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喻德渊
【类型】报纸
【篇名】地质学家喻德渊
【简介】喻德渊(1904-1971),字祖龙,号次回,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福田乡书香世家。幼年进私塾,诵读四书五经。192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萍乡县立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5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学习,很快在人才济济的北大学子中脱颖而出,深得蔡元培校长和李四光教授的赏识。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12
【正文】
喻德渊(1904-1971),字祖龙,号次回,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福田乡书香世家。幼年进私塾,诵读四书五经。192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萍乡县立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5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学习,很快在人才济济的北大学子中脱颖而出,深得蔡元培校长和李四光教授的赏识。1926年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天,经恩师李四光介绍进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37年晋升为研究员。1939年,兼任湖南大学矿冶系教授。1945年,被评为中央研究院十个成绩优秀者之一,地质研究所永久研究员,并被派往欧美考察。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国地质计划指导委员会矿产地质勘探局副局长。1951年任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副校长。1952年起,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代院长、院长。曾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永久会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长春分会理事长等职。 1929年秋至1930年间,喻德渊先后在江苏、山东一带进行地质调查,主要调查火成岩。先后写出了《南京镇江间火成岩之研究》、《苏州花岗岩》、《山东海岸变迁之初步观察及青岛一带火成岩研究》等论文。又与叶良辅合著《南京镇江间火成岩地质史》一书,该著作首次应用尼格里的岩浆岩的分类原则,系统研究了宁镇山脉地区的火成岩岩石特点、分类和地质演化史,是我国岩浆岩岩石学的起源之作,得到了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好评。1932年,随李四光到庐山勘测地质,详细记录了庐山地质层的特殊构造,采集了大量岩石标本,绘制了庐山地质构造图,并在李四光指导下,撰写了论文《庐山的前寒武纪地层和岩浆活动》。该文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国际地质学界的重视。1935年至1936年,他深入淮阳山区调查地质矿产,绘制了当时中国中部地区最完整、最系统的《淮阳山脉地质图》,并提出淮阳山脉的主要造山运动是中生代早期的淮阳运动的观点。同时,又详细调查了南方的震旦纪地层,发表了《扬子江下游之震旦纪地层》、《大别山南坡之冰川现象》等论文,为后来开展秦岭褶皱带和南方板溪群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至1943年间,喻德渊参加黔东金矿的探采工作。期间,他先后写出了《湘西金矿志》、《湖南省金矿》、《贵州省金矿》等一大批论文、专著和报告。这些研究成果,为地质勘探部门广泛参考应用。1945年,喻德渊被派往欧洲考察,于10月下旬到达英国伦敦,并在伦敦大学研究变质岩矿床学,又到剑桥大学研究地质学及岩石学,还先后到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牛津大学和英国地质调查所学习访问。又先后到瑞士、瑞典、挪威、美国等国考察。在外考察期间,喻德渊丰富的地理知识和谦逊的品质为外国专家所折服。许多专家劝他长留海外,都被他婉言谢绝。 1949年秋,周恩来总理亲笔写信给喻德渊,请他出山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了总理的嘱托,为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他旋即投入了紧张的地质勘探工作。1950年,他率中科院北满地质矿产调查队前往完达山及小兴安岭勘察矿产。当时野外工作交通工具缺乏,且野兽与土匪经常出没,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他却不畏缩,知难而上,带领队员出没于崇山峻岭之中,细致勘探岩石断层,制作了大区域地质图,在双鸭山发现了新的地质构造,勘定了牙克石、元宝山煤田和马蹄河铁矿,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