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搞“肃反”的经过(六)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搞“肃反”的经过(六)
【简介】(上接9月21日J9版) 信转到中央分局后,张国焘等人不仅不进行自我反省,反而认为群众受了反革命的欺骗,要严加惩办。于是,县里和省里都派了便衣队,像老虎一样到处视察。老百姓知道,视察以后就接着捕人。这样,区级、乡级干部及老百姓等,更加恐慌了,就只派了一个区工委的委员长留在那里,其他所有五区的干部和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832
【正文】
(上接9月21日J9版)
信转到中央分局后,张国焘等人不仅不进行自我反省,反而认为群众受了反革命的欺骗,要严加惩办。于是,县里和省里都派了便衣队,像老虎一样到处视察。老百姓知道,视察以后就接着捕人。这样,区级、乡级干部及老百姓等,更加恐慌了,就只派了一个区工委的委员长留在那里,其他所有五区的干部和老百姓,都搬到西山去住。当时还集中了两个赤卫队营共八九百人,准备保卫局来捉人时就打。
1932年2月20日,县保卫局一行九人带着手枪、绳索来仙居区抓人。当他们进入王家冲时,周围各村几百名男女老少手持锄头、扁担等“武器”,将王家冲团团围住。人群中有人高喊:“反对不走群众路线的肃反政策!”“不许保卫局乱抓乱杀!”“打倒杀人的刽子手张国焘!”随着口号声,大家一拥而上,解除了保卫局人员的武装,并将他们捆绑起来。区委书记闻讯赶来,才说服群众还枪、松绑。余怒未消的群众在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刷标语、写传单,表示拥护红军、拥护共产党,反对乱抓乱杀。
仙居区群众反对“左”倾肃反政策的斗争,被张国焘和政治保卫局视为暴动,认为有反革命、地主、富农在里面起作用,因此采取了镇压手段。将区级的干部全部抓了起来,进行公审,当场杀了两个。并且捉了11个乡的干部,共100多人,有嫌疑的都逮捕了,没有嫌疑的也都停止了工作。据《红安革命斗争史》记载:“三月八日,保卫局奉命在禹王城召开群众大会,将徐德聪等六十三名干部群众扣上‘改组派’的罪名,一次杀害。”
黄安仙居区人民群众反抗鄂豫皖中央分局、张国焘肃反扩大化错误的斗争,虽然以数十名同志被害的悲剧结束了,但这种大规模的群众性反抗行动,以及在党内、红军指战员中、各级苏维埃和群众团体中存在的反抗与不满情绪,迫使张国焘等人不得不开始考虑这种毫无节制屠杀的肃反政策能否继续下去,以及继续下去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再者,经过白雀园“大肃反”,张国焘认为已肃清了一些军阀土匪倾向,也打击了立三路线的残余,纠正了一些右倾的和堕落的倾向,并铲除了一些反革命的阴谋。贯彻六届四中全会路线的阻力不存在了,自己的绝对权威已经树立起来。在敌人新的大规模“围剿”即将到来的时候,红军需要休整,根据地人民需要增加生产,改善生活,支援红军,继续坚持屠杀性的大规模肃反已经弊大于利,因此,他开始考虑改变肃反的一些具体做法,将以捕杀为主,改为以自首为主。这样,大规模的捕杀渐趋停止。1932年7月,鄂豫皖中央分局将政治保卫总局及所属各县分局的所有人员进行整编,并于不久之后宣布撤销鄂豫皖区政治保卫总局。这样,张国焘主持的鄂豫皖苏区的大规模肃反运动才宣告结束。
张国焘主持的鄂豫皖“大肃反”造成的损失之严重是难以估量的,其教训之深刻更是令人刻骨铭心。徐向前沉痛地说:鄂豫皖根据地的“大肃反”,不是孤立的。那个时候,是教条主义者统治中央的时候。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搅在一起,在全党,在各个根据地,搞“肃反”,搞扩大化,他们把中央革命根据地挖AB团的经验,推广到鄂豫皖来,又把鄂豫皖、湘鄂西的“肃反”经验推广到别的根据地去,来回折腾,大搞特搞,造成特别令人痛心的损失。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我们子孙后代,一定不要再重演。
(完)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