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难忘的《吴运铎班》

难忘的《吴运铎班》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难忘的《吴运铎班》

【简介】上世纪50年代初,也就是公元1953年10月1日——国庆四周年的日子。也就在这一天,在汉中一中(前身为陕西南郑中学),一个命名为“吴运铎班”诞生了。 这个班是初中丁班,班主任是徐毓泉老师,经他倡议,全班50多名同学一致拥护,这个以英雄命名的班诞生了。一时间,轰动了全市整个教育界。 “吴运铎”这是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1082

【正文】

上世纪50年代初,也就是公元1953年10月1日——国庆四周年的日子。也就在这一天,在汉中一中(前身为陕西南郑中学),一个命名为“吴运铎班”诞生了。

这个班是初中丁班,班主任是徐毓泉老师,经他倡议,全班50多名同学一致拥护,这个以英雄命名的班诞生了。一时间,轰动了全市整个教育界。

“吴运铎”这是一个闪亮的名字,是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他在兵工厂工作,为研制武器,多次受伤,成为残疾人。但他,坚韧、顽强,身残志不残,继续研制、发明,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徐老师和全班同学,怀着一腔热望给吴运铎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殷切的心愿。不久后,让大伙狂喜的信息传来了——英雄写来了亲笔信。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些激动人心的话语。

吴运铎是用他那孤残的手,艰难地一笔一划写来的。他说:

“千里迢迢,接到你们的信,十分高兴。对我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你们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贫穷落后的祖国,要靠你们今后大展宏图!当年,我们老一辈追随革命,试制枪榴弹、追击炮,是为了一个目标——建立新中国。现在,我们祖国正在复兴。甩掉破罐罐,建设新家园,又成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希望同学们要勤奋学习,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奋斗不息!只要有决心,就是事业成功的根本,是事业有成的保证!希望同学们抓住这个好时代,吃苦耐劳,求知不殆,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一石激起千层浪,英雄的嘱托与期望,让全班的同学心潮沸腾了。徐老师平时不苟言笑,如今也是满面喜慰。他因势利导,选择了汉江河上一块绿洲,为我们举办了这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会。当时的情景,我记忆犹新:

这座砂梁子,碧草如茵,野花烂漫,清清的汉江河水潺潺而过,它似一曲旋律,伴着徐老师铿锵的语言,汇入了我们的心田:

“同学们,有志不在年高,希望你们牢记今天,把握今天,奋取未来。在你们的黄金年华中,展现拼搏的精神,不负英雄的重托,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也就是在这个别开生面的会上,一批同学被批准入党、入团。徐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宣誓语言,大伙儿激昂的发言与决心,似乎融入了汉江水流,幻化成更磅礴的心曲——“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也要学英雄,学保尔,为人类实现那个壮丽的事业而奋斗终身!

英雄的鼓励,给“吴运铎班”全体同学以“压力”和“动力”。这个“压力”与“动力”,也带给了徐毓泉老师。当年,我们都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而徐老师也才二十多岁,确切地说,他也可称为是个大孩子,就是这位年轻的老师,却具有着老成的长者的风度。他,一米八的大个子,留着大背头,浓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时常显示出一副沉思凝想的严肃神态,让同学们有一种敬畏的感情。他,知识渊博,口语流畅,授课认真,一丝不苟。

徐老师严于律己,师德高尚,对学生要求很严。记得我一次作业不够认真,字迹潦草,错题很多,徐老师发火了,他毫不留情地呵责了我,严厉地命令我重做,做不好不准吃饭!我第一次遇到了这种情况,当时吓呆了。但当我含泪重写时,徐老师来了,他和蔼地帮我解惑、说题……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体会到徐老师有一种“严父”的感情,更体会到“严师出高徒”那句名言。

在日常接触中,徐老师也成了同学们的偶像和典范。他以身作则,自学精神昂奋,他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以“静涛”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好文章。他精心研究“书道”艺术,书法自成一格。他的墨宝力作,散见于汉中名胜古迹的匾额楹屏之上;他的书法流传到日本,受到日本书道家的喜爱和珍藏;他有音乐天赋,精于韵谱,善弹爱唱。为此,“吴运铎班”也受到感染,始终歌声嘹亮,朝气蓬勃……

徐毓泉老师的人品,风度,带动了全班的学风,给每个同学都注入了动力的源泉……

时光任苒。进入21世纪,当年“吴运铎班”的同学们——冯乐天、何守忠、伍步洲、吴静安、张素琴、何茂荣、刘玉珍和我一样,均已白发苍苍,步入老年的行列,往事如烟。但,徐老师的形象、身影、品格、行动仍让同学们铭心难忘。徐老师已于几年前离去。但似仍活在我们心里。“师恩难报”,成了我们今天最遗憾的一宗心事……

“老马明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然而,我们将步着他没有走完的脚迹,牢记他的教诲,依然,永远地继续走下去!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天……(郑毅)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