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守望深山三十四载
【类型】报纸
【篇名】为梦想,守望深山三十四载
【简介】周伟丽 本报记者 刘旭 34年,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路;34年,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孩子;34年,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教学;34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她始终笃定一个梦想,那就是坚持在山旮旯里教孩子,教好孩子,教好每一个孩子。 她就是江西省日前评出的“龚全珍式好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93
【正文】
周伟丽 本报记者 刘旭
34年,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路;34年,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孩子;34年,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教学;34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她始终笃定一个梦想,那就是坚持在山旮旯里教孩子,教好孩子,教好每一个孩子。
她就是江西省日前评出的“龚全珍式好干部”——该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不顾父母的反对,离开老家进贤,毅然来到奉新县澡下镇海拔近千米的偏远山村——泥洋村小学当教师。
这里人烟稀少,不通班车,出门全靠两条腿。不少年轻教师因为吃不了这里的苦,在泥洋小学任教不满一年就离开了。可支月英却难忘孩子们恳切的目光和村民们热情的帮助,她暗下决心:既然选择在深山教学,就要为山里孩子的前途一直坚持下去。
这一坚持,就是34年。
一茬又一茬的孩子毕业了,有的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但都对支老师恋恋不舍。山里人早把支月英老师当成了他们的女儿,孩子们只要听说支老师会走的小道消息就问:“支老师,您不会走吧?支老师,您可以不走吗?”看到他们至纯至善的目光,支月英又怎么忍心离开他们呢?
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她年龄偏大,想调她下山到镇中心小学任教。此时,比泥洋小学更偏远的白洋小学学生家长,联名要求支月英老师去白洋小学任教。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成了白洋小学第一位公办教师。
别的教师都是往山外走,可她却越往深山里去,家里人很不理解,支月英总是乐呵呵地说:“30多年都这样过来了,白洋的孩子需要我,我怎能打退堂鼓呢?”
岁月如梭,如今,山区学校越建越好、山区孩子也一步步走出大山。当远在千里之外的学子回乡看望她、亲切地拥抱她的时候,支月英说,这就是自己坚守的动力,也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