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在兰奋笔痛斥张国焘
【类型】报纸
【篇名】萧军在兰奋笔痛斥张国焘
【简介】 萧军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悍然向华北地区发动进攻,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1938年4月,萧军、王洛宾、塞克等一批进步的文化人士来到兰州。他们的到来,将兰州抗日救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西北文艺》 1938年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56
【正文】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悍然向华北地区发动进攻,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1938年4月,萧军、王洛宾、塞克等一批进步的文化人士来到兰州。他们的到来,将兰州抗日救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西北文艺》
1938年4月底,为宣传抗战而来到兰州的萧军,也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带到了兰州,并留下了至今令人拍案的佳话。
萧军(1907年-1988年),辽宁人,1934年11月到上海,得到鲁迅亲自指导,参加了《海燕》和《作家》等杂志的编辑工作。1935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这也是第一部描写东北人民抵抗日寇的小说。杰出的文学才能,也使他成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
萧军他们为何要来兰州呢?这要从吴勃说起。1937年,共产党员、著名作家吴勃从上海来到兰州,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在兰州加入了王氏兄妹剧团。当时,兰州的抗日救亡活动比较落后,八办在给中央的信中说,急需人员来兰州开展宣传活动。而就在此时,国民党甘肃当局为限制王氏兄妹剧团的活动,提出王氏兄妹剧团和甘肃省教育厅联办剧团的设想。这样,谢觉哉指示吴勃动员一些文化人士来兰州。
1938年4月,著名作家萧军、戏剧家塞克、舞台美术家朱星南、作曲家王洛宾、话剧演员罗珊等一同从西安来到兰州。丛德滋等人在陶乐春饭庄为他们举行欢迎仪式,甘肃《民国日报》还刊发了他们来兰的消息。
当时兰州的官方报纸有《民国日报》、《西北日报》等,其中以创刊于1928年的《民国日报》影响最大。
在丛德滋的引荐下,萧军和塞克又认识了《民国日报》总编辑苏耀江。
“萧军到兰州后不久,就到《民国日报》主编副刊《西北文艺》,塞克则主编副刊《剧运》。”2011年6月2日,兰州二中退休教师苏惠民说。苏惠民的父亲是苏耀江,在宣传抗战的问题上,苏耀江非常积极。
两件事情
“萧军在兰州只停留了40多天,其间,他做了两件事:其一,找到了他的人生伴侣王德芬;其二,主编《西北文艺》宣传抗战。”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袁志学说。
萧军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他在第一期《西北文艺》刊登的发刊词中说,兰州虽然是荒漠,什么种子也难以发芽,但“人类的历史就是由荒漠走到繁荣的。我们希望兰州也由荒漠走到它的繁荣”。
“这个发刊词非常精彩!鼓舞了兰州民众自身的信心,和坚持抗战的信心。”袁志学说。
当时,萧军编《西北文艺》的主导思想就是抗日救亡。萧军《告别》一文中说:“选用和抗战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性题材,用诗歌、短篇小说、报告文学等形式把它表现出来,以便鼓励民众。”
萧军来兰不久,便结识并恋上了在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中扮演香姐的王氏兄妹剧团的王德芬。几经周折,他们终于订婚了。1938年6月2日《民国日报》上刊载了一则小启事,这是王蓬秋刊登的“小女德芬于本年5月30日已与萧军君订婚,因国难时期一切从简,祈诸亲友见谅是幸。”过了几天,6月6日,萧军决定同王德芬离开兰州。不久之后,吴勃也离开了兰州。
“萧军、吴勃离开兰州的根本原因是兰州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袁志学说,从1938年5月开始,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对民众抗日意愿采取了压制的态度。
最后的《告别》
萧军离开兰州,第七期《西北文艺》专门刊登了他的《告别》一文。按照他的想法,《西北文艺》还是要办下去的。谁知,就在他走后的第四天,也就是6月10日,《民国日报》忽然刊登了一则启事,宣布《西北文艺》永远停刊。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事还要从萧军说起,原来萧军在《告别》一文中写完办刊宗旨后,接着写道:“人是不应该像一只狗似的为了一个馒头,就没有选择地靠一个主人而终生。但是也不能像最近那位‘弃暗投明’的张国焘先生。否则那就有过犹不及的危险。比方他主观上口口声声说他是‘舍身救国’,而客观上却是做了削减分解民族抗战的勾当。我们对于类似这一般的人型,特别是在抗战救亡的过程中,是应该加以注意和研究的!”
这篇文章写好后,原本“张国焘”三个字是用三个×代替的,但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有心的读者是一目了然的。这篇稿件顺利通过审查,发到了排版车间。
谁知萧军在去汽车站的路上,嫌不过瘾,他想还是点明张国焘的好。于是,萧军返回报社,让排字工人把三个×改成了张国焘。这篇文章刊出后,有叫好的,有叫骂的。大部分民众和进步人士是叫好的,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则叫骂了。他把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的一干人狂批一通,骂道:“你们简直把国民党的党报办成共产党的报纸了!”国民党随即宣布《西北文艺》和《剧运》副刊停刊,同时改组《民国日报》,苏耀江也被当局撤职。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下,1938年10月以后,兰州的抗日救亡运动陷入低潮。
事发后,国民党当局通知各地扣留萧军,然而萧军却畅通无阻,一路向东而去。
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相关链接
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创者——顾颉刚
顾颉刚(1893年-1980年),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
1937年9月到1938年9月,顾颉刚受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的委托,考察了甘肃、青海两省的临洮、渭源、永靖、岷县等19个县,并利用“庚款”在兰州成立了甘肃科学教育馆,在肃州设立了河西中学。在考察教育的同时,顾颉刚以满腔热情宣传抗日救亡,主编了通俗读物《老百姓》旬刊,还被省外留学生抗战团、省妇女慰劳会、青年抗战团以及兰州伊斯兰学会等组织聘请为顾问或指导员。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