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渐渐远去 ——访我市连环画家王耀南记者 肖方元
【类型】报纸
【篇名】“小人书”渐渐远去 ——访我市连环画家王耀南记者 肖方元
【简介】连环画,即“小人书”,是大人们心中珍藏的童年回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却是个陌生的名词。“一分钱一本,一看一下午”的小书摊,早已淡出人们视野,连环画的路在何方? 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镇江城,每条大街小巷中都会分布着一两家小人书店,这种店一般是前店后家,小小的地方,靠墙放着几个书架,上面摆满了连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45
【正文】
连环画,即“小人书”,是大人们心中珍藏的童年回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却是个陌生的名词。“一分钱一本,一看一下午”的小书摊,早已淡出人们视野,连环画的路在何方?
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镇江城,每条大街小巷中都会分布着一两家小人书店,这种店一般是前店后家,小小的地方,靠墙放着几个书架,上面摆满了连环画。书架旁,则放着一溜边高高矮矮的凳子。遇到人多的时候,就一个挨一个坐着,低着头静静翻看手中的“小人书”,沉浸在连环画的精彩世界中。若到了冬日,在街头避风向阳的地方,也能看到这样的活动书摊:两片像门板一样大小的木板中间用合叶连接,上面钉着一条条的木楞做成能摆放连环画的简易书架,再在边上放置几条长凳,立刻会有人来看书。一分钱一本,一看就是一下午。直到太阳下山,老板要收摊了,人们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眼巴巴地看着租书人扛着木板回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场景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当年的“小人书”店或关闭或改成经营其他商品,小书摊也难以寻觅。如今,市民们能在新华书店等地方看到的连环画,也是“陈酒装新瓶”,经过几番再版印刷,被包装进精美的礼品盒中,动辄上百元,让读者望而却步,也失去了往日的书卷之香与质朴之味。
“物以稀为贵”,现今连环画出版越来越少,甚至掀起了收藏热潮。相关数据显示,从2009年128万册的发行量大大缩减到现在的1万多册,让人不禁担忧:连环画真的会“绝后”吗?这一宝贵的传统艺术文化,是否就这样渐渐离人们远去?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我市著名的连环画画家王耀南老师,他指出,连环画之所以会面临如今这样尴尬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后继无人”。“镇江现在已经没有人画连环画了。没有出版社组织,没有人编写文字脚本,也没有作者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画仅有很少稿酬的连环画。甚至现在一些艺术学校,也鲜有开班来培养画连环画的人才。可以说,全国都是这样的情况。”一连几个“没有”透露出画家的无奈与对连环画前景的担忧。
据王耀南老师介绍,连环画的图大多以古装为多,以国画工笔、白描为主,笔法细腻,小到一草一石,仕女的发簪、衣服褶皱等细节都刻画得仔仔细细,这需要画家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准备工作来绘制。“例如画《三国演义》,画者必须提前做足功课,对汉代人的服饰、器物等把握准确,才能还原真实场景,使画面变得生动。一般画完一册120多页的书,往往要花上三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天要完成1张多,工作量大,身体也吃不消。现在的年轻人谁还愿意去做这么费劲的事呢?时下流行的动漫才适合他们的口味。”王老师表示,动漫产业对连环画的冲击也是不容小觑的。
相比连环画,动漫在表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心理活动上更具有鲜明的优势,富有感染力,这种“快餐式”的图画更受现在90后等孩子们的欢迎。“动漫相对来说很有市场,出版动漫书比出连环画成本低,得到的盈利更多,即使连环画有很好的题材,如镇江的民间神话故事,也没有出版社愿意花大投资去组织人手创作、出版。”连环画从上世纪20年代的兴起,到上世纪50年代的兴盛,再至如今市场的大幅萎缩,它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王耀南老师说:“为迎合现代读者的爱好与口味,连环画已经做出了一些创新,如包装、印刷上加入了时尚的元素。”他指出,在绘图方面,也可以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绘画技巧的结合,如用电脑绘图软件为线描稿上色、添加网点底纹,以突出画面的层次感、立体感等。但连环画在夹缝中求生存,自身的创新仅是一方面,在他看来,人们对连环画市场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才是改变连环画渐渐离人们远去现状的根本。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