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回忆与吴运铎共同战斗生活的日子
【类型】报纸
【篇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回忆与吴运铎共同战斗生活的日子
【简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回忆与吴运铎共同战斗生活的日子 陆平 5月2日是运铎逝世10周年的日子。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前夕,看到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一片繁荣昌盛,回顾过去与老吴共同经历的战斗与生活,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日本法西斯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1942年夏,我与广大热血青年一样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16
【正文】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回忆与吴运铎共同战斗生活的日子
陆平
5月2日是运铎逝世10周年的日子。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前夕,看到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一片繁荣昌盛,回顾过去与老吴共同经历的战斗与生活,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日本法西斯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1942年夏,我与广大热血青年一样,参加了新四军警卫团服务团,作宣传抗日的群众工作。当时,日本鬼子对我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组织把我们一部分同志转移到江南六师,分配在军工部火药股当工人。1943年,又调到淮南根据地二师兵工厂炮弹装配股当工人。在那里,我认识了主管技术工作、任军工部工务科科长的吴运铎同志。
运铎是一个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坚强战士。当时,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非常缺乏武器弹药。而我们的兵工厂条件极其简陋,一切都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自己创造,常常利用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作为修制枪弹的原料。1941年,运铎接到上级关于“……前方等着炮弹,务请尽一切力量,提早修好”的命令和一批打扫战场时收集的不能使用的迫击炮弹,便带领同志们连夜抢修炮弹。为了尽快解决缺少引发爆炸的炸药——雷汞问题,运铎冒着生命危险,拆下各种敌人打过来没有爆炸的炮弹上的雷管,就在他从一个大雷管里挖炸药的时候,雷管在他手中爆炸,血肉横飞,炸瞎了左眼,炸断了左手四指。我见到他时,他已是一个左眼失明、左手残疾的人。然而,伤痛并没有摧残他的意志,反而使他锤炼得更加坚强。他自觉地以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为榜样,在每次武器研究试验中,他总是带头担当最危险的工作,曾多次身负重伤,又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运铎是一个一生渴求知识,热爱学习,不断刻苦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人。运铎只读过小学五年级,白手起家,为了完成建造新四军自己的子弹厂的任务,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战争条件下,他到处搜集有关数理化和机械知识的书刊,硬是凭着当过电工、钳工、铸工、水泥工的实践经验,通过刻苦自学,啃读《经验设计》、《机械原理》这两本在当时非常珍贵的书籍,掌握了设计各种机床图纸的本领。他的格言是:“顽强战斗,以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一切困难。”就这样,他与战友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建立了淮南根据地子弹厂,成功地研究制造了拉雷、电发踏雷、化学踏雷、定时地雷、枪榴弹、平射炮等多种武器和弹药,有力地支持了前方的战斗。
战争年代的物质生活是艰苦贫乏的,但精神生活是充实富有的。尽管每天都有可能流血牺牲,但革命队伍中充满了朝气蓬勃的乐观主义精神。运铎在工作中十分严肃,但在生活中却活泼、热情、大方、幽默。他多才多艺,能写会画,关心同志,深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每当逢年过节,他总是带领大家为老百姓演出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我们曾同台演出,在他编导的话剧《过年》中,他扮演爷爷,我扮演孙子。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我们互相帮助,结成了革命伴侣。
新中国成立后,在组织的关心下,运铎被送往苏联治疗眼疾。苏联专家取出了他右眼内残留的弹片,恢复了右眼的视力。1951年9月,他作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特邀全国劳模代表,来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的报道。运铎还被全总邀请就自己的成长经历做了3个小时的报告。许多同志深受感动,纷纷来信希望运铎把自己的事迹写成一本书。在工人出版社的一再要求下,运铎完成了初稿,以《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为题,在工人日报上连载。1953年暑假,在全总领导的要求和安排下,运铎利用等待赴苏联留学的时间,在中央美术学院撰写了《把一切献给党》,于1953年7月在北京首次出版发行,著名画家罗工柳、王式廓、尚沪生精心为这本书做了插图。没想到,这本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运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被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拿着作协的通知,他找到作协党组书记冯雪峰同志说:“我既没上过中学、大学,也没受过文学创作的专门训练,文化水平很低,吸收为会员岂不是给作协抹黑?我从没想当作家,我要是能当作家,全国的小学生都能当作家了。”雪峰笑着说:“你的《把一切献给党》写得很好,这是组织根据你的作品的影响,经过严肃认真的讨论作出的决定,你应该服从这个决定。”
《把一切献给党》出版后,许多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商店都开展了学习活动。有的还成立了“吴运铎班”、“吴运铎小组”。50年代,他曾用稿费捐助北京市海淀区少年宫建立红领巾工厂;发表了许多与青少年谈人生、谈理想、谈成才的文章和书信,并应邀到大、中、小学校做报告。
“文革”期间,运铎也受到了冲击和迫害。平反后,面对十年动乱在青年中造成的“信仰危机”、“知识无用论”等错误思想,他十分痛心,于是把自己今后的工作定格在青少年教育事业上。特别是离休之后,他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仅从1982年6月离休那天起,至8月18日两个多月时间,他就应邀做了39场报告。1983年,他与高士其、孙敬修、费璐璐等社会知名人士联合倡议并发起成立了“关心教育下一代协会”,“北京市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奔走于大、中、小学校,特别是工读学校。
作为一个残疾人,运铎非常理解残疾人没有工作或工资低微、受人歧视的困难处境和复杂的心理状态,千方百计为他们奔走呼号,为他们联系工作、捐款、救济、就医等事宜。得知一位残疾青年想办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图书馆,便积极为她出主意想办法,并带头捐款,亲自买书,托人送去。中央电视台、四川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北京轴承工业公司团委、北京造纸厂团委及谷建芬、黄苗子、韩素音等人士闻讯后也纷纷捐书,很快就办起了“病疾青年图书馆”,会员遍及京城。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1991年5月1日,就在他临终的前一天,国家民政部、人事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运铎“全国自强模范”的光荣称号。
1991年5月2日,运铎无愧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程。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实践了“把一切献给党”的诺言。
我相信,运铎和无数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者那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