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真情融入“调解”中

真情融入“调解”中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真情融入“调解”中

【作者】 崔伟群

【简介】2004年,黄寿孙从崇仁县礼陂镇司法所所长岗位上退休。10年来,他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和对群众的关爱,充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先后被省、市、县评为各类先进个人达58次之多。他所在的镇司法所和调委会先后被国家司法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司法所”“全国模范调委会”“全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57

【正文】

2004年,黄寿孙从崇仁县礼陂镇司法所所长岗位上退休。10年来,他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和对群众的关爱,充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先后被省、市、县评为各类先进个人达58次之多。他所在的镇司法所和调委会先后被国家司法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司法所”“全国模范调委会”“全国先进司法所”和“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等称号。

刚退休时,县工业园区一位企业家欲以每月3000元的工资聘请他来厂里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兼厂部办公室主任,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还是坚定地选择继续从事普法和人民调解工作。当时亲朋好友都不理解,纷纷劝他早些回家享清福,他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爱上了人民调解和普法工作,生命不息,调解不息,普法不止,这是我终生无怨无悔的选择。”据详细统计,1990年至今,黄寿孙主持调解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共达1520余起,调解成功率100%。

2005年6月初的一天,煤矿工人袁流郎在作业时腿部受伤,他的老婆小红早上8点多钟就带着20多个男女老少,坐在矿井口旁,不准矿工下井采煤。只见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不时地将松树坑木往井下推,现场一片混乱。黄寿孙闻讯赶到时,看到这种现状,立刻大声叫道:“有事好好说,千万别乱来,这样闹下去是要负法律责任的。”黄寿孙一吼,几个壮汉连忙停了下来。黄寿孙对他们说:“你们派5个代表,矿方派2个代表,一起跟我坐下来,心平气和进行谈判。”可是,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协调,受伤方的家属代表坚持己见,要矿方一次性赔偿12万元。此时,时间已到中午12时,黄寿孙仍不泄气,苦口婆心地向受伤矿工的亲属做调解工作。快到中午1时,黄寿孙突然接到矿方一名副矿长的电话:“伤者的一些亲友在矿里职工食堂吃了中饭后,把食堂的饭锅打烂了,我和你都没有中饭吃。”黄寿孙回答:“中饭不吃不要紧,只要问题能解决就好。”此时,这伙人还把黄寿孙作为人质,死搅蛮缠不放。经过长达12个小时的耐心宣传、规劝和调解,终于使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化解了一起群体性事件。调解成功后,黄寿孙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了。

由于工作需要,镇里返聘他在司法所的“三调联动”协调小组工作。这项工作没有任何实际收益,黄寿孙却尽心尽力,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把“虚职”做得有声有色。礼陂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地上盛产毛竹,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烟煤和无烟煤。然而,2008年10月,上级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全面关闭该镇的8座煤矿。当时8个煤矿矿主很不理解,满腹牢骚,片面认为是砸了饭碗,断了财路,于是暗地里组织人员准备到省政府上访。在这节骨眼上,黄寿孙接到基层维稳信息员的告急信息后,在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同时,他充分利用担任这8个煤矿常年法律顾问的优势,组织调委会同志深入到这些矿主家里逐一做好引导劝说工作,让他们顾全大局、维护稳定,在认识上转过弯来。通过一天两夜的耐心劝说,终于使众多上访人员还未出县城就被劝阻回来,有效地控制了一起重大上访事件的发生。

2009年7月23日晚上8时许,礼陂镇红星村裴家山村小组村民李某雇请专门从事三轮摩托车运营的浙江移民余某,余某在回家的途中因车速过快,三轮摩托车刹车失灵,造成车翻人亡的事故。事发第二天,死者家属四处张罗组织了约150名浙江移民到雇主李某家里,提出了150万元的赔偿金要求。对此突发事件,黄寿孙沉着应对,迅速启用“三调联动”机制,采用“巧”“快”两字功,一边疏散人群,一边立即请来红星、左坊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通力配合,召开调解会。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大力疏导和调解,终于使双方达成了理解和让步的协议,由雇主李某一次性付给死者家属安抚金1200元,从而使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事件得以化解,迅速恢复了社会安宁。

崔伟群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