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张国焘的这一生(8)

张国焘的这一生(8)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的这一生(8)

【简介】少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欲请陈独秀出山,重组新共产党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张国焘一事无成,使得军统众老板十分不满,感到在蒋介石那里不好交差。戴笠认为,张国焘还是有本事的,他所以没有做出预期的成绩,是因为没有尽力,于是增大压力,下达硬性指标,隔三差五地进行检查,当面听取汇报,追究工作进展迟缓的原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少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欲请陈独秀出山,重组新共产党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张国焘一事无成,使得军统众老板十分不满,感到在蒋介石那里不好交差。戴笠认为,张国焘还是有本事的,他所以没有做出预期的成绩,是因为没有尽力,于是增大压力,下达硬性指标,隔三差五地进行检查,当面听取汇报,追究工作进展迟缓的原因。戴笠时常用来敲打张国焘的话是:“人要知道好歹,不要以为对付对付就能过去!”

戴笠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连暗中负有监视任务的黄逸公和负责陕北策反站工作的大特务沈之岳都感到不公平:“老板骂张国焘不肯为军统卖力,实在有点冤枉。他连吃饭睡觉都在想办法,实在是因为共产党太严,防范太周密,所以做不出特别成绩。”

张国焘有一颗躁动的心。虽然已经不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了,虽然已经退到了舞台边缘,但他仍然不肯谢幕,也不肯下台当观众。在那腔热血未冰冷之前,他还在寻找咸鱼翻身的机会。

他把目标定格在陈独秀身上。

他俩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曾是共产党的元老,都拥有巨大的政治声望,都有桀骜不驯的性格,都不乏超群的组织才能,都被共产党开除党籍,都面临众叛亲离的处境……同是政坛失意人,相逢如何不相怜?张国焘以为两人有共同的语言,可以联手做一番大事业。

张国焘三次对陈独秀做“工作”。

第一次是在脱党不久。1938年4月24日下午,张国焘来到原中共“一大”代表、时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教育厅厅长周佛海家叙旧。在交谈中,他得知周佛海与陈独秀交往甚密,了解到陈独秀对被康生、王明等人诬为“汉奸”十分气恼,觉得有隙可乘,于是提出想见陈独秀。

周佛海找到陈独秀,正巧陈独秀也想找张国焘了解自己无端受冤的原由。于是约好三天后见面。

4月27日下午,张国焘与陈独秀在周佛海家见面。

张国焘与陈独秀上次见面是在1928年的上海。光阴荏苒,一晃过去了十年。十年来,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两人都有说不尽的苍凉。

张国焘谈起了他所知的党内高层在陈独秀回归中共问题上的曲折变化,说:“他们不是诚心要你回去,写检查是故意刁难。”

陈独秀一提这事就生气:“我跟他们说自己无过可悔,写检查是扯不上的,但是不要无中生有嘛!”

张国焘顺势重提旧话:“十年前我向先生提出组织工农党,现在我还是那个意见。不知先生是否考虑过,成立一个新共产党,重新出山,再掌帅旗?”

陈独秀自被开除中共党籍后,各派政治力量都没有忘记他。半年前,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朱家骅登门拜访,提出请陈独秀出面再组织一个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还答应给他10万元经费和5个国民参政会名额。陈独秀鄙夷地付之一哂:“蒋介石手上沾满了同志们的鲜血,还杀了我的两个儿子,我与他不共戴天!现在大敌当前,国共二次合作,既然国家需要他合作抗日,我不反对他就是了,别的事休提!”

这次听完张国焘的建议,陈独秀直率地说:“我以前就说过,你我都是亲身经历过来的人,组建一个党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当时费了那么大的劲。现在看来,一个阶级只能有一个党,我们再搞,能搞得比毛泽东现在还好?”

张国焘最不服的就是毛泽东。听到陈独秀的话,他失望地问:“先生好像没有信心?”他不敢想象把“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当作座右铭的陈独秀会说出这般英雄气短的话。

这句话要是放在以前,一定能把陈独秀激得勃然大怒。但是,现在丝毫不起作用。陈独秀坦然地一笑,说:“没有信心,也没有这个能耐。”

话不投机,张国焘起身告辞。

明日请看:陈独秀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清白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