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吴运铎》:为兵工精神树碑

《吴运铎》:为兵工精神树碑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吴运铎》:为兵工精神树碑

【作者】 郭彦博

【简介】 电影《吴运铎》剧照 今年7月,在自治区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市推荐的电影《吴运铎》、戏剧《草原阿妈》以全区评比排名第一,广播剧《乡村检察官》以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荣获优秀作品奖;电视专题片《荣祥与〈绥远通志稿〉》、《边塞长歌》,歌曲《胡杨》、《雨中草原》,舞蹈《黄河魂》,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430

【正文】

电影《吴运铎》剧照

今年7月,在自治区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市推荐的电影《吴运铎》、戏剧《草原阿妈》以全区评比排名第一,广播剧《乡村检察官》以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荣获优秀作品奖;电视专题片《荣祥与〈绥远通志稿〉》、《边塞长歌》,歌曲《胡杨》、《雨中草原》,舞蹈《黄河魂》,长篇小说《达延汗》、纪实文集《蒙古之谜》等7部作品获得入选作品奖。这10部获奖作品展现了近年来我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文艺创作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反映了包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刊发专题报道,从不同侧面向读者推介这些优秀文艺作品。

“吴运铎曾在包头市青山区工作过,他对党的忠诚,对民族的忠诚,对兵工事业的忠诚,一直熔铸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北方重工集团(原447厂),熔铸在青山区和包头市各阶层人民的精神世界。”

“为了将这个自称炸不死的英雄拍得既震撼人心又有血有肉、有故事、耐看,我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争取让80、90后接受、喜欢、产生共鸣。”

一个英雄的名字,穿越历史时空几十年依旧光彩响亮;一部人生教科书,拂去岁月的尘埃在今天依旧感人至深。

电影《吴运铎》截取吴运铎1941—1949年的生活经历,再现青年吴运铎阳光俊朗、有血有肉的历史形象。从他身上,我们寻访到了一个意志坚强而又情感丰富的吴运铎……

为兵工精神树碑立传

2009年,中宣部等11个部门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吴运铎以高票入选。

“吴运铎曾在包头市青山区工作过,他对党的忠诚,对民族的忠诚,对兵工事业的忠诚,一直熔铸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北方重工集团(原447厂),熔铸在青山区和包头市各阶层人民的精神世界。他是青山区城市的代表,也是青山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建中介绍,拍摄《吴运铎》,就是要为忠诚、坚韧、严谨、创新的兵工精神树碑立传。

2011年3月,青山区委、区政府为建党90周年和人民兵器工业创建80周年投资摄制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吴运铎》杀青;6月,电影《吴运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典礼,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选为28部重点推荐献礼影片之一,向全国各大院线和有关媒体隆重推荐,票房达到1450万元;2011年12月,获得包头市“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7月,被自治区评为“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类优秀作品奖。

“要震撼,更要好看”

《吴运铎》由北京中视远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制,我国著名编剧杨俊彦、丛者甲执笔,善于拍摄军事题材的著名导演安澜执导,新锐演员于晓光主演。“我希望剧本可以跳脱吴运铎自传体小说的局限,以吴运铎为原型,把新四军兵工英雄群体表现出来,并且体现出倾情、锻剑、镌书、悲壮、震撼、辉煌。”编剧杨俊彦说。

《吴运铎》讲述了吴运铎和战友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兵工战线上生活、工作和战斗的精彩人生经历。影片紧紧抓住吴运铎的性格特征,以现代人的视角,充分展现剧本所确定的人物关系、情节、细节,通过吴运铎理想、事业、情感上的喜怒哀乐,生死面前的抉择,让观众进入他的精神世界,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与他同呼吸共命运。将一名有血有肉、真实、阳光,不仅可敬更可亲、可爱的70年前那代风华正茂的年轻兵工专家的形象展现给观众。

主演于晓光曾在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中扮演毛岸英。在开机仪式上,吴运铎子女们看到于晓光就说“他很像父亲年轻时的样子,尤其是侧面。”不仅形似,于晓光用精湛的演技将吴运铎坚定的信仰、奉献精神、胸中大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导演安澜则强调《吴运铎》拍摄“要震撼,更要好看”。他说:“为了将这个自称炸不死的英雄拍得既震撼人心又有血有肉、有故事、耐看,我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争取让80、90后接受、喜欢、产生共鸣。”

网络征名,未映先红

早在影片酝酿之初,青山区就在建有吴运铎纪念馆的北方兵器城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让广大群众亲身感悟吴运铎的精神和感人事迹,通过各种论坛会、招商会等机会吸引外地朋友参观兵器城和吴运铎纪念馆。

在影片拍摄期间,青山区委宣传部更通过网络开展了面向全国的电影有奖征名活动,吸引人们关注电影。在历时三个月的征名活动中,共征集到有效片名12751个,专题网站点击率达5万多人(次),独立ip访问地址覆盖全国除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青山区委宣传部还以官方微博——“青山人青山事”为平台,开设“吴运铎”、“同心同德”等栏目,通过《把一切献给党》小说连载和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摘录等形式,打造传承吴运铎精神的互联网平台。

同时,主办方还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让这部主旋律影片长时间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让无数群众认识了吴运铎,也让这位兵工英雄更深入地走进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承认,我被深深感动了”

电影《吴运铎》放映发行后,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和好评,随即引起了新一轮的红色观影热潮。该影片在青山区、包头市、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放映,观众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各级党员干部、各年龄段群众。截至目前,观影人数达35万人,票房收入1450万元。目前,电影仍在组织发行中。这在内蒙古自治区发行的主旋律影片中,创造了单位时间里观影人数最多的纪录。

一名80后观众在微博上发言:“带着抵触情绪看了电影《吴运铎》,却不自觉被剧情吸引,心灵深处不时被重击,几度哽咽,我承认我被深深感动了……”;网友“雨翘”在微博上称赞影片:“没有想象中的主流宣传和刻意弘扬,平和而真实,感人至深”;网友“懒懒的孩纸”说:“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

除了普通观众的赞誉,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报道》、CCTV-8、《中国电影报》、《电影》杂志以及部分省市级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和各大网络传媒对影片也给予了热情关注和持续报道。《吴运铎》的热映,实现了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成为在电影史上有地位,在市场上有影响,在观众中有碑的向党献礼影片”的目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