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长征途中 七大元帅斗法张国焘

长征途中 七大元帅斗法张国焘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长征途中 七大元帅斗法张国焘

【简介】长征途中七大元帅斗法张国焘 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这本应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一次转折,然而张国焘利欲熏心,阴谋分裂中央,险些铸成历史大错。七位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开国元勋在粉碎张国焘的阴谋的斗争中起了关键作用。 朱德不计荣辱巧妙周旋 自井冈山胜利会师,朱毛成为最亲密的战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8

【正文】

长征途中七大元帅斗法张国焘 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这本应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一次转折,然而张国焘利欲熏心,阴谋分裂中央,险些铸成历史大错。七位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开国元勋在粉碎张国焘的阴谋的斗争中起了关键作用。 朱德不计荣辱巧妙周旋 自井冈山胜利会师,朱毛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在沙窝会议后,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朱德同张国焘率左路军行动。 阿坝会议上,张国焘等人要求朱德发表反对中央北上的声明,朱德义正词严地说:“我再声明一下,我是拥护党中央北上决定的。”见对朱德无计可施,张国焘便想赶走朱德,说:“你既主张北上,那你就离开部队北上好了。”朱德看穿他们的阴谋,果断地回答说:“我是党中央派来的,我不能离开部队。”朱德知道只有留在部队里,才能及时掌握张国焘的动态。 刘伯承智勇双全欲行“兵谏” 红军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中央曾派刘伯承等人组成慰问团到四方面军慰问,时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刘伯承,面对张国焘妄图攫取军权的咄咄逼人的言论,丝毫不露声色。 张国焘擅自成立第二中央后,经常将红一方面军的将领抓去开批判会,还派人在红一方面军中大力宣传南下的好处与北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决定实行“兵谏”,逼张国焘北上。为了加重同张国焘斗争的砝码,刘伯承说服了张国焘,同贺龙率领的二、六军团成功合并。 贺龙侠肝义胆釜底抽薪 贺龙率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随即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张国焘当时之所以同意二、六军团前来会合,就是想把二、六军团拉向自己,借以加强对抗中央的力量。在欢迎会上,贺龙却给张国焘来了个下马威。贺龙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在主席台上,我坐在张国焘身旁,他刚刚站起来要讲话,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了他一句悄悄话,我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张国焘就没敢讲不利团结的话。” 贺龙为削弱张国焘的力量,还采用了釜底抽薪之计,他声称红二、六军团损失不小,要张从四方面军的建制中抽出两个师的兵力补充到红二、六军团中去,从而削弱和分散了张国焘的实力。 聂荣臻不为所动稳坐钓台 两河口会议结束后,张国焘在其住处请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吃饭,企图拉拢聂荣臻,挑拨党内关系。席间张国焘诱之以利,说中央红军很疲劳,减员很大,决定拨两个团给一、三军团。然而,聂荣臻不为所动。由于聂荣臻等人立场坚定,弄得张国焘离间不成,最后只好公开向中央要权了。 叶剑英快马加鞭通报消息 张国焘的左路军行至阿坝时便命令部队按兵不动,并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电令在右路军任前敌政委、对张国焘言听计从的陈昌浩,要他带领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南下,准备铤而走险与中央彻底决裂。 当时陈昌浩正在会上讲话,时任前委参谋长的叶剑英先看到了这份电报,他让陈昌浩看了一眼,便将其揣进口袋,假装如厕,快马加鞭地跑到中央驻地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当此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决定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以脱离险境。 彭德怀不离左右拼死“护驾” 红军分路北进后,三军团走在右翼纵队的最后面,最前面是一军团,中间是红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军、九军和前敌总指挥部。当时彭德怀发觉张国焘有野心,中央似乎没有察觉。毛主席随前敌总指挥部在一处住,彭德怀每天都去前总,秘密派第十一团隐蔽在毛主席住处不远,以备不测。彭德怀在回忆录中说:“向毛主席报告后不到两小时,叶剑英秘密报告:张国焘来电要求南进。”彭德怀于是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次“护驾”的任务,从而赢得了时间,避免了悲剧发生。 徐向前深明大义力挽狂澜 徐向前是四方面军总司令,但他始终是拥护中央北上的方针的。他与陈昌浩率右路军随中央北进。张国焘孤注一掷,电令陈昌浩采取行动,甚至要加害中央领导。 毛泽东得悉叶剑英的汇报后,果断率红军红一、三军团连夜悄悄北上。但还是有人发现并报告给徐向前,说:“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设置了警戒,打不打?”徐向前斩钉截铁地说:“岂有此理,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正是徐向前一声令下,稳住了军队,才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据《天津政法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