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书记
【类型】报纸
【篇名】“爱民”书记
【简介】一位其貌不扬的农民,凭着一腔爱民情怀,24年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把一个连电费也交不起的穷村,逐渐变成了富裕文明的“明星村”。 追寻“龚全珍式好干部”的步伐,记者近日走进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采访了村支书谢爱民。 “断电村”变成光明村 1959年出生的谢爱民高中毕业后当过兵,做过泥工。用他的话来说,当村干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18
【正文】
一位其貌不扬的农民,凭着一腔爱民情怀,24年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把一个连电费也交不起的穷村,逐渐变成了富裕文明的“明星村”。
追寻“龚全珍式好干部”的步伐,记者近日走进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采访了村支书谢爱民。
“断电村”变成光明村
1959年出生的谢爱民高中毕业后当过兵,做过泥工。用他的话来说,当村干部是纯属偶然。
1990年,几户村民因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交不起电费,其他村民也跟着不交。长时间拖延下来,乡供电所就采取了断电措施,这一断就是半年,村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村里多次到供电所协调未果,怀有怨气的村民强烈要求撤换村干部。
“你有文化,当干部最合适。”乡里干部找到谢爱民劝说,村干部虽然收入不如做泥工,但能为乡亲做点事。
上任后,谢爱民和其他村干部一合计,决定采取分片包户上门的办法收缴电费。
听说村干部来收电费,有村民不让进门,有村民说“又不是我一家没交”。面对这些,谢爱民总是微笑着,挨家挨户去说服。不出半个月,村干部收齐了全部电费。
恢复通电后,村子亮堂起来了。看到村民对村干部的肯定,谢爱民坚定了在村里干事的决心。
贫困村变成富裕村
塘石村是个有着4600多人口的大村,几百户人家房子挨着房子,猪牛栏舍与民居混杂,污水横流,路窄的地方只能过一辆自行车。
2010年,塘石村被定为全县和谐秀美乡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生猪养殖大户谢名勇的猪栏在拆除之列。统一行动那天,他推着自行车横在铲车前,叫嚷道:“谁拆我家的猪栏,我就把猪赶到谁家里去。”
谢爱民走上前,一面讲解村庄改造的道理,一面承诺在每个自然村建养殖点。理说通了,气就顺了。最后谢名勇还主动捐了1000元给村里修路。
此外,谢爱民聘请了专家编制村庄整体规划,先后建造了垃圾焚烧炉、污水处理系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设了“十里桂花”长廊。
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兴国县后,谢爱民为村里争取到500万元的烟水配套工程。如今,该村形成以烟叶、水稻、肉牛、水产为主的产业群,帮助全村实现年创收300多万元。
文明村变成明星村
现代文明入驻乡村,改变了村民生活方式,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谢爱民意识到,革命传统精神不能丢。2010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将老村部办公楼改建成村史馆。塘石村史馆是江西首个村级历史馆,存有116名革命烈士名册、5位将军的生平事迹、23位博士和教授的相关资料。同时,村里还建起了模范广场、将军亭、博士长廊等八大景观。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该村很快成为“明星村”。
“一个村能把传奇的红色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展示出来,真不简单。”一名北京客人参观村史馆后很是惊讶。
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江西省百佳优美村庄、江西省文明村庄等。今年,省委授予谢爱民“龚全珍式好干部”称号。
本报记者 鄢朝晖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