东表现出大政治家的智慧与克制,强调不把事情做绝。他不开除张国焘的党籍、不对张国焘做组织结论、不把张国焘的错误传达到军级以下。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张国焘反其道而行之,攻击中央,开除毛、洛、周、王、博党籍,免职查办杨尚昆、叶剑英,最后“黄袍加身”,自任“中央书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围攻、谩骂、威胁和暗算面前,朱德坚决不与毛泽东分家。他不仅要像大山一样顶着狂风浊浪的攻袭,还要行使“母鸡”的职能,保护陷入孤立之中的一方面军干部。他的斗争策略令张国焘无可奈何,称之为“讨厌的航空母舰”。

明日请看:见到蒋介石说的第一句话是:“兄弟在外,糊涂多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