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张树军

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张树军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张树军

【简介】1938年4月,张国焘在武汉宣布脱离共产党,投靠国民党,随后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蒋介石嘱咐“军统”副局长戴笠照料一切,不久又安排张国焘参与“军统”的反共特务活动。由于共产党严密的组织性和中共党员坚定的革命信仰,张国焘的策反工作收效甚微,在国民党也渐受冷遇。 曾被寄予很大希望 张国焘投靠国民党之后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53

【正文】

1938年4月,张国焘在武汉宣布脱离共产党,投靠国民党,随后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蒋介石嘱咐“军统”副局长戴笠照料一切,不久又安排张国焘参与“军统”的反共特务活动。由于共产党严密的组织性和中共党员坚定的革命信仰,张国焘的策反工作收效甚微,在国民党也渐受冷遇。

曾被寄予很大希望

张国焘投靠国民党之后,蒋介石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蒋介石曾派陈立夫同张国焘谈话,问他愿意做些什么工作?张国焘表示希望由他出面创办一种定期的民办刊物,从思想理论上揭发共产主义不适合于中国,唤醒一般青年人的幻觉,使其迷途知返。唯缺乏资金,希望政府给以接济,并高度保密,否则非失败不可。对于张国焘的这一想法,蒋介石因另有打算,没有同意。

这时,国民党的一些特务组织也对张国焘颇感兴趣,希望能从张国焘的口中得到有关中共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情报以及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线索。CC系陈立夫、陈果夫很想让张国焘去工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也说需要这样的人,胡宗南、康泽等也向蒋介石请求,让张国焘到他们那里工作。一时间,登门者络绎不绝,张国焘有时不得不跑到蔡孟坚家去“避难”。但是,蒋介石对于这些部门的请求,都没有答应。武汉失守前,张国焘应广西“朋友”之邀到桂林观光。张国焘携一家老小前往。在桂林的一天晚上,母亲向张国焘讲述了自他离开家乡以后的家境,引起了张国焘的共鸣。他对自己前半生的所作所为深感后悔,对自己的前程感到茫然。

在张国焘到达桂林的第三天,广西的《建设》杂志全文刊登了共产国际批准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张国焘看到后大为丧气,认为是在戏弄讥嘲他,于是扫兴离开桂林,转赴重庆。

到重庆以后,蒋介石给张国焘的工作做出了安排。蒋介石在接见张国焘时,指着站在身旁的戴笠,很客气地说:我想请张先生给他帮帮忙。就这样,张国焘正式参与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军统”的工作。蒋介石还委任张国焘为军事委员会中将委员,但这只是一个空头衔。

张国焘到军统后,受到戴笠的重视。他主持所谓“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担任研究室的少将主任。为国民党特务组织策反中共人员出谋划策。他还主办所谓“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为国民党训练特务,专门从事反共的特务活动。曾任军统总务处长的沈醉后来回忆说:戴最初对张国焘寄予极大的希望,满以为只要张肯卖一点气力,便可以把共产党搞垮。张国焘说要办一个训练班,由他来培训一批专门人员,戴笠马上挑选各训练班毕业学生中最优秀分子送去给他训练。他说要在陕甘宁边区设立一些策反站,戴笠马上照他计划办理。真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这时张国焘不仅是戴笠宴客时最受欢迎的嘉宾,也是戴笠最得意的部属,他每次请客准备邀张国焘去参加时,往往先告诉他的朋友,并且用很骄傲的口吻先向朋友们介绍说:“明天你来吃饭时,便可以看到共产党里面坐第三把交椅的人物了。”

毫无“建树”的策反工作

张国焘虽然为军统培养训练了一大批专门对付共产党和边区的特务,但是能够派出去的并不多。沈醉在谈到这一情况时说:“这个训练班的学生虽经戴笠亲自挑选,又由张国焘亲自主持训练半年,但训练期满后,经过张等考核,认为适合派往边区打进延安的还是不多,具体数目我不清楚。听说经过挑选,只有极少数的人派往张所领导的几个‘策反站’去工作,其余大多数派在蒋管区内的一些重要兵工厂担任‘防共’工作。”

即便是少数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特务,派出去后也收效甚微。既打不进去,也拉不出来。戴笠想在延安设立一个延安站或延安直属组,张国焘用尽了一切办法,始终没有搞成。张国焘派人手持戴笠的信件,到太行山区请第二十七军军长范汉杰帮助进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防区活动,结果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连去的人也没有回来。最后只能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汉中设立一个特别侦察站,在榆林设立一个陕北站,在洛川设立一个延安站,并且没有多少作用。由于训练班的作用不大,使戴笠感到失望,所以只办了两期便停办了。张国焘在军统期间,还接应过个别的共产党的叛徒。1939年,原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何畏叛变。在张国焘叛党之前,何畏紧跟张国焘,犯过严重错误。张国焘叛逃后,何畏步他的后尘,投奔国民党,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扣押。在被扣押期间,何畏致函张国焘求救。张国焘拿着何畏的求救函去找戴笠,乞求戴笠将何畏接到重庆来共商反共大计。戴笠虽表示同意,但仍拖了半年之久才将何畏释放。何畏见到张国焘后,也做起了国民党的特务。张国焘还现身说法,劝说一些被捕的共产党员自首叛变,但常常不能如愿。沈醉曾回忆说:我亲自听到张国焘劝说过一位1942年在重庆南岸秘密逮捕到的地下党员。张国焘一开始就作自我介绍,使得对方为之一惊。接着他就用连他那样有很高地位的“老党员”都不再当共产党而愿投向国民党等等一套无耻谰言,要求对方考虑。但很出人意外,那位地下党员用很坚决的口吻回答说:“我不能这样做,死又有什么可怕!”张国焘最后也只好老着脸皮说什么“我是为了你好,你再仔细考虑考虑”。然后,他灰溜溜地走开。当然,这位坚贞不屈的英雄,最后成为革命烈士。蒋介石和戴笠原指望利用张国焘这个“带头羊”,对中共进行大规模的策反工作,但张国焘到军统后的工作令他们大为失望。本来,蒋介石对张国焘这样的中共叛徒,就是既利用,又提防。他曾在戴笠的一个请示报告上批了一句话:“凡是能叛变共产党的人,也会随时叛变我们。”戴笠根据这一批示,提出了军统使用中共叛徒的八字原则:“尊而不敬,用而又防。”在军统内部,设立了督察室防奸股,专门监视中共叛徒的活动。特种政治研究室的秘书黄逸公,就是被派去监视张国焘的。

开始受到冷遇

张国焘的工作不见成绩,不禁使戴笠大为恼火。他有一次说:“校长(指蒋介石)对张来投靠,以为对延安是致命的打击,交我运用。几年来,大失所望,使我对校长难以交差。”这样,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这时戴笠开始对张国焘冷淡起来了,原来交给他办的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也在办了两期以后停止,毕业的学生也无法按计划派遣出去,只好改派其他工作。一些策反站因毫无成绩,慢慢都撤销了。张国焘再也不受欢迎,半年、几个月都见不到戴笠一次。即令见到了,不是被当面讽刺几句,就是被严厉地训斥一番。有次不知道是为了一个什么问题,戴笠对张国焘答复他的询问不满意,便暴跳如雷地拍着桌子骂张。张走出来时,表现出垂头丧气的样子。沈醉进去问戴:“什么事又发气?”他没有正面答复沈醉,只余怒未息地说:“这家伙(指张国焘)太不知好歹。他不要以为这样可以对付得过去!”从那次以后,张国焘怕见戴。局里对张的一切优待,慢慢改变了,过去给张的一辆专用汽车也取消了……以后几年,张只是坐冷板凳和受气。根据和张一起工作过的秘书黄逸公和张国焘派去延安的沈之岳告诉沈醉说:戴笠骂张国焘不肯为军统卖力实在有点冤枉。他连吃饭睡觉都在想办法,实在是因为共产党组织太严,防范太周密,所以做不出特别成绩来。

在重庆期间,张国焘还通过同乡甘家馨的关系,认识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经朱家骅推荐,张国焘被聘为“对共斗争设计委员会”的中将设计委员兼主任秘书。张国焘无功受封,引起特务们的嫉妒和不满。张国焘在这里仍是没有太多的事可干,他曾无可奈何地感叹:我“无计可设,无公可办,每日去坐一二小时,颇感无聊”。

1946年3月,戴笠乘坐的飞机撞在南京附近的扛宁县板桥镇戴山,机毁人亡,军统也准备改组裁员。不久,军统改为国防部保密局,张国焘也趁机另谋出路。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