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赚钱门路一度生活窘迫 1958年张国焘向中共要生活补助
【类型】报纸
【篇名】找不到赚钱门路一度生活窘迫 1958年张国焘向中共要生活补助
【简介】张国焘是1897 年出生的。他投靠国民党后,于1948年随国民党到中国台湾,时年51岁。从此时起,到1979 年他82岁去世时止,是张国焘的最后31年。这31年中,张国焘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其间,他曾有过多次选择。最后,他凭自己的意志所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凄惨的命运。 上世纪50年代,因找不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77
【正文】
张国焘是1897 年出生的。他投靠国民党后,于1948年随国民党到中国台湾,时年51岁。从此时起,到1979 年他82岁去世时止,是张国焘的最后31年。这31年中,张国焘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其间,他曾有过多次选择。最后,他凭自己的意志所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凄惨的命运。
上世纪50年代,因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张国焘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之中。他只好拼命写稿,期望通过稿费收入维持,并还上债务。但中国香港几家大报刊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用他的稿子了,收到退稿信是家常便饭。张国焘走投无路,便想到了共产党,想到了毛泽东。
正好,1956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张国焘通过报纸很认真地研究了一番,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倡“双百 ”方针,政策方面放宽了,毛泽东可能会不计前嫌,容纳他,以自己的老资格,中国共产党方面至少会养活他。于是,他开始寻找中国香港与中共有联系的人士,以便向中共中央转达他想回大陆定居养老的意向。但是,张国焘仍然脚踩两只船,他也通过一些关系,与美国人联系,试探能否与美国人合作 。一些在中国香港的美国人表示,美国方面愿意帮助他,并给了他一些生活补助。
经过一年多,到了1958年,张国焘终于同共产党方面联系上了。当年10月,他在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香港的人员接触中表示,愿意为新中国做点事情,并请求中共中央提供生活补助。中共中央于1959年1月5日将张国焘表达的意思印成内部情况简报,报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早已知道张国焘与美国人有联系,对张国焘生活困难的处境也很清楚。当时,中美关系十分紧张,当简报传到毛泽东那里时,毛泽东根据他已经想好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提出过的意见,提笔在简报上批道:“应劝张国焘割断他同美国人的关系。如能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以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
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并且很快就由中共中央在中国香港的工作人员向张国焘转达了。张国焘考虑再三,最后向中共中央在中国香港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以往是个演员,现在我是一个观众了,我还是当个观众吧,希望少看到些悲剧。张国焘说这些话,已经是明确表示不再打算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了,更谈不到为新中国做点事情了。关于给张国焘生活补助的事情,也只好作罢。
1961年的一天,张国焘正在家中闲坐,听见有人敲门,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一跛一拐地去开了房门。门口站着一个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此人自我介绍说:我是美国堪萨斯大学名人中心的研究员,特来拜访张先生。二人整整谈了半天。最后,来人对张国焘说:“你在中国共产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离开你,任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不完整,我建议你写回忆录,写出来是很有价值的。出版的事情我帮你解决 ,现在,算堪萨斯大学向你约稿,每月给你2000元港币,作为生活费用,书出版后,稿费照样付给你。”
第二天,张国焘就动起笔来。他从自己的童年写起,一路写下去。写作中,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他时常心潮起伏,不能自已,经常在写作时,不知不觉之间,眼泪就流了下来。
这样,张国焘连写了4年,到1965年基本脱稿。美国堪萨斯大学并未食言,每月给他2000元港币。最后完稿时,又付给他一笔可观的稿费,取走了张国焘的手稿。
据《老人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