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尔”的杰作 吴运铎靠土法研制的枪榴弹,射程达540米,首次在桂子山战斗中立下战功
【类型】报纸
【篇名】“中国保尔”的杰作 吴运铎靠土法研制的枪榴弹,射程达540米,首次在桂子山战斗中立下战功
【作者】 李菲
【简介】1943年初春,当大地还披着银装的时候,新四军某兵工厂厂长、素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吴运铎奉命来到新四军2师司令部。罗炳辉师长亲切地接待了他,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研制枪榴弹。 吴运铎接受任务后,立即把能找到的书都找了出来,翻来翻去,终于在一本旧杂志中找到一篇介绍枪榴弹的文章。这篇文章总共不到300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88
【正文】
1943年初春,当大地还披着银装的时候,新四军某兵工厂厂长、素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吴运铎奉命来到新四军2师司令部。罗炳辉师长亲切地接待了他,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研制枪榴弹。
吴运铎接受任务后,立即把能找到的书都找了出来,翻来翻去,终于在一本旧杂志中找到一篇介绍枪榴弹的文章。这篇文章总共不到300字,主要介绍枪榴弹的效用。吴运铎从中获得的唯一信息是:枪榴弹是利用步枪发射的一种小型炮弹,它是用钢片压制而成的。根据这仅有的信息,吴运铎便开始了枪榴弹的研制。
吴运铎收集了许多缴获的掷弹筒和各种迫击炮弹,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最后设计出枪榴弹的制造方案:把粗钢棍锯断后掏空,制成枪榴筒,像装刺刀那样套在步枪口部,再用铸铁制成形状像迫击炮弹一样的炮弹,装进枪榴筒内,用火药高压气体把枪榴弹发射出去。在制造的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没有测试膛压的设备,得不到需要的数据。吴运铎只好通过一次次试验来测定。其次是如何根据目标的远近调节射程。他设想用调节膛压大小的方法来控制枪榴弹的射程,但是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机构,却百思不解。
一天夜晚,吴运铎拿着草图来到车间。钳工老高拿起草图仔细地看了一会儿。他建议把枪榴筒的底座和底座柄分开,成为两个零件,这样既可以节约材料,又便于加工生产。但是,大家对用什么样的机械装置来调节射程仍然心里没谱。车工老李眼睛盯着车床,自言自语地说:“又快又慢、又远又近……”忽然他指着车床上的换向手柄对吴运铎说:“厂长,为什么枪榴弹不可以照这个转换装置来设计呢?”一句话提醒了吴运铎。就这样,依靠大家的力量,调节射程的机械装置问题解决了。
天气渐渐暖和了,研究工作也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吴运铎夜以继日地忙着绘图,去靶场做试验。图纸交到车间,大家都抢着干。半个月后,第一批枪榴弹和一支枪榴筒制造出来了。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更漂亮,吴运铎还特意在枪榴筒上烤上一层黑色的光。
枪榴弹第一次射击试验就要开始了。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吴运铎在干水塘边上选中一棵大树,用绳子把步枪捆在树干上,枪口卡上了枪榴筒,筒口对着荒地,再把枪榴弹装进筒里,拉开枪栓,推进无头子弹,扳机上系了一根绳子。等大家都隐蔽好以后,吴运铎蹲在干水塘里拉动绳子。“砰”的一声,枪榴弹射了出去。接着,不远处传来了爆炸声,尘土卷起烟雾向上冲起,碎片四处飞散。“成功了!”人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吴运铎也激动万分。这一声巨响包含着他和大家多少心血啊。
第一次试验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枪榴弹的飞行弹道不稳定,而且射程也远未达到要求。吴运铎又重新设计了枪榴弹的图纸,把原来设计的柱状形弹改为滴水形弹。经过几次试验,弹道稳定了,但是射程仍然只有200米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射程,吴运铎又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证明,枪榴筒和枪榴弹都没有问题。他推测问题可能出现在发射药上。于是,他来到装配车间,把火药倒出来,放在研槽里研成碎末,这样火药会燃烧得更快、更充分,威力也就更大了。他配好火药后,装好几发子弹,又来到试验场。结果正像吴运铎所推测的那样,第一发枪榴弹打出后,很快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不知去向。正在他们翘首张望之时,远处传来了雷鸣般的爆炸声。吴运铎立即奔向爆炸地点。经测量,枪榴弹的射程达540米。第二天吴运铎就高兴地带着枪榴筒来到司令部。参谋长看过枪榴筒和枪榴弹后,拿起电话,命令立即布置靶场。
靶场上人山人海。吴运铎一连打了十几发枪榴弹,每一发都打得很远,炸得漂亮。靶场上一次次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罗炳辉师长命令工厂立即将枪榴弹投入生产。生产出来的枪榴弹很快出现在前线。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第一次立了战功。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我眼中的文廷式 作者:文永昌 年份:2020
- 2、萍乡实验学校与文廷式 年份:2020
- 3、江西萍乡发现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4、江西萍乡发现晚清学者文廷式佚文 年份:2020
- 5、歷史與空間:文廷式非文官廷式 年份:2020
- 6、张国焘 年份:2020